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豐城市加強煤礦安全科學監管見成效
2004-12-23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近幾年,豐城市把煤礦安全生產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通過完善各項制度,健全安全網絡,深化專項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煤礦安全生產形勢逐年好轉。2003年全市鄉鎮煤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2起,死亡3人,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77.8%和72.7%,百萬噸煤炭死亡率為2,比同期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低2.17和10.91。
一、完善責任網絡,夯實安全基礎。首先,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檢查誰負責”的原則,落實了行政首長負責制。其次,建立和完善了“三個網絡”。一是安全監管網絡。實行駐煤礦安監員,安排一名鄉鎮安監員駐礦監管,并建立了安監員工作目標考核制度,將安全監管工作內容細化,實行量化管理,年終進行考核兌現。二是行政責任網絡。實行縣(市)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企業的掛點負責制。每個鄉鎮(街道)由一名縣級干部掛督促安全生產,每個煤礦由當地鄉鎮政府安排一名副科級以上干部掛點負責安全生產,各煤礦由一名副礦長主管安全生產,做到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三是技術服務網絡。每個礦井由市煤炭主管部門固定一名安全技術人員,鄉鎮安排一名安全生產辦公室技術人員,煤礦配備一名技術員負責安全生產技術服務工作。還強化和落實了煤炭生產企業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主體責任。各煤礦企業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而形成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鄉(鎮)、礦三級安全監管責任網絡。
二、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條件。一是加大安全教育培訓投入。目前,全市煤礦礦長、副礦長、窯師共230余人經二級安全培訓中心培訓,取得了礦長資格或安全資格證,其中煤礦長100%取得了礦長資格證;全市瓦檢員、放炮員、安全員、絞車工、電工等特種作業人員,全部經過三級培訓中心分期分批培訓,取得了操作資格證,并做到了持證上崗。二是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全市所有礦井都安裝了安全防墜容器,配備了同等功率的備用主扇風配備了礦用自救器;高瓦斯礦井全部安裝了瓦斯監測監控系統;低瓦斯礦井全部安裝了甲烷斷電儀或瓦斯監控裝置,更換了井下非煤安標志的機電設備;全市所有煤礦的井下作業人員都按要求配備了勞保用品,辦理了意外人身傷害保險。全市煤礦建立了救護聯網機制,建立了煤礦安全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機制,制訂了《煤礦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三是廣泛籌集煤礦安全生產資金。按噸煤10元的標準,由各鄉鎮煤礦按噸煤10元的標準,自行提取煤礦安全技措資金,專項用于煤礦安全生產投入。四是及時開展煤礦安全生產“兩個評估”工作。目前,已有11對礦井進行了煤礦安全程度評估,其余礦井在抓緊進行評估前的整改工作。對已評估為D類礦井的煤礦,將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對評估為C類礦井的煤礦,將在今年7月份進行復評。對于經整改復評后仍未達到B類礦井的煤礦,一律按要求實行強制關閉。
三、突然防范重點,強化監管措施。一是實行科學論證。對全市高瓦斯礦井,每年都聘請省煤炭科研所專家進行瓦斯等級和煤炭自然傾向性及煤塵爆炸指數鑒定;對水患礦井,聘清省地質局物探公司逐個進行了物探。根據鑒定和論證的結論,對不同性質的煤礦,分別采取了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從而增強了煤礦安全監管的科學性。二是實施分類管理。通過召開現場辦公會的形式,對全市高瓦斯礦井,水患區礦井,低瓦斯礦井和具有雙突傾向的礦井,分別分析了各類礦井的特點和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劃定了各類礦井的界址,按照“因礦制宜、分類管理”的原則,分別研究制定了具體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實了各個礦井隱患整改的責任,從而增強了監管的針對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