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類型及危險程度分析
1、事故類型分析
根據對洪水涌入、雷電、地質災害危害因素的分析評估結果,選煤廠可能發生洪水涌入、雷電、地質災害事故。根據當地降水情況,7、8、9月份為雨季高峰,容易引發洪水涌入及洪水引發的山體滑坡和雷電造成的事故。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就有可能發生洪水涌入、雷電、地質災害事故。
1)雨季連降暴雨發生洪水涌入或造成山體滑坡進入廠區低洼地帶,給廠房造成破壞性的損害。使工作在廠房中的員工受困,造成人員傷害。
2)發生地質災害,造成廠區內設施坍塌,路面損壞。造成設備損壞和人員受到傷害。
3)建筑物、供電系統及易燃易爆場所未安裝避雷網、避雷針、避雷帶、避雷器等避雷設施。
4)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沒有設計和施工資格的人參與防雷設施的設計及施工。
5)施工單位未按照國家及行業標準安裝避雷設施。
6)避雷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
7)避雷網、避雷針、避雷帶、避雷器等避雷設施接地異常或斷開。
8)未對避雷裝置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并委托雷電防御裝置檢測機構實施定期安全檢測。
9)建筑物內現代化通信、計算機系統網絡等設備未嚴格按照國家技術規范進行防雷設計便投入使用。
2、危害程度分析
1)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2)雷電直接擊倒建筑物,使建筑物受損坍塌。
3)由雷電引起火災。
4)造成財產損失、數據損失和重要文件、資料損失。
5)影響生產系統的正常運行。
6)造成電網過電壓,影響整個電網的穩定運行,甚至因過大電壓損壞用電設備。
7)造成避雷設施損壞。
8)由于天氣的原因,發生雷擊事故后,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援。
9)在高大建筑物進行救援的時候,可能影響到救援人員的安全,特別是由于天氣方面原因,還可能發生二次雷擊事故。
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發生雷電、洪水涌入及地質災害后,立即向調度室、值班領導匯報,同時,根據天氣情況,在保證救援人員安全的情況下,組織現場自救。
2、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在選煤廠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組織應急救援工作。
3、先救人,后救物。發生洪水、雷電及地質災害后,首要任務就是把受困人員從危險中救出來。
4、對受傷人員進行處置,如傷情嚴重迅速聯系醫療部門救治。
5、根據災情,決定是否擴大響應級別。
6、將災情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和領導。
三、信息報告程序
1、報警系統及程序
報警系統
主要以崗位人員巡視為主。
2、報警方式
使用對講機或手機直接向調度室報警,調度室接警后做好相應的報警記錄。
3、報警內容
匯報人員要講清發生災情的地點、災情的程度、是否有受困人員及報警人姓名和聯絡電話。
4、信息上報
內部信息統一上報調度室。對外信息上報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1) 對外上報的信息必須經指揮小組總指揮或負責信息發布的副總指揮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指揮小組批準,不得對外報告任何應急信息,以確保對外信息的準確性。
2)發現洪水、雷電及地質災害要馬上向調度室報告。如災情嚴重,應急救援指揮小組應在10分鐘之內向中心匯報,并請求外援。
5、信息處理程序
1)調度室值班人員接到洪水、雷電及其它地質災害報警后,立即通知廠值班領導,值班領導根據情況立即組織人員處理。同時,通知救援總指揮和其它成員到指揮小組。
2)調度值班人員和值班領導根據受災情況,及時匯報中心。
3)調度值班人員通知器材庫房管理人員或直接使用備用鑰匙打開庫房,清點器材待用。
4)救援總指揮根據災情緊急制定應急救援方案,并果斷指揮相關人員按照應急救援方案展開救援。
5)應急救援指揮小組要隨時把應急救援的進展情況向上級匯報。
6、聯絡方式
使用對講機、固定電話和手機聯絡。
7、請求外援的方式
1)由洗煤廠向洗選中心匯報聯系外援。
2)經洗選中心批準,直接請求地方救援部門救援。
四、應急處置
1、應急處置程序
1)應急救援指揮程序
(1)報告程序。發生洪水、雷電及地質災害馬上向調度室值班人員和值班領導匯報,值班領導同時通知其他指揮小組成員,指揮小組成員在規定時間內立即趕赴至緊急事故集合點集合。
(2)現場搶救程序。應急救援指揮小組根據災情現場情況,啟動預案,確立明確有效的救援方案,組織各應急救援小組人員立即進入受災現場。進行救援工作。
(3)總指揮不在情況下,由副總指揮負責。
2)應急行動程序
(1)立即啟動本預案,由指揮小組確定有效的救援方案,組織各應急小組,并利用現有設施、進行搶險救災工作;
(2)及時控制、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進入事故現場后,應選擇有利地點設置現場救援指揮部、急救醫療點,以保證有序有效地開展救援和自身的安全;應選擇交通便利的路段,以利于救援人員或轉送傷員的車輛通行;指揮部、救援或醫療急救點,均應設置醒目的標志并由緊急疏散組對事故點進行戒嚴工作,保證救援工作有序進行。
(3)緊急疏散組組織疏散人員,并做好撤離準備;
(4)立即停止生產,以防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5)應急救援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按照指揮小組制定的救援方案進入事故現場進行應急救援工作;
(6)物資保障組調集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救援工作順利進行;
(7)立即轉移或保護重點設備(物資),避免造成更大損失。
3)資源調配程序
(1)全體應急救援人員和車輛等由現場總指揮統一調配,其他人不得擅自調用;
(2)物資保障組負責應急救援所需物資的保障工作。
4)應急疏散(避險)程序
(1)緊急疏散組在組長的指揮下,按避災路線引導人員疏散。必要時啟用各種照明設備。
(2)及時開啟安全通道。保證疏散過程迅速簡便,各疏散通道得到充分利用。及時清理廠內道路,保證道路暢通。
(3)各部門負責人要及時清點人數。如有被困人員,要及時向應急救援組報告。
(4)如有被洪水圍困人員,應盡量向高處撤離,并保存體力,利用一切方法呼救,并等待救援。
(5)如果災情嚴重,本單位人員已無力救援,總指揮應下令,全部人員撤離,并向上級請求支援。
(6)在救災中受傷的人員,搶救時把他們背、抬或抱出現場。
(7)疏散時應盡最大可能分散人流,避免大量人員集中,造成踩踏事故。
(8)疏散組人員要用手勢或喊話的方式引導、穩定人員情緒,維護秩序,并將人員引導至安全地帶,使其不影響救援工作。
(9)廠區內設警戒,維護秩序,為應急行動組現場救援創造條件。
5)擴大應急響應程序
(1)災情與響應級別的確定。接到洪水、雷電及其它地質災害發生的報告后,總指揮按工作程序對災情做出判斷,初步決定相應的響應級別。如在本預案操控范圍內,則啟動本預案的應急程序。
(2)指揮小組認為事態超出本預案響應的級別,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應立刻擴大應急響應,立即向洗選中心發出救援請求。根據災情的發展和應急處置效果,響應級別可隨時擴大。當事態得以控制可以降低預案的響應級別。
2、對參加應急救援人員的要求
1)指揮小組的成員應具備能夠完成該項任務的能力。
2)應急救援組全體成員要熟悉廠房的地形和設備以及救援物資的安放位置。
3)應急救援組全體成員要熟悉整套應急方案的每個細節。
4)應急救援組全體成員要參加安全培訓,并且熟悉自救、互救的知識以及對于搶險救災工作的常識有一定的了解。
5)應急救援組全體成員一定要具備冷靜的頭腦,在事故發生的時候不能慌亂。
3、應急處置措施
1)為做好雨季“三防”工作,各單位要嚴格執行以下措施:
(1)成立雨季“三防”領導小組,組建“三防”搶險小組,儲備“三防”物資,充分做好防汛、防雷電、防地質災害事故的預防和管理工作。
(2)雨季來臨前檢查選煤廠、集運站重點防洪、防雷電、防地質災害部位,及時修復清理排洪溝,檢查避雷設施性能和接地情況。
(3)廠區低洼地帶、配電室、變電所等重點防洪部位,配備防洪物質,避免廠房中員工受困,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
(4)發生地質災害時,注意檢查曾經出現山體滑坡的地方和廠房內及附近的路面、圍堰、護坡等,以防出現滑坡、坍塌事故,造成設備損壞和人員傷害。
(5)加強對員工的培訓與教育,培養危機意識,并開展應急救災演練,提高員工應急自保和救援能力,強化各部門的協作配合。
(6)加強地下電纜溝、變電所、配電室、生產生活照明系統、露天電氣設備的檢查,重點監護區域或設備設專人監護。
(7)對安裝避雷設施的建筑物、供電系統、易燃易爆場所定期檢查,發現有避雷設施丟失、損壞情況,立即整改。
(8)維修車間對避雷網、避雷針、避雷帶等避雷設施經常維護,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9)雷雨季節每月由主管部門負責對所有避雷設施進行接地情況檢查,發現隱患立即整改。
(10)日常檢查供電線路是否有絕緣老化,發現隱患及時更換。
(11)定期檢測防雷裝置。
(12)當防雷裝置各部分導體出現因腐蝕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折斷、銹蝕達30%以上時,必須進行更換。
(13)檢查接閃器有無回雷擊后而發生熔化和折斷,避雷器瓷套有無裂紋、碰傷等情況,井應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
(14)檢查斷接卡于有無接觸不良情況和木結構的接閃器支桿有無腐朽現象;并檢查接地裝置周圍的土壤有無沉陷現象等。
(15)測量全部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應符合安全要求。若發現接地電阻值有很大變化時,應對接地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必要時可補打電極。
2)剛發生洪水或雷電、地質災害時,按以下措施執行:
(1)先控制,后撤離。
發生洪水或雷電、地質災害時,不要驚慌失措,要在統一指揮下進行搶險救災。
(2)先救人,后疏散物資。
如果有人受到洪水的圍困時,應急救援人員首要的任務就是把受困的人員救出來。當無受困人員時,開始搶救物資。
(3)先重點,后一般。
當剛發生洪水或雷電、地質災害時,現場應急救援人員要全面了解、認真分析災情,區別重點區域與一般區域,對受困人員和事關全局的重要物資要優先搶救,之后再搶救一般物資。
3)洪水或雷電、地質災害的情況嚴重,按下面措施執行:
(1)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并搶救重要物資。
(2)向上級部門匯報,等待救援。
4)防護救護措施
(1)搶險人員應穿好救生衣、安全帽防止落水及物體砸傷。當災情無法控制時,應組織人員按照避災路線迅速撤離。
(2)救援人員應對受傷人員進行必要的現場急救,并及時將重傷員送往醫院治療。
(3)停止呼吸:采用手通暢呼吸道法和對口(鼻)人工呼吸法使傷員恢復。
(4)心跳停止:采用外心臟按壓法恢復。
(5)傷口出血:用指壓止血法、繃帶(或手巾、手帕)加壓止血或止血帶、三角巾止血法止血。
(6)骨折:對骨折部位簡易固定、創口包扎。
(7)傷員搬運:搬運重傷員時,應將擔架盡量靠前,放在傷員一側,然后用平托法或翻滾法將傷員搬移到擔架上再抬送。
(8)發生溺水事故,應在現場搶救,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異物.解開溺水者胸部衣服.將溺水者俯臥在斜坡的地面上,頭向下,腹部墊高,擠壓背部控水,盡量使呼吸道及胃里的水排出,以使溺水者得到有效呼吸。
(9)若停止呼吸的,應馬上做胸外心臟擠壓和人工呼吸,并送醫院搶救。
五、保障措施
1、應急隊伍保障
1)日常確保每一個生產班至少有2名經過培訓的急救員。
2)經常對應急救援組成員進行救援知識培訓和組織演練。
3)保證各組成員相對穩定。
4)組織機構成員有變動時,要及時變更或補充。
2、應急物資保障
1)應急救援物資統一放在廠應急物資庫房內,由廠庫管員負責管理,并建立管理臺帳。
2)應急物資庫房的鑰匙在調度室常備一把,緊急情況時,由當班調度員負責發放,并做好發放記錄。
3)應急救援物資必須經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同意才能領用,任何人不得隨意挪用。
4)廠定期向中心上報應急救援物資計劃,中心根據實際情況向公司申請專項資金解決。
5)如果救援現場急需物資,由物資保障組成員利用中心值班車輛快速送達救援現場。
6)應急救援結束后,各組使用的裝備、器材要及時交回,由物資保障組負責回收、清點。所消耗的物資要及時補充。
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別林斯基
上一篇:船閘管理處二季度安全生產工作總結
下一篇:公交公司安全大檢查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