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經濟發展較快,但農村火災形勢日趨嚴峻。從2002年至今,全市共發生火災247起,農村火災共82起,占火災總起數的33%。今年1至6月份,農村共發生火災26起,直接財產損失19萬元,分別占同期鞏義市火災總數的24%和23%。
鞏義市委、市政府結合該市實際,堅持以人為本,提出了“為民消防”的口號,以“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注重實效”為指導思想,大力實施“120工程”(即:建立一個機制——農村消防工作長效機制;做好兩項工作——農村消防宣傳教育工作和基本滅火技能的培訓工作;力爭實現零負擔——讓農民群眾少花錢或不花錢),推動消防工作由城市逐步向小城鎮延伸,由小城鎮向農村拓展,初步形成了城市、小城鎮、農村“三位一體”的社會消防安全保障體系,使農村消防工作取得明顯成效。6月份以來,全市農村發生火災起數和直接財產損失,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7和15個百分點,農村消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以人為本、加強領導,把農村消防工作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來抓
他們在發展經濟和城鄉建設的過程中,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把農村消防工作納入全市農村工作的大框架之中,與農村經濟社會各項工作指標同制定、同實施、同檢查、同考核。出臺了《鞏義市農村消防工作實施方案》,對農村消防工作的指導思想、方法步驟、具體措施和組織領導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市政府與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簽訂《消防工作目標責任書》,將小城鎮和農村消防工作的組織機構、工作機制、資金投入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進行細化量化,層層分解,年終考評,兌現獎懲。在今年初召開的全市消防工作會議上,市政府對2003年度消防工作先進鄉鎮進行了大張旗鼓的表彰,8月中旬,又在小關鎮丁煙村召開了全市農村消防工作試點現場會。這些舉措有力地促進了全市小城鎮和農村消防工作的深入開展。
為了充分調動和發揮團員青年、中小學生在農村消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去年,鞏義市公安局、團市委在全市聯合開展了農村消防志愿者平安行動。在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機構的具體組織和指導下,依托基層政權組織和單位,招募和組織志愿者消防隊伍。目前,首期450名消防志愿者已在各自的崗位上開展消防服務活動。
文化、廣電、農業等部門利用自己所長,到農村開展送消防知識活動。公安、安監、教育、民政、婦聯等部門也在農村聯合開展了“三個爭創”活動,即在中小學中開展消防知識進課堂和爭創“雛鷹獎章消防章”活動;在農村婦女中開展爭創“五好文明家庭”活動;在農村私營企業開展爭創“消防安全星級私營企業”活動等,通過一系列廣泛深入的爭創活動,營造了家家戶戶重視消防、人人參與消防的濃厚氛圍,極大地提高了農村消防工作的社會化水平。
二、因地制宜,加強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消防安全環境
鞏義市是全國文明的“百強縣”,城市發展步伐快,經濟實力較為雄厚,但各個鄉鎮發展仍存在不平衡現象。為此,他們在推進農村消防工作的過程中,一是加大投入,強化管理,加快小城鎮消防設施建設。去年10月,該市制定了《鞏義市城市消防專項規劃》,并于今年9月正式發布實施。年初,政府常務會議對全市小城鎮消防規劃的編制,消防隊伍的建立,消火栓、消防通信、消防裝備、消防通道的建設和消防經費的投入等方面制定了明確標準,對各有關部門的責任也進行了明確。一年來,全市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達20多萬元,已有14個鄉鎮安裝了公共消火栓30個,基本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和消防規劃建設要求。先后有4個鎮建立了鎮辦消防隊,隊隊有營房、有車輛、有車庫,個人裝備齊全,而且配備了接警電話等通訊設備,較好地適應了消防工作的發展要求。二是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廠村消防聯防機制。本著以幫助農村義務消防隊及時有效撲救初起火災為重心,以不增加農民負擔為前提,針對遍布鄉村的民營企業不斷發展的形勢,市公安消防部門指導駐村的個體民營企業與村委會建立了廠村消防聯防機制,充分發揮駐村企業消防器材、義務隊伍的作用。既減少了農村火災損失,又推動了貧困村消防工作的開展。如康店鎮焦灣村的恒星企業與村內27個組簽訂了以廠包村消防聯防制度,并在恒星企業門前懸掛了以廠包村公示牌,明確村民、企業各自的職責和義務。三是多方努力,建立機制,促進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健康發展。在鎮級消防隊伍的建設上,鞏義采取了地方政府籌辦,鄉鎮自辦,企業及物業管理部門聯辦等多種形式。為了使不同形式的消防隊伍充分發揮作用,他們專門建立了保障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首先明確管理體制,保證城鎮消防隊有人建、有人管。其次是加強隊伍建設,對消防隊員實行嚴格的崗前業務培訓,定期組織消防演練和技能比武,使消防隊員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各種消防安全常識和業務技能。第三是保障業務經費。各建制鎮每建成一個鎮辦消防隊,市政府一次性給予10萬元的補助,鎮辦消防隊隊員均由治安、巡邏隊員兼任使之有效地保持了消防隊的生命力,在保障城鎮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全市小城鎮消防隊參加滅火救援50余起,搶救遇險群眾10多人,保護物資財產價值80多萬元,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為進一步加快農村消防規劃建設進程,提高小城鎮消防工作水平,今年,他們又在全市組織開展了優秀村鎮消防規劃評選活動,確定在前段重點小城鎮消防規劃建設的基礎上,再完成5個鎮的消防規劃編制和消防隊伍建設任務,使全市小城鎮消防規劃建設數量達到總數的63%,到2005年底前,力爭全市所有的鎮和部分經濟基礎較好的村完成消防規劃建設工作,從根本上提升全市農村抵御火災的能力。
三、整合資源,夯實農村消防工作基礎,完善城鄉消防安全保障體系
按照先試點、后推廣、因地制宜、穩步發展的原則,年初,鞏義市根據經濟條件、地理環境、建設規模等實際情況,整合資源,爭取以最少的錢辦更多的事。
(一)強化“三項建設”,奠定農村消防工作堅實基礎。他們以農村消防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不斷鞏固、強化農村消防基礎工作。首先是加強組織建設,建立健全農村消防管理網絡。各試點村普遍建立了由村委會具體負責,以警務區、志愿者服務站為依托,村辦企業、個體業主、村民代表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農村消防工作運行機制。建立了融治安、消防于一體的治安消防巡邏隊,擔負防火檢查、巡查和火災撲救職責。小關鎮小關村專門設置了報警點,配備了報警電話、對講機等通訊工具,全天候進行防火巡查。小關鎮丁煙村將整個村莊劃分為數個消防工作區,由村長具體負責,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消防安全管理網絡。其次是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消防工作機制。組織編寫了《農村消防管理制度匯編》,制定完善了《村民防火公約》、《村消防工作領導小組職責》、《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制度》等十余項規章制度,明確了村民的權利、義務,規范了村民的消防安全行為。各試點村均制定了火災處置預案,規范了火災報警程序,使消防管理、防火檢查、火災處置等,使各個環節有章可循,規范有序。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抵御火災的能力。目前,全市3個試點村配備手抬機動泵、水帶、水槍、滅火器、消防斧及改裝的消防車等設施器材100多件套,在主要街道、要害場所配備消防器材箱35個,對5個可作為消防水源的溝渠、河道、池塘、水井設置了取水平臺和標志。各試點村還依據《村鎮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把民宅及企業的安全布局、消防道路、消防水源建設納入鎮、村建設發展規劃之中。針對普遍存在的住宅毗鄰面積過大,防火間距不足,耐火等級較低,消防通道狹窄,房前屋后堆垛可燃物較多,老式住宅電氣線路老化,用火、用電、用油、用氣不規范等隱患問題,他們大力實施農村平安工程,清理了村落環境,整修了消防車道,更換了老化電氣線路,加強了用油、用氣管理,同時,在村內設置了統一的柴草堆放地,對隨時取用的柴草劃定了存放點,做到了村邊清、路邊清、街道清,既美化了農村的生活環境,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方式,也使消防安全措施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二)突出“三項功能”,提高村民自防自救能力。他們借鑒城市社區消防建設經驗,廣泛動員群眾,依靠社會力量,實行群防群治,使消防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一是突出自我管理服務功能。村消防工作領導小組對本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負責,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協調解決存在問題,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活動,按照《村民防火公約》對消防違章行為進行查處,并接受村民議事會的監督。村委會與各小組組長、村民家庭、駐村企業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1200多份,強化村民的法制觀念,調動他們的防火自覺性。各村消防工作室普遍建立了消防服務檔案,制作了《消防特殊服務人員登記表》,農村消防志愿者等服務人員深入村民家庭進行消防安全提示,對孤寡幼殘等特殊群體定期提供消防安全服務。二是突出消防宣傳教育和警示功能。立足于提高整個農村社會的消防安全意識,依照農時和農業生產規律,在農村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消防安全培訓和宣傳教育活動。各村統一設置消防宣傳教育室,在政務公開欄、青年活動室、婦女之家等場所增設消防宣傳內容,制作消防宣傳圖板,在主要街道和建筑物懸掛、張貼消防公益廣告牌、警示牌、消防漫畫。青年志愿者結合“三下鄉”活動和鄉村青年文化節,開展了送消防知識進千家萬戶活動,通過趕大集、送明白紙、舉辦消防知識講座等形式,廣泛開展消防安全宣傳,受教育群眾達3萬多人次,營造了農村消防工作的濃厚氛圍。三是突出初起火災撲救功能。對天然水源、消火栓和配備的消防器材箱、水帶、水槍、滅火器等實行專人負責、編號管理,確保取用方便,發揮應有作用。小關鎮小關村、丁煙村家家戶戶備有滅火器,80%的村民懂得一般火災的撲救方法,一旦發生火災,完全做到全村出動,全民參與滅火,油料消耗由村委給予50—100元的補助,滅火使用的自來水免收水費,妥善解決了農民的負擔問題。
四、防滅并舉,標本兼治,推進農村消防工作的長效運行
為達到防滅并舉,標本兼治,推進農村消防工作的長效運行,他們分別將農村消防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范圍,列入層層簽訂的《消防工作責任目標》和鎮、村、企業領導的任期目標,作為“安全村鎮”評選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將農村消防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在創建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的活動中,把農村消防安全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星級文明戶”評比內容,制定了具體的評比標準,每個季度評比一次,上榜公布,增強了群眾的參與意識。將農村消防工作與公安警務制度改革相結合。各公安派出所認真履行消防監督管理職責,結合農村推廣的民警駐村、巡訪、包片等警務制度改革,按照一區一警(一區多警)的要求,在企業較多、消防監督任務較重的責任區建立消防警務區等消防管理機構,具體負責轄區的消防監督管理,對轄區內的村民委員會、企業履行消防安全職責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督促消除火災隱患和不安全因素,落實消防安全措施,從而使消防監督工作與其他各項公安業務工作有機結合,共同開展。
此外,為使治安消防巡邏隊員更好地履行消防職責,使消防車等滅火設施發揮作用,鞏義市協調市消防大隊分期分批對各村鎮的治安消防巡邏隊員進行滅火技能培訓,使隊員熟練掌握防火滅火常識和訓練、器材操作保養等方法,以及撲救一般火災的基本技能,充分發揮對本村鎮情況熟悉的特長,達到提高農村自防自救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各地交通安全法規概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