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尾礦庫現狀
尾礦庫是一個具有高勢能的人造泥石流重大危險,其災害所帶來的損失是相當嚴重的。近年來,我國尾礦庫事故時有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威脅,總體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對尾礦庫進行綜合治理尤為重要。
二、尾礦庫綜合治理的目的、意義
對尾礦庫進行綜合治理,有利于固砂防塵防污,有利于減少庫區尾礦流失、減少對周邊農田的污染,有利于環境保護,還青山綠水以色彩,為庫區附近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造福子孫后代。確保尾礦庫安全,保障壩體下游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從而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三、尾礦庫綜合治理實施方案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以固壩、綠化、還林還草為手段,以防塵防污、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目的,最終達到庫區綜合治理的目標。
對可能出現的潛在隱患,主要采取修建排洪與截洪設施,安全加固壩體,對壩體及庫內地下水位及時監測,土地復墾,還林還草與環境保護的綜合治理方案。
1、修建截洪溝與排水溝
①壩肩截洪溝
由于大部分與尾礦壩壩肩相接的山坡上植被稀少,且為裸露的大理巖,保水性差,當洪水來臨時,易形成洪流對壩肩進行沖刷,造成尾礦土流失,進而影響到尾礦庫的安全穩定。因此需在壩肩與山體連接處設置截洪溝。截洪溝最好采用漿砌塊石結構,并用砂漿抹面。
②排洪溝
設置排洪溝是確保壩體安全的重要措施。由于雨季大部分山體面積的匯水會流入庫內,所以在庫內應設置排洪溝,庫區內溝底采用漿砌塊石,內抹一層厚5cm的砂漿,以防滲漏。
2、土地復墾
尾礦庫坡面在雨季經洪水沖刷后,壩坡面已溝壑縱橫,其上的粘土層已被破壞,在沖溝中雜草已難以生存,在枯水季節,庫內干燥,容易形成風砂,污染環境,為此需對尾礦庫進行復墾。
對壩坡面已形成的沖溝應修整填平,并在其上覆蓋一層厚不小于30 cm、適于植物生長的粘土,再在其上種植草皮。為一勞永逸,壩面上不能種高大種類的木質植物。
在庫內,應將礦坑進行平整,平整后的庫面上覆蓋30-50 cm的粘土,以便植被。植被可以種植農作物、草皮或木質植物。
3、環境保護
尾礦庫停止使用后,庫內表面相對較高,當大氣干燥時易形成風沙,因此應著手進行復墾。復墾時壩面建草皮,庫內植草、灌木或農作物,能夠杜絕砂塵給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
4、尾礦壩監測
當尾礦庫停止使用時,其安全性仍然是相當重要的。為了尾礦庫安全穩定,仍需進行安全監測。可以沿壩軸線方向設置兩條位移觀測線,多個觀測點,定期監測壩位移情況,尤其是在雨季。
5、尾礦庫的安全管理
尾礦庫的日常管理除嚴格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號《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進行日常管理外,還要做到:
①、實行經常巡視制度,尤其是雨季應有專職人員經常到尾礦庫進行查看;
②、一月至少監測一次,穩定時可減少監測頻度,特殊情況(如洪水季節、發生地震等)應加強監測;
③、在洪水來臨前,應檢查排洪溝、截洪溝和截水溝,發現堵塞和破壞應及時清理和修復;
④、禁止在壩坡面墾荒和種植農作物;在庫內,禁止無計劃地對尾礦進行開發和利用;
⑤、發現壩坡上有高大灌木生長,應及時砍伐,以免影響壩體安全。
上一篇:小型露天采石場的秋季安全生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