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泛指建筑面積和規模不大,具有加工、生產、制造性質的場所。由于準入門檻低、投資少,開辦小作坊成為大多數離開農田的農民重要的生存和發展手段,隨著我國鄉鎮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小作坊數量不斷增加,逐漸成為一些鄉鎮的經濟支柱,也正是由于其準入門檻低,安全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近年來亡人火災事故頻發,也成為了火災隱患的重災區。如何有效改善小作坊的消防安全條件,防止在小作坊發生惡性亡人火災事故成為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消防部門的工作重點,各地在小作坊火災隱患整治方面不斷嘗試。本文作者結合汕頭市谷饒鎮、陳店小作坊的火災隱患整治工作,淺析了小作坊的消防安全狀況及對小作坊進行技術防范改造的系列措施。
一、小作坊的建筑特點及消防安全狀況。
以廣東省汕頭谷饒鎮為例來分析:上世紀九十年代,谷饒鎮及周邊地區紡織、內衣等加工業的家庭作坊遍地開花,許多農民開始向谷饒鎮轉移,逐漸形成了內衣、布料、輔料自由市場和產品加工小企業。伴隨著包括內衣制造業在內的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輻射帶動了初級加工行業的發展,也伴生了一大批集生產、倉儲、生活于一室的個體作坊式生產經營性場所。這些家庭作坊多由住宅改變使用性質形成,呈現投資小、規模小、廠房小、人員密度大、火災隱患大、發生火災損失大的“三小三大”特點,遭遇火災,極易發生群死群傷事件。一是大多數小作坊建筑內部功能分區、職工宿舍的布置都由經營者自行安排,存在較多的先天性隱患。二是多數小作坊場所消防安全責任制不落實,業主及員工對自身消防安全職責不清楚。三是小作坊業主及員工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教育空白,員工不具備起碼的防火和逃生知識。四是小作坊建筑內車間和倉庫多設置在較低樓層,而員工宿舍則設置在建筑物頂層或較高樓層,加上業主為了防盜需要安裝了大量的防盜鐵窗,一旦發生火災員工無法通過窗戶逃生。五是小作坊場所的建筑多為民用改變用途而來,樓梯多為敞開式,一旦發生火災容易產生“煙囪效應”,火勢和有毒煙氣沿樓梯迅速蔓延,給員工生命安全造成致命威脅。六是小作坊場所用火用電不規范,亂拉亂接電氣線路情況嚴重。七是缺乏必要消防設施和器材,一旦發生火災難以撲救。
二、加強小作坊的技術防范改造工作,可有效預防火災,最大程度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對小作坊進行消防技術防范改造,可有效控制、撲滅初起火災,確保人員安全迅速撤離火災現場?刹扇〉南兰夹g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增加防火分隔、改造樓梯間、增加安全出口和逃生樓梯、增設簡易噴淋、報警等裝置,合理分配生產、住宿樓層等,可最大限度的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ㄒ唬┰谏a、倉儲的部位和生活住宿部位進行必要的防火分隔。
單層建筑物中的小作坊的防火分隔。小作坊單層面積較小,原則上住宿場所與生產車間、倉庫不應設置在同一樓層內,防止煙火呈水平方向迅速蔓延。但經調查,確有部分小作坊位于平房內,并設置了住宿場所,雖然面積不大,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可在平房中住宿場所與生產車間、倉庫之間采用實體磚墻分隔,并分別設置疏散出口。
多層建筑物中設置的小作坊的防火分隔。為確保小作坊中住宿人員的人身安全,員工宿舍應設置在生產車間、倉庫樓層以下,采用實體磚墻和混凝土樓板進行完全分隔,并設置獨立的疏散樓梯。在設置防火分隔時,為確保防火效果,設在生產車間、倉庫樓層以上的家庭住宅,通向疏散樓梯間的門宜采用乙級防火門。但在開展整治工作中,我們發現,小作坊中家庭住宅通往樓梯間的門大部分為實木門,此類實木門一般質量較好,密度較高,且防煙、防火性能良好,分析近年來發生多起火災案例,均未發現家庭住宅有人員傷亡。如今年在谷饒發生的“5.21”火災事故中,在一樓火勢猛烈的情況下,由于二樓的實木門處于緊閉狀態,二樓的房間幾乎未見過火和煙熏的痕跡。故可對設置在生產車間、倉庫樓層以下的家庭住宅采用防火性能良好的實木門,既容易被群眾接收,又能起到良好的防火作用。
建筑物內有天井、電梯井的小作坊的防火分隔。部分小作坊內設有天井,住宿場所與生產車間、倉庫在天井部分未進行分隔,易造成煙氣的蔓延擴散。2006年汕頭市“5.19”火災事故發生的建筑物因存在天井,且與生產場所未進行防火分隔,導致煙火迅速蔓延,造成13人喪生。因此住宿場所與生產車間、倉庫不得通過天井連通,已連通的應采用混凝土樓板或實體磚墻分隔。為防止煙囪效應的產生,電梯井、管道井等豎井與住宿場所應采用實體磚墻分隔。
。ǘ└脑焓枭翘荩鲈O疏散樓梯和逃生出口。
小作坊大多數是在家庭住宅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多為3-6層,僅設置一條樓梯,小作坊內設置的家庭住宅均進行了精裝修,業主一般居住在此,要求全部搬遷不切合實際。為防止火災發生時,煙火從生產部位蔓延到住宿部位,可在首層采用實體磚墻將樓梯間與其他部位分隔并直通室外。也可考慮在首層或首層通往二層的樓梯平臺處采用實體磚墻和防火門將樓梯間進行分隔,同樣可以起到阻擋煙火迅速蔓延的作用,為人員逃生自救贏得寶貴的時間。針對小作坊疏散通道數量不夠,安全出口少的實際情況,應在防盜網上開設緊急逃生口,并配備消防逃生梯、輔助爬梯等輔助疏散逃生設施。
。ㄈ、增設必要的消防設施,有效控制撲滅初起火災,及時報警。
為提高住宿場所的安全系數,住宿場所同層及以下樓層的非住宿部位應設置簡易噴淋。為檢驗簡易噴淋裝置對初起火災的控制作用,筆者在“5.21”火災現場首層安裝了簡易噴淋設施并進行兩次燃燒實驗,實驗采用DN50的立管和標準噴頭、DN30的金屬集熱板,水源采用天面水池,高差約15米,燃燒物采用袋裝內衣廢料,在點燃可燃物1分鐘后一個噴頭動作,噴水半徑1.5米,有效地將燃燒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未引起第二個噴頭動作,現場煙霧的濃度也隨著噴頭的動作逐漸變白。試驗表明簡易噴淋不僅造價低,安裝方便,對面積不大的小作坊而言,控火控煙的保護效果非常明顯。在谷饒整治的基礎上,陳店鎮的整治中,簡易噴淋裝置的設置在天面增加一臺揚程25米的管道自動泵,進一步提高簡易噴淋的作用。對于缺少公共水源的地區,可在天面設置高壓水箱,必要時可增設加壓泵,增加噴頭的出水壓力,到達良好的滅火效果。同時,樓梯間及住宿場所應設置獨立式火災報警器,住宿場所應設置電鈴等警報裝置。因為獨立式火災報警器的報警聲音不大,設置在生產車間、倉庫內無法確保住宿場所內的人員聽到,因此獨立式火災報警器應設置在樓梯間及住宿場所,設置的位置一般為每層樓梯平臺頂部和住宿場所走道頂部,同時要求設置電鈴等警報裝置,以便于發生初起火災時能通知其他人員及時逃生。
谷饒和陳店兩鎮小作坊的整治現已告一段落,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對整治要求廣大人民群眾也普遍接受,此次整治較為順利完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整治結合當地實際,注重實效。谷饒陳店兩鎮的小作坊火災隱患整治為我市其他工業重鎮小作坊消防安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小作坊建筑形式多樣,樓層功能各異,生產經營的產業種類眾多,因此在采取消防技術改造時,還應結合建筑物的結構特點和產業特點,因地制宜進行改造,才能有的放矢,標本兼治的治理好小作坊的消防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