一、引言
責任關懷(Responsible Care),是化工行業針對自身的發展情況提出的一套自律性的,持續改進環保、健康和安全績效的管理體系。它的基本含義是:化學品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有責任關注本企業員工、附近社區及公眾的健康與安全,有責任保護公共環境,不應因自身的行為使員工、公眾和環境受到損害。
二、責任關懷制度的由來
二戰后,西方各國的化學工業發展偏重經濟利益而忽略了安全與環保。化學大災難不斷發生,居民圍廠自救事件層出不窮,怨聲載道。各國化學品制造商紛紛尋求解決良計。
1984年,加拿大化學品制造協會率先推廣責任關懷制度,化解了危機并贏得更多商機。
1988年,美國化學品制造協會(CMA)正式推行責任關懷制度。
1990年,美國、加拿大、日本及歐洲等國成立國際化學品制造協會。
1991年,國際化學品制造協會制定責任關懷制度執行要點。
至今為止,全球共計47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推行責任關懷制度。幾乎所有躋身500強的化工企業都實施了或正在實施這項制度。杜邦、巴斯夫、道康寧等知名企業在實施責任關懷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競爭力并且贏得了良好聲譽。同時,作為國際化工界廣泛采用的一種行業自律性管理體系,責任關懷也受到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鼓勵。
三、責任關懷制度的內容
1.責任關懷的實質
化工企業與周圍社區公眾之間的一種和諧的合作關系。在回應社區和公眾提出的意見或建議方面,企業要由原來的被動行為變成主動行為,或者完全是自愿的行為。
責任關懷是由上至下、全公司整體性地推行制度,是持續改善的自主活動。是一種理念的實施,不是一個獨立的、全新的安全衛生環保計劃加諸于現有制度上。從道德準則來講,所有承諾“責任關懷”的公司都有一個宗旨,就是員工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并且要積極主動做好環境管理。從管理方面講,“責任關懷”理念也貫穿其中,確保化學工業能夠達到最低的風險水平。
2.責任關懷的6項實踐準則
責任關懷在實踐中有6個方面的行動準則。詳細的標準都是圍繞這6方面制訂的。它們也反映了化學工業企業管理的幾個重要方面。這6項準則的目標和內容如下:
(1)社區認知和緊急情況應變準則(Community Aware-nessand Emergency Response,簡稱CAER)其目的是讓化工企業的緊急應變計劃與當地社區或其它企業的緊急應變計劃相呼應,進而達到相互支持與幫助的功能,以確保員工及社區民眾的安全。透過化學品制造商與當地社區人員的對話交流,擬定合作緊急應變計劃。該計劃每年至少演練1次,其范圍涵蓋危險物與有害物的制造、使用、配銷、儲存及處置所發生的一切事故。
(2)配送準則(Distribution)
此項準則是為了使化學品的各種形式的運輸、搬運和配送更為安全而訂立的。
其中包括對與產品和其原料的配送相關的危險進行評價并設法減少這些危險。對搬運工作需要有一個規范化過程,著重行為的安全和法規的遵守。
(3)污染預防準則(Pollution Prevention)
本項準則目的是為了減少向所有的環境空間,即空氣、水和陸地的排放。當排放不能減少時,則要求以負責的態度對排放物進行處理。其范圍涵蓋污染物的分類、儲存、清除、處理及最終處置等過程。
(4)生產過程安全準則(Process Safety)
其目的是預防火災、爆炸及化學物質的意外泄漏等。它要求工藝設施應依據工程實務規范妥善的設計、建造、操作、維修和訓練并實施定期檢查,以達到安全的過程管理。此項準則適用于制造場所及生產過程,其中包括配方和包裝作業、防火、防爆、防止化學品的誤排放,對象包括所有廠內員工和外包商。
(5)雇員健康和安全準則(Employee Health&Safety)
其目的是改善人員作業時的工作環境和防護設備,使工作人員能安全地在工廠內工作,進而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與健康。此項準則要求企業不斷改善對雇員、訪客和合同工作人員的保護,內容包括加強人員的訓練并分享相關健康及安全的信息報道、研究調查潛在危害因子并降低其危害及定期追蹤員工的健康情況并加以改善。
(6)產品監管(Product Stewardship)
此項準則適用于企業產品的所有方面,包括從開發經制造、配送、銷售到最終的廢棄,以減少源自化工產品對健康、安全和環境構成的危險。其范圍涵蓋了所有產品從最初的研究、制造、儲運與配送、銷售到廢棄物處理整個過程的管理。
四、責任關懷對化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乃至企業成長的一個重要方向。
責任關懷對化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1.對安全、健康和環境的有效管理,可以減少人員傷害、物料損失和環境危害等經濟損失。它包括員工和承包商的工傷和疾病,諸如火災、爆炸、和意外向環境排放廢氣的事故,交通事故,廢物和廢氣以及使用日益稀少的原材料和能源。很多企業在朝著“零污染排放,零人員傷亡,零財產損失”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取得了員工的更大信任。
2.產品監管準則在廢棄物管理上的改進一方面從根本上減少需要處理的廢棄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對廢棄物采用更加經濟安全的處理方法。通過“責任關懷”的實施,20世紀90年代,杜邦公司在全球的企業在生產增長35%的情況下將有害廢物減少了30%。他們將回收的舊尼龍地毯加工成汽車部件和土壤穩定劑。通過循環使用和重新利用策略,杜邦遠東公司為所有非第十次生產的產品找到了買家。
3.通過對能源的有效利用,在為股東和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以確保可持續的增長。責任關懷的環保政策要求企業主動地采取更加節約能源的方式進行生產。這是整個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4.CAER 準則會加強企業與社區、當地政府加強交流與溝通,提高企業在緊急狀況下的危機管理能力。并且通過勇于承擔社區責任的行為,樹立良好的公關形象,在業界獲得理想的聲譽。這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
責任關懷是一種促進公司文化變化和公司業務發展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是一種企業的自發行動而不是外界的強制標準,它也要求員工對企業和社區、環境有自愿的承諾。它使企業不再著眼于短期的商業利益,而重視如何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展望
我國目前已經成為化學品生產和使用的大國。化學產品的生產、儲運、使用等環節的安全管理和危害預防與控制,是關系到企業、行業乃至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大事。國內的化工界并未推廣責任關懷制度。政府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管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具體的法律法規,同時推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而化工企業自身按照責任關懷要求進行HSE一體化管理的還比較少。一些歐美在華設立的化工企業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表率。相信,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的全面接軌;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深入人心,“責任關懷”一定會在國內化工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