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作業工人急性中毒事故分析
2006-12-29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急性中毒事故給國家、企業、家庭和個人都帶來嚴重的損失。本文就上海醫科大學金山醫院職防所和上海公共衛生學院近20年間所救治的679例石油化工作業工人急性化學中毒的情況作一分析,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有效地預防和減少此類事故的發生。
1資料來源
全部資料取自上海醫科大學1977一1997年門急診職業性急性中毒病人的在登檔案,整理后
共得資料完整者679例。
2結果
2.1分布情4L
679例病人中男性589例,女性90例。年齡18-60歲,其中歲167人,占24.6%;>40歲87人占12.8%。按中毒年份分,1977一1983年發生255人次(36.4人次/年均);1984--1990年232人次(33.1人次/年均);1991--1997年192人次(27.4人次/年均)。按中毒嚴重程度分,接觸反應334人,占49.2%;輕度中毒269例,占39.6%;中度中毒37人,占5.5%;重度中毒39人,占5.7%,其中有8例死亡,占總中毒人數1.2%0
2.2中毒作業工種類別
679例中毒病人中以操作工、檢修工為主,共453例,占66.8%,其中操作工多于檢修工,占60%。另有消防人員89人占第三位。
2.3中毒發生時間
正常生產期間發生中毒3%人次,占58.3%;事故搶修期間發生161人次,占23.7%;停產檢修期間122人次,占18%.
2.4中毒化學物種類
造成679例病人急性中毒的化學物種類較多,達55種。主要有氰化物、硫化氫、甲醛、硫酸二甲酷、氯氣、氮氣、苯、二甲苯等。其中由氰化物致急性中毒232人,占中毒總人數34.2%,為第一位。2.5多人中毒事故
發生3人以上多人中毒事故有40起,共258人,占中毒總人數的38%,其中每起中毒3-4人
事故28起,共94人次;5一10人事故11起,80人次;10人以上事故1起,竟達84人。
2.6中毒原因分析
中毒發生的原因大致有三類:①工作疏忽26例,占3.8%(工作中因思想不集中,導致開錯閥
門、化學物品灌裝溢出等);②意外事故223例,占32.8%(管道破裂、閥門泄漏、化學物燃燒等);③違章操作430例,占63.4%。
3討論
本文分析結果顯示,石油化工企業職業性急性中毒病人以中青年男性操作工,檢修工為主,他們
多為生產一線的勞動主力,接觸各類毒物的機會最多,是急性中毒防范的重點對象。造成急性中毒的化學物以氰化物為主,占34.3%,是須防范的重點毒物。值得注意的是在679例中毒病人中,還有89名消防人員,提示消防人員應加強自我保護力度。分析還顯示,生產期間違章操作是引發急性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達63%),說明對作業工人遵章操作的安全管理教育尚須加強。如雖配備防護用具,但由于缺乏認識而往往嫌操作不便而不用。此外,石油化工企業3人以上的多人急性中毒事故發生率較高。其原因可能是:①石油化工毒物主要為液態或氣態物質,易散播;②化學物多具有極其強烈的腐蝕性或高度揮發性,容易發生跑、冒、滴、漏現象;③本行業中的化學物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性,一旦事故發生,擴散迅速,涉及面廣。
本文報道的中毒病例大多來自某大型綜合性石油化工企業,該企業勞動衛生條件好,設備現代化,制度齊全,大部分的工作場所空氣中毒物濃度在國家規定的容許范圍內,僅氰化物輕度超標。但急性化學中毒事故仍時有發生,其中發生3人以上多人中毒事故占1/3以上,甚至出現1人反復多次急性中毒。在679例中毒病人中,重度中毒者39例,其中8例死亡,給企業和職工帶來非常嚴重的損失。說明在大型現代化石化企業中急性中毒事故的防治仍刻不容緩。另外在企業中存在危害轉嫁問題。在本資料679例病例中,外來民工往往文化程度低,無一定專業知識,職業安全意識差,極易發生中毒事故。因此,對外來民工進行上崗培訓,培養他們正確的職業行為,也是減少急性中毒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