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工業電纜是一種重要的電力傳輸設備,現代工業企業的生產,離不開電能,而電力的輸送則是由大量的電纜來完成的。電纜隧道火災事故,危害極大。它不但會燒毀大量電纜及其它設備,迫使大型工廠停機,造成大面積停電,而且由于電纜往往集中敷設,一旦起火,影響范圍廣,修復時間長,造成的損失大。
一般的電纜敷設方式有電纜溝和電纜隧道,電纜隧道適合大量的電纜長距離傳輸,因此它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1.隧道火災特點:
電纜是以爆燃形式起火燃燒的.電纜著火后,火勢順著電纜線呈線形燃燒,出煙濃火小速度慢,如果隧道內有多層電纜或電纜交叉疊放,就會形成立體燃燒。呈現以下特點:
1.1隧道氣流速度大,加之燃燒釋放出的熱量不易散發,起火后熱量迅速積累,隧道內溫度驟升,導致火勢迅猛發展。
1.2通道狹長,大量煙氣難以排出,人員疏散困難。
1.3隧道縱向的坡度較大,一旦起火,很容易形成煙囪效應,溫度和煙會迅速傳播。
1.4火災撲救困難。
1.5火災損失大。[1]上海供電局2001年因電纜中間頭過熱引起電纜隧道火災,大面積電纜被燒損,導致市區大面積停電事故;1999年牡丹江第二發電廠因電纜溝火災,導致全廠停電事故,直接、間接損失達近千萬元。
1.6易復燃,撲救時間長[2]在電纜隧道火災撲救過程中大多數采用噴水滅火,水在高溫下會和可燃的電纜絕緣材料小顆粒混合,隨著火勢蔓延,當遇到明火時,就會馬上燃燒起來,給滅火人員帶來很大困難。
2.救援滅火關鍵
由于電纜隧道環境惡劣以及發生火災時產生一些爆炸等連鎖反應,破壞了隧道照明設施,因此,在隧道火災救援滅火工作中,大量煙氣的積聚使能見度降低給救援人員帶來的很大困難。因大量煙氣不容易排出隧道外,積聚的煙氣會阻礙救援滅火人員的視線,難以判斷火源的位置。另外,大量的煙氣所造成的輻射熱使得周圍溫度升高,使消防滅火人員難以接近,救援滅火工作非常困難。
根據火災傷亡的統計,火災條件下人員傷亡的原因大多數是由于煙氣(HCl、CO等)中毒、高熱、缺氧。[3]
綜上所述,如果能測量、分析發生火災時,煙氣和氧氣的濃度以及火焰蔓延情況,找出適合人生存逃亡區域,將會給救援、滅火工作帶來很大幫助,大大降低損失。
3.數值模擬
3.1數值計算原理
FDS是以火災中流體運動為主要模擬對象的計算流體動力學軟件。該軟件采用數值方法求解受火災浮力驅動的低馬赫數流動N-S方程,重點計算火災中的煙氣和熱傳遞過程。進行FDS模擬是為了得到一系列有關煙霧、溫度、毒氣等相關參數,指導實際設計工程,以保證一旦火災發生,其煙霧保持在一定的疏散高度之上、毒氣濃度在一定的范圍內,從而不會威脅到疏散人員的安全。
3.2數值建模
1.根據實物,建立模型長×寬×高=6m×2m×2m,取網格參數見表1。
表1網格參數
軸 |
Min |
Max |
網格數 |
X |
0.0 |
6.0 |
60 |
Y |
0.0 |
2.0 |
20 |
Z |
-0.4 |
1.6 |
20 |
2.根據實際的銅芯橡膠絕緣電纜線,按銅:塑料=6:4進行電纜材料配比。
3.在實驗中取點火源(紅色小立方體0.1m×0.1m×0.1m),熱功率為1500KW。
4.根據實際電纜隧道中電纜尺寸,在網格中建立電纜模型(3列×2排),,模型左側設計為空曠即是通氣的,在右側設置,面積2×2(米),風速0.5m/s的抽風機一個,具體模型結果見圖5。
圖5:電纜隧道火災模型
上述是建模的主要步驟,完成建模后,設置參數后,進行3600S模擬計算。
3.3數據處理和分析
(一)煙氣
圖2:煙氣縱向分布曲線 圖3:1058.4秒燃燒情況 圖4:518.4s煙氣縱向分布情況
研究煙氣分布對于火災救援非常重要,尤其是環境比較惡劣的場所,在電纜隧道火災模擬中,對實驗數據分析,繪圖比較,發現隨著時間增加,隧道由于通風不佳,煙氣大量積累,在273.6秒(4.56分鐘)時,煙氣只存在于0.5米高,到了1058.4秒(17.64分鐘)時(如圖3),其能見度已經很小,而在此時,可燃物還在劇烈燃燒,煙氣還在積累,人員幾乎不可能生存。
從圖6中可以看出,當612秒(10.2分鐘)時,煙氣的濃度達到最大值。
通過繪圖比較可以發現以下規律:
1.隧道電纜發生火災時,煙氣從著火源即燃燒較劇烈的一側,向燃燒程度低的區域延伸。
2.煙氣由于火羽流熱作用,先上升至頂部,而后順著墻面向下延伸。
3.煙氣延伸速率很快。根據實驗數據,在518.0秒(8.64分鐘)時,距離地面1.0m以上的空間已經充滿煙氣。如圖4。
因此,在火災現場,消防滅火人員應該順著燃燒劇烈程度較低的一側,彎腰前進,那些在火災中逃亡者也應該如此,或者爬到地上臉朝下,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同時,消防人員可以根據煙氣分布初步判斷著火源的大概位置,便于實施滅火和救援工作。
(二)火焰蔓延情況
在實驗中,可以看到在10.8s時,火焰開始在垂直方向迅速蔓延,到達414.0s(6.9分鐘)時形成頂棚射流,加劇了火焰的蔓延,在529.0s(8.81分鐘)時,火焰開始在水平方向蔓延,到698.4s(11.64分鐘)時,火已經蔓延到左側上層電纜,到1580.4s(26.34分鐘)時,火焰已經充滿了整個隧道模型。
分析可知,火從陰燃到劇烈燃燒,只用了500s(8.33分鐘)。在現實中,電纜隧道一旦發生火災如果自動滅火系統不能在8.33分鐘內自動滅火,火焰就會蔓延,引燃整個隧道電纜,向兩端蔓延。在模型計算中,6米長隧道,火焰蔓延只用了860s(14.33分鐘)。在實際現場,電纜隧道火災時由于有煙囪效應,風速一般為0.5m∕s[4],加速了火焰蔓延,火焰蔓延速度更快。
(三)氧氣濃度:(黑色代表氧氣分布,越黑,氧氣濃度越大)
圖6:468.0秒氧氣分布情況 圖7:1699.2秒氧氣分布情況
通過上述數據分析和作圖比較,可以看出,在電纜開始燃燒時的262.0s時,火焰開始加速蔓延,火羽流上升碰到頂棚時,快速形成頂棚射流,沿頂棚以水平方向運動。在264.0s(4.40分鐘)時火羽到達左側,在288.0s(4.80分鐘)時火羽到達右側。在288.0s時,距地面1.7米以上的氧氣濃度明顯下降,到468.0s(7.80分鐘)時,距地面1.7米以上的氧氣已經被完全消耗。由于在右側放置了一個風速為0.5m/s的抽風機,所以在火羽蔓延上風方向,燃燒劇烈,氧氣濃度降低較迅速。當在1432.8s(23.88分鐘)時,距離地面0.4米以上的空間形成短暫無氧區域。到1699.2s(28.32分鐘)時,由于燃燒將盡,左側為通風面,氧氣濃度開始回升,而右側氧氣濃度回升不明顯。
4.數值模擬結論與建議
根據隧道的火災原因和火災隱患,以及上述關于隧道火災中煙氣和氧氣分布,以及火焰蔓延速速特性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4.1提高隧道耐火等級。
隧道發生火災時,其頂部溫度高達1000℃。(在模擬實驗中1.9米處溫度探頭測得最高溫度972℃)。應該采取其他保護措施,比如,在壁面涂防火涂料,以提高其耐火等級,防止隧道內鋼筋混凝土在火災中迅速升溫而降低強度,避免混凝土炸裂,襯內鋼筋破壞失去支撐能力而導致隧道垮塌。
4.2在防火分區設置火災應急廣播。
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第5.5.2條明確規定,每個防火分區至少應設一個火災警報裝置,其位置宜設在各樓層走道靠近樓梯出口處。警報裝置宜采用手動或自動控制方式[5]
4.3加強日常巡視和檢修。
隧道火災如果發現不及時,滅火工作動作不迅速,后果是很嚴重的。同時,如果加強日常巡視和檢修,也能大大降低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從根本上起到了防范作用。
5.結束語:
電纜隧道火災災害,后果嚴重。本人通過實驗檢測到煙氣中含有HCl氣體,以及通過FDS軟件模擬電纜隧道火災實驗數據分析,得出一些結論和建議,希望能對現場的實際防火防爆工作有意義。
電纜隧道火災的防范不僅僅要有先進技術,還要有合理有效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法律制度。
參考文獻:
[1]張喆,馬占.一起隧道火災模擬及滅火行動中的排風干[J].《新西部》,2007,10(1)::1-2頁.
[2]張霄,劉凱.淺析地下電纜隧道火災的撲救[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S1):19-21.
[3]任大海,主編.《防火防爆安全便攜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140.
[4]邵剛,楊培中,金先龍.FDS中非矩形邊界隧道的自動建模[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5,36.
[5]覃文清,李風.隧道火災與防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4,23(1)54-59.
[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50116-98ISBN號:1580058.40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出版社: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年5月,第5.5.1條.
下一篇:非傳統消防安全問題的初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