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處祖國南疆,是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林業大省,林業用地面積1077.6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924.7萬公頃,林木蓄積量3.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6.9%。全省有30個全國重點火險縣,有Ⅰ、Ⅱ、Ⅲ級火險區95個,森林防火任務十分繁重,是南方森林防火的重點省份之一,過去,曾是森林火災多發區。據統計,1990至1998年,全省就發生森林火災2427次,受害森林面積19835公頃。如何減少和控制森林火災的發生,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經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通過比較各種防火手段和措施,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是控制、阻隔森林火災發生與蔓延,提高森林自身抗御火災能力的最有效措施。1995年林業部在福建省三明市召開全國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現場會后,廣東省以此為契機,積極推動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經多方努力,1998年省人大通過了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的議案,從1999--2008年,計劃營造生物防火林帶83209公里,面積94624公頃,總投資68839萬元。三年來,全省共投入林帶建設資金21626萬元,其中省級8262萬元,市級3401萬元,縣級7829萬元,群眾投工折款2134萬元;完成林帶建設任務27694公里,面積32413公頃。目前林帶的長勢普遍良好,1999年營造的林帶多已郁閉,并發揮了防火效能。
一、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的歷史
廣東省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歷史悠久。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江、大坑山、大水口等國有林場就開始在防火線上和林場周界種植木荷防火林帶并獲得成功。隨著木荷的生長,已將集中連片的森林割塊,封邊,形成閉合圈,防范外來山火和森林自身抵御火災能力大大加強,幾十年來,這些國有林場很少發生山火。生物防火林帶的阻火、隔火功能,逐步被人們所認識。
80年代,省林業廳先后在郁南、高明、佛岡等縣召開現場會,在集體林區推廣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的經驗,并從省財政安排的林業事業費中安排一些資金推動這項工作。同時,積極推行防火林帶建設、工程造林建設“四同步”的措施,并爭取了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的政策措施出臺。1987年,省政府發出《關于切實加強護林防火工作的通知》(粵府辦[1987]90號)明確規定:“有關企事業單位在編報飛播造林或其他造林、作業設計時,應同時規劃、設計防火設施,一并施工,所需經費列入當年造林成本,未完成防火設施建設的項目,一律不予驗收!1990年,省政府頒布的《廣東省森林防火實施辦法》(粵府[1990]12號)重申了這一內容,而且增加了新規定:“結合地形、地勢,因地制宜營造闊葉樹防火林帶(每萬畝森林10-15公里);林區的村莊、機關、學校、廠礦、部隊營房周圍,鐵路、公路兩側,行政區域交界地區的森林火災危險較大的地段由各所在單位負責開好防火隔離帶或營造防火林帶!鼻、德慶等縣的大面積工程造林或世行貸款造林項目,實施“四同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由于各種原因,上述政策大部分地方沒有得到很好落實,林帶建設所需的大量資金難以解決,而使此項工作進展緩慢,種植的林帶標準低、成效差。據調查,至1998年,全省成效林帶僅有1.5萬公里。
二、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議案的出臺
198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十年綠化廣東”的重大決定,在全省掀起了以消滅宜林荒山為主體的“綠色革命”熱潮。經過全省人民8年奮戰,消滅了333.3萬公頃宜林荒山,創造了造林綠化史上的奇跡。199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廣東“全國荒山造林綠化第一省”的光榮稱號。1993年,全省提前兩年實現綠化廣東大地的宏觀目標,各地處處呈現出山更綠、水更清、城變美、人漸富的喜人景象。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廣東省省情、林情、民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森林防火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一是全省綠化達標后,森林面積成倍增加。1985年與1998年比較,森林面積由464萬公頃增加到919萬公頃,活立木蓄積由1.4億增加到近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27.7%增加到56.6%,森林防火任務日益繁重和艱巨。
二是在發展林業、綠化山地的過程中,營造松杉林面積比例很大,林種樹種單一,以松樹為主的針葉林占有林地面積85%以上,這些林分含豐富的易燃性松脂,森林火險級極高。
三是廣東省已開始進入一個以中幼林為主的森林群落階段,其自身抗御森林火災的能力差,一旦著火,極難撲救與控制。
四是長期封山育林、改燃節柴的護林措施落實,城鄉居民的生活燃料由過去的燒柴、燒草改為燒煤、燒氣、用電,林內積累著大量的可燃物。
五是廣東省自然村落分散、田林交錯、道路四通八達,進入林區生產生活的人員多,林緣林內的生產、生活、祭祀等隨意用火比較突出,森林火災隱患增大。
六是近年來,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氣候反常,氣候條件對森林防火工作十分不利。
七是投入不足,森林防火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滯后,不具備控制森林大火的能力。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廣東省森林防火面臨著嚴峻的挑戰。1995年冬至1996年春,廣東省森林火災嚴重,不但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影響林區社會的安定,而且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和嚴重威脅十年綠化成果。
面對嚴峻的森林防火形勢,如何防范和控制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蔓延,減少山火損失,鞏固綠化成果,成了全省人民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各級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在深思、在探索,尋求防范森林火災的對策。比較各種防火手段和措施,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是控制山火蔓延,提高森林自身抗火能力的最有效措施,全省上下采取多項措施加快防火林帶建設。
1995年,全國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現場會后,廣東省根據林業部的統一部署,組織了12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對全省88個縣區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進行了總體規劃。經專家論證后,上報了林業部和省政府、省計委。 1996年,專題向省政府請示,要求解決生物防火工程建設專項資金,盧瑞華省長特批200萬元用于補助重點林區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全省各地也按照《規劃》的要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自籌資金開展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同年8月,梅州市率先由市人大作出決議,用5年時間,市、縣兩級財政出資1600萬元,鄉鎮組織投工投勞或以資代勞等辦法籌集資金營造生物防火林帶8000公里。江門、肇慶、云浮、韶關、惠州、清遠等市以及所屬的一些縣、區,也多渠道籌集了部分資金用于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此后,省林業廳抓住機遇,大造輿論攻勢,多方做工作。1997年,省在梅州召開現場會,推廣梅州的做法與經驗。通過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森林防火的嚴峻形勢,森林火災的危害性,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組織有關專家和部門領導實地調查考察,爭取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1998年1月,廣東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梅州、清遠、潮州等市三個代表團提出了《關于加快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建議》,省廳知道情況后,及時向省人大農委領導匯報森林防火工作情況,同時提供《廣東省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規劃》等各種資料,爭取了他們的高度重視,并得到了多個代表團和多數省人大代表的支持。1998年1月16日,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第五次會議把張沛和等83名代表分別聯名提出的關于加快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的6個議案合并為一個問題,列入九屆人大一次會議唯一的議案來辦理,交由省人民政府辦理。
為辦好議案,省政府組織省林業廳、計委、財政廳、民政廳等有關單位,組成5個調查組,到梅州、河源、惠州、韶關等16個市,30個縣,29個鄉鎮及林場進行專題調查,對汕頭等5個市進行書面調查。隨后,省府辦公廳多次召開省直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會,并邀請省人大農委的領導到會指導,經過廣泛聽取意見和反復研究,提出了《議案》辦理方案。與此同時,省防火辦專門召集各市防火辦主任開會,要求各地全力配合省政府做好議案的調查工作和辦理方案報告的起草、協商、協調工作,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爭取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和制定優惠政策。1998年9月,廣東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政府《關于加快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并相應作出了決議。省政府對加快生物防火工程建設的目標、任務、時間、措施提出了具體要求。決定從1999年起至2008年,用10年時間,完成營造生物防火林帶83209公里,面積94624公頃,工程建設總投資68839萬元,最終實現全省生物防火林帶總長度114076公里,平均密度達到每公頃林地12.4米林帶的目標。建設資金的解決辦法是,省、市、縣按照4∶2∶4的比例籌集專項資金,將配套資金列入本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或從得益于林的有關部門中籌集解決。即省政府每年投入專項資金2754萬元,其中,省財政安排2254萬元,省計委在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安排200萬元,省林業廳從林業保護建設費、育林金中安排300萬元,最終實現全省生物防火林帶總長度114076公里,平均密度達到每公頃林地12.4米的目標。同時,出臺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優惠扶持政策。同年10月,省政府《轉發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快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議案的決議的通知》(粵府[1998]71號)下發各市、縣政府和省直有關單位認真貫徹執行。
三、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的主要做法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快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的議案省的辦理方案報告》精神,各地把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作為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規劃設計、資金落實、育苗、備耕、造林、撫育管理、辦點示范、檢查驗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議案實施后,我省各級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的領導高度重視,把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作為民心工程、法制工程和農村工作的大事來抓,親自部署、檢查,抓工作落實,并以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為紐帶,全面推進當地的森林防火工作。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快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的要求,各地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成立了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由主管林業的政府領導任組長,農委主任、林業局、財政局長任副組長,計委、民政、鐵路、交通等有關部門領導為成員。同時,在林業局設立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1999年以來,省召開了4次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的專題會議,省政府或省林業局領導親自到會部署工作。各市、縣也在每年的森林防火工作會議上一并布置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工作。廣州、江門、肇慶、梅州、惠州等市對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積極性很高,規劃提前5年完成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任務,揭陽市也規劃提前4年完成。目前,白云區、惠城區、鶴山、新會等地已全面完成種植任務。韶關、廣州、佛山等市還將1995年森林面積3萬畝以下未規劃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的縣(區)重新納入總體規劃,以建成完整的生物防火林帶網絡體系。
(二)廣籌資金,?顚S。落實好資金是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的關健性工作。根據省政府《關于加快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議案的辦理方案報告》中,省、市、縣按4:2:4的比例籌集專項資金的規定,省林業廳會同財政廳、省計委在落實好省級資金并準時到位后,為使市、縣級配套資金落實到位,及時將年度專項投資計劃下達各市、縣。有關市、縣根據上級下達的任務制定年度計劃,列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提交同級人大會議審議。議案實施三年多來,大部分市、縣都能把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的配套資金納入當地財政年度預算,并在資金管理問題上,實行?顚S茫瑢す芾怼R恍┑胤截斦щy的市、縣,則由政府出臺政策,采取多渠道籌集資金的辦法,解決落實配套資金。目前,省級資金和絕大部分市的配套資金全部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縣級配套資金的解決途徑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將建設資金列入地方財政年度預算;二是從得益于林的水電、松香、煤炭等行業籌集;三是林業部門從育林金、林業保護建設費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生物防火工程建設;四是發動群眾投工投勞,采取以勞代資的辦法解決;五是將砍伐種植防火林帶線上的林木所得用于營造防火林帶。1999—2001年,全省共籌集了林帶建設資金21426萬元,其中省8062萬元,市級3401萬元,縣級7829萬元,群眾投勞2134萬元。
(三)以點帶面,科學營造。為積極穩妥保質保量做好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工作,省林業廳印發了《廣東省生物防火林帶造林作業設計工作方法》、《廣東省生物防火林帶檢查驗收辦法》、《木荷育苗技術要點》。從實施議案的第一年起,就要求各地辦點示范,以點帶面,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進行林帶建設。省森防指、省林業廳于1998年9月15日和1999年11月25日兩次在肇慶市召開現場會,推廣肇慶市科學營造、注重質量,達到頭年造林,二年生長,三年郁閉,四年見效的成功經驗。各地通過辦點示范,全面啟動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為抓好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工作,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精心組織,集中力量,嚴格把關。一是把好規劃設計關。以縣(市、區、場)為單位編制“二書一圖”(規劃設計書、施工合同書、作業設計圖)和填報《廣東省營造生物防火林帶作業設計表》。縣編制的“二書一圖”實施計劃經市審核同意,報省審查批準后實施。二是把好造林整地關。以專業隊施工為主,提前在冬季做好備耕工作。整地要求達到清雜干凈,帶寬10--20米,株行距2×2米,定點挖穴,規格為50×50×40厘米,施基肥,回表土。三是把好苗木質量關。市、縣普遍建立苗圃基地,與有技術力量、育苗經驗的林場、林科所、苗圃場、育苗專業戶簽訂育苗合同。保證用一年生苗,高50厘米以上,地徑不小于0.4厘米的苗木上山造林。廣州、肇慶、惠州、梅州等4個地級市建立了中心苗圃,集中育苗。四是把好種植質量關。由營林部門組織專業隊或有造林經驗的當地群眾,嚴格林帶造林標準種植。要求成活率達到90%以上,對缺苗、缺株的必須于次年春補植。據省抽查,1999年種植的生物防火林帶平均高1.56米,保存率92%;2000年種植的生物防火林帶荷木平均高1.1米,保存率91%。五是把好撫育管理關。種植后連續撫育3年共5次,造林當年1次,第二、三年各2次,確保成林成帶。
(四)建章立制,加強督查。一是加強檢查監督。1999年5月下旬,省政府組織了4個工作組對河源、肇慶等12個地級市29個縣(市、區)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工作進行了檢查,并將情況通報全省。之后,省林業局組織了10次以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森林防火大檢查。大部市、縣也由政府每年組織檢查1-2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各級人大也加強了對生物防火林帶議案實施工作的檢查。2000年9月16日,省人大副主任王駿同志帶領15名省人大代表專程到省林業局聽取議案的實施情況和森林防火工作情況匯報;省人大農委領導也經常過問議案的實施情況。梅州、惠州、韶關、潮州、江門、清遠等市人大每年組織人大代表視察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情況,發現問題,督促政府及時整改。二是加強制度建設。防火林帶建設議案實施以來,我們建立了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責任制度,把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列入森林防火責任書的主要指標,作為考核各級政府、林業主管部門領導政績的重要內容,每年檢查考核一次,并由省政府通報情況;建立了年度檢查驗收制度,制定了縣自查、市復查、省抽查的檢查驗收辦法;建立了匯報制度。省、市、縣林業主管部門每年要將林帶工程建設情況向同級政府、人大和上級林業主管部門作出報告,自覺接受檢查監督;建立了檔案管理制度,將工程建設進度、工程質量、林木長勢、資金投入情況建立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了獎罰制度。對林帶建設搞得好的給予重獎,獎金在配套資金的統籌經費中解決。對資金不落實、任務完成不好的,由省政府作出通報,調減其下一年度的計劃任務和投資。
(五)政策扶持,措施保障。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防火林帶工程建設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一是規定生物防火林帶是生態公益林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按生態公益林進行保護管理;二是各級民政部門應會同林業部門共同處理生物防火林帶發生的行政區界爭議,并會同國土、公安、林業等有關部門做好清理林帶亂葬墳墓的工作;三是交通鐵路部門對公路、鐵路通過危險性大的林區,應在公路鐵路兩側搞好防火隔離帶,并由當地林業部門與公路鐵路部門研究協商后作出規劃,在征地紅線范圍內的生物防火林帶由公路鐵路部門負責實施;四是對在有林地上營造生物防火林帶需采伐現有林木的,林業部門優先安排專項采伐指標。所采伐的林木收入,扣除生產成本費用后,其余用于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五是發動群眾利用義務投工投勞種植的生物防火林帶,鼓勵群眾種植經濟林防火林帶,如油茶、楊梅等;六是為保障合法者權益,由政府投資營造的生物防火林帶,在以后更新采伐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歸屬林地使用權者,具體比例由雙方協商確定。如梅州市在以后更新采伐收益中提取三成給林地使用權者。
(六)科研攻關,確保成效。廣東省的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居多,生物防火林帶多種植在山脊線上,立地條件較差。為使種植在林帶的樹木速生,早見成效,我們在確定林帶的樹種后,就著手有關項目的科研攻關。
1、開展生物防火林帶專用肥料的研究。在肇慶、江門開展木荷防火林帶專用肥的研究對比試驗,為種植木荷林帶提供更有效的肥料。
2、開展防火林帶樹種選擇和配置模式的研究。在郁南、增城等地進行了木荷、紅荷、火力楠、八角、米老排、紅花油茶、楊梅等6個樹種配置試驗,由熱帶林業研究所專家設計了試驗方案,種植了約10公里的單層和兩樹種復合試驗的林帶。
3、開展除草劑的應用研究。并在西江林業局、連平等地試驗推廣應用除草劑開設防火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在肇慶市北嶺山設置橫向、縱向防火林帶,比較各種防火林帶阻火、隔火、斷火的效能。
四、生物防火林帶的效益分析
目前,廣東省的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已全面啟動,生物防火林帶帶來的社會、生態、經濟效益逐步體現。
(一) 社會效益初步見效。建設生物防火林帶是一項社會性公益性基礎設施工程,生物防火林帶網絡體系的建成,將能發揮其控制、阻隔森林火災發生與蔓延作用,實現有效的保護森林資源和維護生態環境,為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廣東省的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作為省人大議案來辦理,各級人大不僅加強了與森林防火工作的聯系,加深了對森林防火事業的了解,而且加大了對同級政府履行森林防火工作職能的檢查監督力度,促使各級政府領導更加重視、支持森林防火工作,有關部門更加配合,社會各界更加關注森林防火,群眾更加熱心于林業事業,森林防火工作措施得到進一步落實,林業部門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二)生態效益初顯效果。一是生物防火林帶發揮了防火、阻火功效,森林資源損失減少。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省至少有40宗山火因有生物防火林帶阻隔而使森林資源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僅連州市去年春防期間,毗鄰的湖南境內發生的11宗山火燒至省界,由于有生物防火林帶的阻隔,均沒蔓延過界。二是營造生物防火林帶使森林面積增加、結構改善。根據省人大議案的要求,10年全省營造林帶面積94624公頃,不僅讓原來光禿的防火線披上了綠裝,而且優化了森林景觀,特別是城鎮附近林地的生物防火林帶,尤如一條綠色長城,十分壯觀。再則,建設以荷木為主的生物防火林帶,改善了森林結構,提高森林生態功能的作用。
(三)經濟效益可觀。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增加了林業產值。按目前人工林最低的年公頃生長量1.5立方米計算,20年生木荷每公頃蓄積為30立方米,全省9.46萬公頃生物防火林帶蓄積總量可達284萬立方米,以出材率85%折算,可出材241萬立方米,按現行木荷價格每立方米400元計,20年后我省生物防火林帶的木材價值至少有9.65億元。營造生物防火林帶,節約了今后的防火設施投資。據測算,同為10米寬的1公里防火林帶和1公里防火線20年的投入:新開防火線每公里1200元,第二年起每年的維修費800元,19年的維修費為15200元,每公里防火線20年需投資16400元;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每公里前三年投資(包括備耕、種植及連續三年撫育施肥)為6800元。第4年至第7年郁閉,每年撫育管護費約800元,共3200元。第8年后每年只需修鏟林緣和清理落葉,每年200元,共2600元,三項合計12600元。兩者對比每公里可以節約投資3800元。按全省近5萬公里防火線種植防火林帶,20年可節約防火設施的投資1.9億元。
五、生物防火工程建設的幾點體會
生物防火工程建設之所以能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進并取得成效,我們體會最深的是:
第一,領導重視是關鍵。各地把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作擺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把它作為各級政府領導班子任期目標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分管領導出任組長,加強領導,并指定協辦單位和具體承辦單位,保證該項工作級級有人管,層層有人抓。切實解決了防火林帶工程建設中不少困難和問題。
第二,資金落實是保證。省、市、縣積極落實配套資金,把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依時、足額劃撥到具體承辦單位,確保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實踐證明,凡是配套資金落實的,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任務完成好,質量高,成效快;資金不落實的,完成任務差,質量差。
第三,專業隊承包施工是好做法。防火林帶建設過程中,育苗、整地、造林、施肥、撫育管護等工作要求高,各工序緊密相連,因此,組織造林專業隊承包施工,林業部門負責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既便于管理,又能保證林帶建設質量。
第四,撫育管理很重要。俗話說“三分造林七分管理”。過去由于撫育管理工作跟不上,年年造林不見林,前功盡棄,勞民傷財,教訓十分深刻。對新造防火林帶,嚴格規定連續3年進行鏟草、松土、擴穴、施肥等撫育措施,確保營造一段,管護一段,成效一段,促使生物防火林帶早日發揮防火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