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事故經過:
1998年12月16日上午,某汽車修配廠車工,在接受下料務后,把ø 32毫米的圓鋼棒夾在C620-1車床上;起動轉速230轉/分調試工件的同心度。調試后邊停機邊伸出右手經工件上方取冷卻液盒,不料右手衣袖被工件上的毛刺纏掛,隨著機床的轉動而纏繞在工件上,導致右手擠壓到棒料下方而重傷。
二、原因和教訓:
1、上一班切割棒料時,切刀磨得不快,造成棒料端頭毛刺過多,形成隱患。
2、當事人安全文化水平太低,既沒有充分認識到棒料端頭毛刺的潛在危害,也沒有認識到勞動保護用品的重要作用,不但沒有穿工作服,而且還穿著肥大松弛的保暖服,為事故創造了條件。
3、班組的安全管理薄弱,安全活動抓得不認真,沒有開班前會,沒有檢查人員著裝。事發前,當事人兩個月脫離車工崗位,在其重新上崗前,廠和班組都沒有按上級規定對她進行“復工安全教育”。
三、防范措施:
1、勞動者必須按規定穿著勞動保護用品,尤其是車工等機加工操作員,必須做到“三緊”、“三禁”即“領口緊、袖口緊、下擺緊”和“禁止戴手套、禁止系圍巾、禁止敞開衣袖”。
2、工人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技術,下功夫提高安全操作技能。車床操作員要把切削刀具磨好,盡量減少加工毛刺。
3、必須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堅持不懈地開展班組安全活動,使員工提高安全素質,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生產班組要持之以恒地每天開班前會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檢查,既要檢查人員精神面貌,又要檢查人員著裝。對較長時間脫離車工崗位的人員(比如2個月以上), 在其重新上崗前,班組應該按規定對其進行“復工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