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中國消防古今鑒

2008-09-04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火把人類引向光明,引向文明;火給人以溫暖,使人告別茹毛飲血的歲月;火給人聰明才智,予人以動力和生機。普羅米修斯盜火人間,也許只是從給人以進步和幸福這一偉大愿望出發,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火也給人帶來災難,帶來悲劇,帶來世間的浩劫;,福禍相關,令人愛恨無從。

    火與火災,在歲月的年輪里把人類作為其光熱的擁有者,同時也把人類作為它虐待的對象。人們既不能棄之不用,又不能徹底消除其給人們帶來的災害、恐懼和死亡及損失。智慧的人們唯獨能做到的是對火災的警醒。從蠻荒遠古到今日發達文明,人們究竟從火災的教訓中喚醒了多少理智?負起了多少責任?

第一章  流演的歷史火祭

    當人們循著歷史長河的隱隱濤聲,面對今天全球性技術革命和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波峰浪谷時,我們應該重讀一下“火”與“火災”這一古老而又年輕的字眼。

    火與火災,曾經困擾古人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蹲髠鳌酚涊d:“人火曰火,天火曰災”,把“人火”與“天火”截然分開,這是對火的朦朧淺識。在現代科學出現前,火,一直戴著神秘的面紗。火隨人類發展而被利用,隨朝代更迭變遷而成災不終。文明的火種也是災害的根苗,火光中有悲愴的災難,有征伐廝殺的慘烈。

    盡管歷史上的很多事件都與火相關,但浩繁紛雜的歷史流演中,火并不是個令人感動的神祗。無論是自然之火頻仍成災,戰場硝煙以智縱火燒營劫寨,三國中的火燒連營,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挫敵之銳,傷敵無完膚,還是秦始皇焚書坑儒,項羽怒燒阿房宮,都已隨歷史的悠轉灰飛煙滅了。然而,那時古人雖沒有對火徹底認識,卻知火能成災,火可作為強大武器攻擊敵人。足見火既是人類發展的朋友,也是人們生活生產的對立面。

    可以說,火與火災相關并生。真正把古人對火的困惑詮釋得十分清楚的是現代科學的出現和發展?茖W的說明是:火就是以釋放熱量并伴有煙或火焰或兩者兼有為特征的燃燒現象;燃燒則是一種放熱、發光的化學反應;火災就是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

    雖然人類在很長時間里不能科學地認識火與火災的本質,但人類用火和發生火災的歷史卻十分久遠。在云南元謀縣的元謀人遺址(距今170萬年)、山西芮城縣的西侯度遺址(距今180萬年左右),人們發現了人類用火的證據。歷史如雕刻一樣,把200多萬年前人類就已經掌握了天然火和保存火種能力的書印給現代人看。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人在距今1.7萬年前就已經學會人工取火。而到了新石器時代,摩擦生火的方法已得到廣泛應用。古籍記載的燧人氏“鉆木取火,以化腥臊”就是對那個時代有關火的反映。

    在浩翰如煙的歷史畫卷中有關火的故事,不知有多少被漫漫歲月長河淘得無影無蹤,沒入塵埃。

    當人類學會用火時,也標志著人類跨入了文明世界,同時也是認識和利用火這一能源上的一次歷史性突破。

    火,今天的人類仍然缺少不了它,甚至比歷史任何時期都更加重視對火的利用和開發。然而,歷史長卷中火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卻令我們至今讀起來歷歷在目,進而也可以看到人類歷史的悲壯中竟然有火所造成的悲涼慘劇。所以古人感嘆:火,“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考證商代甲骨文,已經有了表示火災的象形文字,而《春秋》、《左傳》中記載:“魯桓公四十年秋八月壬申,御廩災!卑磿x朝杜預注釋,“災其屋,救之則息,不及谷。”也就是說,公元前689年秋8月,宮室的谷倉發生火災,焚燒了房屋,經撲救將火熄滅,谷物未受損失。這應算歷史古籍中第一個記載火災的故事了。

    點觀古籍,《二十四史》中的《五行志》和眾多地方志的記載,大量的火災史料無不令人咂舌。從春秋戰國至秦漢唐宋元明清及至民國,屢屢火災,悲慘甚重。若要一一道說,有如江河橫流,僅撿些典型的足以令人驚懼不已。

    東漢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四月,湖北“漢陽河陽城中失火,燒死三千五百七十人”;西晉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十月,河南洛陽城發生火災,使“累代異寶、王莽頭(冠)、孔子屐(鞋)、漢高祖斷白蛇劍及二百人器械一時蕩盡”;唐代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十二月,湖北“鄂州大火,焚舟三千艘,遷及岸上居民二千余家,死者四五千人”;唐貞元二年(公元786年)七月,洪州(南昌)發生大火,“燔民舍一萬七千家”。

    據記載,南宋時期杭州發生21次大火,其中5次大火使“城市為之一空”。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7年)一月,杭州一場大火燒毀宮室、軍營、民宅等5.8萬余家,受災18.6萬人,延燒城內外10余里,“城市廬舍九毀七,百官僦舟以居”;金代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六月,“燕京(今北京)大慈閣滅,延燒萬余家,火五日不絕”;明代天啟六年五月初六(公元1626年5月30日),北京城內王恭廠(制造槍、炮、火藥的兵工廠)發生特大火災爆炸事故,“地中霹聲不絕,火藥自焚,煙塵障空,白晝晦冥,凡四五里,傾屋萬計,斃人三千余!

    據《番禹縣志》記載,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四月二十日,廣州府“學署轅門眾酬神演劇,方卓有人服(吸)煙,忽引其火,盤旋棚際,頃之火焰轟烈,竟燃斃一千四百余人,哀號之聲震道路……尸骨皆層累積沓,又以手相挽”。按1981年2月14日美聯社倫敦電訊,國外出版的《世界紀錄全書》稱:“廣州一間戲院在1845年發生的一次火災,死人1,670名,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火災”。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9年)十二月十五日夜,“武昌刮大風,后壇角鹽船(起)火,延燒八百艘,至觀音磯估舟被焚幾盡,焚溺者數萬,翌日始滅。”清光緒三年十二月初四(1878年1月6日),天津城東南角保生所收容災民的“女粥廠于黎明起火,是日大風,席棚草鋪立時俱著(著)燒死婦女約2千人”,后天津《海關貿易報告》(1878年英文版)的報道,該粥廠共收容了3,119人,燒死2,114人。

    清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18日)吉林市沿江一帶發生大火,燃燒二晝夜,災區約占全城十之七八。記載述:“吉林街市繁華之區大半蕩盡,窮民被火無家可歸,扶老攜幼流離道左,滿目瘡痍,傷心慘目”。這場大火被稱為“吉恒浩劫”,是清代末年的最大火災之一。

    國民黨時期不僅政治上黑暗,災害也頻頻發生,真可謂“中華民眾處水深火熱之中”。1934年5月,安徽省立煌縣麻埠鎮“連遭大火三次,焚毀房屋約4,000間,災民達5,000人,財產貨物損失約在50萬元以上”。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全國發生了最大一起火災,就是號稱重慶的“九•二”大火。1949年9月2日,重慶市贛江街17號油蠟鋪三屋起火,火勢蔓延十分迅速,延燒了朝天門至小什字這一長江與嘉陵江匯合處三角地帶的大片房屋。并引燃江面上的囤船和其它船只,浮油在江面上燃燒,延燒到江北部分地區。大火持續18個小時,余火燒了三晝夜,被毀房屋萬余幢,近10萬居民無家可歸。據當時當地警方事后公布的實際上不完全數字,受災9,601戶,受災民眾42,295人,死亡2,109人,已埋尸體2,865人,重傷152人,輕傷3935人。被焚燒街巷39條,學校7所,機關10個,銀行、錢莊33家,大小倉庫129個,囤船11只,木船135只以及大量其它物資。被稱為重慶市“空前浩劫”。

    以史為鏡,我們看到了什么?斗轉星移,世事滄桑。茫茫史海,有不盡的警醒,泱泱世間有無數悲吟。我們對歷史火災中的亡魂無需大悲大慟,然而我們總要默記他們的悲慘遭遇。同時透過歷史,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直到今天火的利用和火災的發生絕不是一個地域性,一個有限社會性積淀,而已成為整個世界生命群落文化的一種——火的文化。悄悄逝去的歷史,我們應該記取這些教訓,我們應該把隱沒的祭文作為對今天消防的思考,因為我們不僅擁有今天,還有明天。

第二章  后世不警的悲哀

    新中國的誕生,使中華民族擺脫了舊社會“三座大山”的壓迫,近代中華民族百年的恥辱從此結束。就如毛澤東主席在當年開國大典上揮手宣告的那樣:“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歲月如云,繾綣飄悠,50年,新中國朱霞爛漫,又風舟雨急,至近20年來改革使中國這艘巨大的航母掛帆滄海,披浪前行,以強勁之力迎接新世紀的到來。穩定,使我們的人民安居樂業;繁榮,使我們的國家威望日高。然而火災也由于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呈現上升趨勢。而引起火災的因素愈加復雜化、特殊化、社會化、較之歷史上的火災絕不能同日而語。

    據《中國火災大典》中收錄統計:自遠古到秦朝后各朝代及至民國,有記載的火災達29,649起;新中國自1950年至1994年止,全國發生等級以上火災2,905,504起,火災的直接損失合計人民幣122,585,342萬元,死亡人數為154,446人,受傷人數為302,650人。對比之下,歷史與現實火災發生的頻率就一目了然了。緣何如此?我們客觀地來說,經濟的強勁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社會的繁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質、技術要素。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像一個偌大的杠桿,撬動了許多層面接受許多新事物。僅就建筑材料、裝潢材料以及各類電器等就洋洋大觀,弄得平常人家眼花繚亂,不知所以然;求新、求異,追時尚,講舒適豪華,而卻往往忽略了防火安全。我們不排除“天火”(自然的、客觀的引起)之害,但總觀若干火災之發生,“天火”只寥寥,而“人火”(人為造成的)之患卻頻頻觸發,教訓慘痛……

    1994年10月31日15時許,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農牧業生產資料公司白塔儲運購銷分公司,倉庫職工在庫領導帶領下在庫區內放火燒荒,由于監護不當,引燃垛下的雜草、葦草及煙葉垛。經過呼市消防支隊和民航白塔機場消防隊共同戰斗,2個多小時后才將大火撲滅;馂臒龤熑~75,830公斤和氈布6塊。損折款35.46萬元。在1994年像這樣規模的火災與其它幾場大火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1994年11月15日1時45分,吉林市博物館內的銀都夜總會發生大火,過火面積6,800平方米,燒死2人,損失折款617萬元。大火殃及吉林市博物館和圖書館,其中一具7,0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和一些寶貴文物遭焚毀,世界級國寶——吉林一號隕石受到大火威脅,博物館近一半建筑物成為廢墟,這些損失無法用金錢來估價。吉林市博物館共收藏文物1.74萬件,其中有考古品8,222件,傳世品5,691件。全國唯一的一家隕石博物館也設在這里,可謂館中之館。該館有隕石104塊,其中吉林一號隕石極其珍貴;馂那安痪,該館還從黑龍江博物館借來了一具7,000萬年前,屬中生代白堊紀時期,長11米,高6.5米的鴨嘴龍化石,以及霸王龍牙齒、猛犸象化石等幾十件考古珍品設廳展出。所幸的是除這具7,000萬年前的鴨嘴龍化石和部分文物被焚毀外,其它一些寶貴文物被搶救出來,有兩人被燒亡。但是一具恐龍化石的焚毀,就已無法估量其損失的價值了。

    又是1994年,11月27日,遼寧省阜新市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火災。這場大火發生在藝苑歌舞廳的舞場中,233人慘遭焚斃。位于阜新市東市路110號的藝苑歌舞廳的死難者中,男132人,女101人。他(她)們多數是孩子。之所以稱為孩子,是因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25歲以下的人,其中又有30來人僅僅才十六七歲。這起慘重的火災發生原因,竟是一少年玩火所致。據查,當時有12個十六七的少年,坐在所謂的“3號雅間”內,其中有一少年把報紙卷起來點著用來點煙,點完煙后,他又手拿點燃的報紙四下搖晃取樂,這時又一少年出來制止:“哎,你這樣做被老板發現要罵的”。玩火少年聽后便把報紙草草塞到沙發底下。想不到未熄滅的報紙瞬間引燃了沙發,發現著火后幾個少年就用瓶汽水往上澆,無奈,水少難滅火,火越燒越大,這個包房雅間里的12個孩子,結果只逃出9個燒死了3個。大火燒著了裝潢材料,不大一會整個歌舞廳已成火海,233個本來去娛樂的人卻被“火葬”。

    還是1994年,新疆克拉瑪依市,這個被號稱為“石油城”的新疆寶地,就在12月8日,一場特大悲劇十分悲慘地發生了。這天晚上,克拉瑪依市友誼館座無虛席,7所中學,8所小學,15個規范班的少年兒童在這里向來克拉瑪依驗收“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教育”和“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的領導作匯報演出。館內有學生、教師、工作人員、驗收團成員及當地領導796人。18時20分左右,當學生們第二個節目正在演出時,舞臺上方掉下了一塊燃燒的碎布片。原來是聚光燈因溫度高烤燃了幕布,一名教師跑去想把幕布拉下來,這時火卻蔓延開來。大幕被關上,意欲滅了火再開演。此時一些學生開始騷動。有人高聲喊到:“請安靜,坐著別動”。孩子們聽到喊聲也就安靜下來?扇藗內f沒想到大幕也被引燃,將照明電線燒斷。立刻全場一片黑暗。剎時驚叫聲、奔跑聲、呼喊聲響成一片。有的教師帶領著學生往門口跑,可是兩個出口只開了一個,這時教師、學生、工作人員幾百人往出口擠,后邊的往前推,左右的往中間擁,一些學生被推倒在地,后邊的人就從這些學生的身上踩過去。這些學生大多數是8歲到15歲的孩子,怎堪如此踩踏,有的孩子已被踩死在地上。舞臺上空的13道幕布、影幕和其它塑料品迅速形成立體燃燒,釋放出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的氯化氫等有毒氣體。巨大的火球對館內空間形成了壓力差,“轟”的一聲,館內瞬間都燃燒起來。當有些孩子跑出門外回廊時,兩個安全門都鎖著,孩子們打爛玻璃窗,卻無法沖破鐵欄柵,揮舞著血肉模糊的小手向窗外喊“叔叔,求你們救救我!”濃煙不斷涌來,孩子們拍打著門窗,哭喊著、呼救著,后面的孩子也不斷朝前涌來,哭天喊地,人疊了一層又一層,事后,搶險人員看到,兩個門口,疊了1.5米高的孩子們的尸體。這是筆者一段火災現場描寫,筆者錄到這里已聲淚俱下,無下再控制內心的悲痛,恨不得自己在當時、當場,為孩子們當一架梯子,變成一扇敞開的門讓孩子們活命出去。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幼小生命啊!卻因為火魔的殘暴死于非命,有良心的人還怎能不痛心疾首……

    這一場大火使326人遇難134人受傷。死難者中,天真爛漫的孩子達289人,驗收團成員17人,學校領導、教師職工和一名家屬共19人。關于這場火災的報道還講到,有一名郵局司機叫劉震新,在他用車救送一名老師和一名學生去醫院的路上,邊開車邊流淚地喊著:“潔潔!潔潔!爸爸馬上來救你”。等他返回時,面對著濃煙烈火,他只能在館外抓心地哭喊著。一具具遺體被送往殯儀館。大廳滿了,過道滿了,院子里滿了,找到自己孩子尸體的家長哭得悲天慟地,死去活來。天地悲愴,痛不忍睹,哀哉!悲哉!這場大火驚動了江澤民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分別對火災處理作出了指示。逝者往矣,人們要做的只有記取這次教訓,警醒于安居樂業之中,讓這樣的慘劇不再發生。

    以上這些火災,僅僅是以1994年為例,而這只是一年內眾多火災中的幾個典型鏡頭而已,如若一一細說,恐怕長卷如河。我們看到從1995年到1997年,三年中全國就發生火災215,051起,死亡7225人,傷12,196人,火災的直接損失是3,673,646元。就近而言,僅1998年,全國就發生重大、特大火災78起,死117人,傷237人,直接財產損失達2.7億元。在考察全國其它省、自治區發生火災的比例后,發現各省份火災發生率是那么的近似。有些火災竟然有著歷史的相似點,規律乎?人為乎?觸目驚心的火災原因,累以千萬統計表明,天燃之火自然有之,然而大多數火災卻是人為造成的。生產、科技的發達、社會的進步,使人們的生活逐步走上充實,寬裕,智慧。人們更向往美好的生活,不斷加快城鄉建設,城市作為現代經濟、政治、文化發達的集中點,地盤越擴越大,樓廈越來越高,居住樓群越來越集中;現代化生活,使新的能源不斷被利用,使用汽油、天然油氣及燃點較高的化學物質材料的情況觸目皆是;人們追求豪華,追求享受,可唯獨很少想到今后的日子能否有火災發生;官僚主義在個別地方盛行,樓堂館所排排座座相映競爭,可就忘記多設幾個水鶴,多建幾個防火栓,多購些防火器材;消防隊設備老化,數量少,消防站多少年來仍然“山河依舊”與現代“城市之光”比,黯然失色。如是這般,我們多么希望開明的領導能為此多投一份情感、多操一份心思、多想一些辦法、多撥一些資金,以防患于未然。面對市場經濟思前想后都是效益,都是利己,這無可厚非,但公德還得要,社會公益心還應該有,也應時常想一想,曾經發生火災的那些慘烈悲劇。1999年到來的鐘聲剛剛敲響不久,也就是元月10日凌晨,四川達川重鎮最大的商場發生大火,整整三層樓的商品付之一炬。大火直接威脅到樓上100多人的生命安全,有10人在大火中喪生,27人被燒傷。造成103戶受災者和50多戶無家可歸者,雖然這起大火主要原因到目前還沒有完全查清,但教訓是十分深刻的。商場為增加資金收入,將大樓的空地修了營業鋪面來出租,正是這些擋道的鋪面嚴重影響了樓上住戶的逃生。而大樓的消防設施也嚴重不足,消防車趕到時竟沒有消防栓可用。一名死里逃生的商場員工心有余悸地說:“如果平時多一些消防意識,如果過道不被侵占,也許結果沒有這么慘了”。是啊!也許本章所列舉的火災都與這場火災有著內在的相似性,也許火災發生“方恨晚”,臨時抱佛腳的心態正是人們慘遭不幸的根源。筆者感到,一些人對防火的盲目和因金錢效應而無視于發生火災的頭腦,已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千千萬萬起火災留下的血淚教訓應該使人們美好的人生嚴肅起來,面對火魔的狂暴,應該大喊:“不警的人們啊,警醒吧!”

第三章  鏡鑒承接的“火法”

    生命延續總要有承接。自然之理有生有克。有火災之生,必出消火災之法。歷史的誠告,讓社會在良好的秩序中穩步前行,治火是不可缺少的。自古至今,不重視防火滅火,就會受到火的懲罰。我國歷史上很多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以及科學家、文學家都對火災和同火災作斗爭給予十分關注。

    戰國時期的管仲、荀況、韓非等把同火災作斗爭作為富國安民的一項重要措施。漢代王充、宋代的沈括、明代的宋應星以及清代毛奇齡等也十分重視對火災有關問題的研究。當我們翻開浩瀚的古籍經典,無不感受到先哲們對火災的防與滅,傾以心血而發出警言,進而在治理上不斷地摸索克制之道,而付諸于法理。五代十國時期的后周世宗柴榮,在擴建汴京(開封市)時不顧流言蜚語,堅決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清康熙皇帝玄燁屢次詔令加強火政,并曾親臨現場指揮救火。

    歷史上先民對防火已有相當的見識。元朝科學家王禎在《農書》中指出:“天火之孽,雖曰氣運所感,亦必假于人火而后作焉。人之飲食,非火不成,人之寢處非火不明。人火之孽,失于不慎,始于毫發,終于延綿。”可見那時對于防火,已把人作為防火的主導因素!蹲髠鳌、《公羊傳》、《谷梁傳》是2000多年前著名的“春秋三傳”,其中也有不少有關防火的記載。

    如果說6000年前西安半坡村遺址有一座半地穴式的方形小房屋因火災焚毀后留下的木炭還清楚可見,足以證明是一個比較原始的建筑火災現場遺址的話,那么,5000年前的甘肅秦安大地灣大型建筑遺址,就不僅僅是火災現場遺址了。那些在防火保護層保護下殘留下來尚未燒完的木柱上,保存了一層堅固的防火涂料,證明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探索防火的技術了。

    我國古人同火災作斗爭一向重視以法治火。最早見諸于文的治火法規,是在殷商時起:“《韓非子》曰殷之法,灰棄于道者,刑。子貢以為重,問之仲尼,仲尼曰:‘灰棄于道者,必燔人。人必怒,怒必斗,斗則三族殺。雖刑之,可也’。”1975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夢縣睡虎地十二號秦墓發現了100余枚用秦隸書寫的竹簡,其中數枚記載抄錄了從商鞅變法到秦始皇執政時期有關同火災作斗爭的法令!按憾挛惴チ帜旧搅旨坝海ㄛ眨┑趟。不夏月,毋敢草為灰……”就是說,春季二月,不準到山林中砍伐林木,不準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準燒草作為肥料。這同《禮記•二月》所述“二月毋焚山林”是一致的。在商朝時就已經有法律條文規定:“棄灰于道者斷其手。”讀過中國法史的人都知道,關于依法治火,這是我國最早的一條法規之一。

    觀史明智。從浩瀚的歷史書卷里,不難看出承襲下來的成文法中那些有關火政法條記載。唐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頒布的唐律,在其《雜律》篇中對于山陵兆城官府廨院、倉庫等失火,“非時燒田野”、“故意放火”以及“諸見火起,應去不去,應救不救”等,均有明確的刑罰規定,可以說這是在保存下來的古代成文法中相當完備的消防法規,這在消防史上是領先于其它國家的。而到宋、元、明、清代,見諸于法律中的消防條文就更為突出。元朝刑律不僅包括對失火、放火的刑罰,而且對百姓防火和維持火揚秩序等已有了較具體的規定。據《元史•刑法志》記載:“諸城郭人民、鄰甲相保、門置水甕、積水常盈,家設火具,每物須備,大風時作則傳呼以徇于路。有司不時點視,凡救火之具不備者罪之……”明代洪武年間頒行的《大明律》對《唐律》刪繁就簡,補充了看守人員趁火侵吞財物者以監守自盜論罪,對放火犯必須查獲證據等內容。而到了清代初頒布的《大清律》以《大明律》為藍本,其中同火災作斗爭的條款內容基本與明律相同。國民黨統治時期,我們無須糾根問法,雖然也有相關消防法律規則,因為連年不斷的軍閥割據的戰火和蔣介石發動的反人民內戰以及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慘無人道的屠戮已把那時的“火法”置于淺轍,湮滅無幾,不說也罷。

   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一個新紀元的開始,歷史沿襲下來的“火法”被裝訂在發黃的繁卷中,成為遺產,也成為一面鏡子,一條古訓。

    新中國誕生之后,隨著人民政權的建立,各地人民公安機關先后接管了國民黨政府警察機關的消防,但作為國民黨的舊消防法規卻被廢除,保留的也只是消防行為原則的零星。而那時新的消防法規還處于空白階段。行政管理便成為當時消防工作的有效手段。直到1957年9月11日,由周恩來總理簽署,公布了《國務院關于消防工作的指示》這是我國消防工作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這時已為消防立法做了準備。兩個月后,國務院頒布了經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86次會議批準的《消防監督條例》,可以說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消防法規。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批準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并對違反消防管理的行為作了明確的處罰規定。隨著大規模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城鄉火災治安災害事故增多,當時任公安部部長的羅瑞卿指出:“消防工作很值得擺在一個應該更加引起注意的位置上,這是整個公安工作的必然趨勢,也是國家建設所要求的!庇谑牵1960年5月1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加強防火指示》,同時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制定頒布了《關于城市消防管理工作的規定(試行)》、《關于加強農村消防工作建設的若干問題(試行草案)》、《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安消防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及一系列的具體的規章制度。從50年代至60年代期間消防法規建設上看,黨和國家已把消防工作十分重視的納入國家、社會管理內容。從此,我國消防法規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失火罪、放火罪以及重大責任事故等與消防有關的刑罰作了規定。198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消防監督條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1996年新《刑法》頒布,除原有對消防的規定外,又增加了“違反消防法規罪”。

    建國50年來,中國的消防法制軌道不斷向前延伸,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各地人大、各級政府也都相繼制定了消防法規、規章等,形成了較為可觀的消防法律體系,數以千計的法規、規章為消防事業的發展,為依法加強防、滅火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并于1998年9月1日起施行,可以說這是消防法制建設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中國消防法制在世紀之末的迫切的需要,為二十一世紀消防工作的發展奠定了強有力法律基礎。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消防法規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基本法規,國務院還頒布了跨世紀的《消防改革與發展綱要》;公安部或公安部會同有關部委制定的消防規章有23部之多;由公安部主編的國家消防工程建設標準(或稱消防技術規范)也有20多部。《消防法》的頒布實施是消防人盼望已久的喜事,于是全國消防系統歡聲如潮,各地組織了大規模的《消防法》宣傳活動。法出代以心聲,宣傳活動高潮迭起,足見人們法律意識在新的世紀到來之前已直線上升。人們在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已將消防法制更加完善的軌道鋪設作為又一個目標。特別是經過那些火災的痛苦教訓,逐漸剔除對“火法”的無知和盲目枉為的行為。由此使我們對消防工作充滿了信心。而消防人對國家、社會、民族那種跨世紀責任的思考,明顯地聚集、托負于《消防法》的貫徹落實上,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思潮。

    無論是承接還是鏡鑒歷史“火法”的功德,我們都無任何理由不去為消防法規的更加完善、健全而努力!耙婪ㄖ螄币讶琰S鐘大呂般轟鳴,開始步入法制社會的人們也該對火災的頻頻發生而警醒,進而樹立依法治火的強烈意識,營造美好的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沭阳县| 邛崃市| 济阳县| 奉贤区| 西昌市| 景东| 栾川县| 黎平县| 贵港市| 清镇市| 平潭县| 宁蒗| 都江堰市| 海阳市| 尚义县| 眉山市| 上栗县| 宜宾县| 瑞丽市| 乌兰县| 寻乌县| 宿松县| 清涧县| 高青县| 铁岭市| 加查县| 确山县| 通州市| 冷水江市| 麻江县| 岱山县| 沛县| 谷城县| 柳林县| 承德县| 余江县| 辛集市| 嘉兴市| 河东区| 固始县|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