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安全行為科學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闡述了研究安全行為科學的意義,給出了安全行為科學的概念,提出了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內容。
1 引言
從國內外事故致因的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到,人為因素所占比例極大,人失誤事故占事故總數的68~92.4%。因此,人失誤是導致傷亡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減少人失誤和消除不安全行為問題已成為預防事故的關鍵環節。安全行為科學提供了控制人失誤、消除不安全行為的諸多理論和方法,增強對人失誤和不安全行為的控制能力,提高人的可靠性。
在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傳統安全管理只側重追究人的責任。而行為科學在于調動人的積極性,把以物為中心的管理,發展為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安全行為科學汲取行為科學的精華,在安全工作中探索安全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是對傳統安全管理的一種改革,一種創新。
研究安全行為科學,對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素質是極為必要的。現代安全管理高度重視對人的內在因素及其變化進行管理,這就要求安全管理者認識人的心理活動、行為變化及人體生理特征等規律,提出預測、控制和引導人們行為的方法,制定相應的安全對策。
2 概念
安全行為科學不僅吸收和借鑒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還對人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使人的行為科學化。安全行為科學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人與安全的問題,揭示人在生產環境中的行為規律,從安全角度分析、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的理論和方法的科學。它是安全科學的一個分支。它包含安全學、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人機工程學等與人的安全行為有關的學科的理論。其研究范圍是:人在生產環境中的安全行為的規律。研究目的是:提高分析、預測、控制和改變人們行為的能國,從而提高安全管理效能,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3 方法體系
一門科學要取得獨立資格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具有科學實用的方法體系。該體系的建立是安全行為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而科學體系內部的不同學科之間是相互滲透和交叉的,其科學方法、理論、概念也是相互轉移和推廣的。一切現代科學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總是要利用或吸收其他學科的成果。越是綜合性強的學科和各種邊緣科學更是如此。安全行為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其方法體系的建立必須遵循多學科結合的原則。
安全管理學與行為科學均有各自的研究方法,安全行為科學應借鑒它們的研究方法,結合本學科實際,選擇確定有效的適合的方法和技術,以形成自己的方法體系。筆者認為作參考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有:測量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因素分析法、系統分析法、預測法、個案研究技術、等級評定量表技術、模擬行為圖技術、器械與標準化測驗技術等。
4 基本內容
4.1 行為科學理論與安全行為
在安全領域中運用行為科學關于個體行為、群體行為、領導行為和組織行為的理論研究人的行為規律,對激勵安全行為,控制和避免不安全行為,預防事故的發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 個體行為理論與安全行為 個體行為理論是對影響人的積極性的主觀因素(心理因素)和客觀因素(社會因素和物的因素)進行分析,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把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上升為理論,其理論的核心就是激勵。現代安全管理已由原來的"監督"管理,發展到"動機激發"的管理。由此可見,個體行為理論運用于現代安全管理已是勢在必行,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個性和個性的理論對安全行為的影響;態度形成理論與安全態度的形成和優化;各種個體行為理論,如:需要層次論、雙因素理論、目標激勵理論、公平理論等用于激勵、強化人的安全意識與安全行為、消除不安全行為,提高安全管理效能的研究。
(2) 群體行為理論與安全行為 人的行為不僅受個人動機的支配,更重要的是受群體行為的制約。群體對個人、對組織、對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群體規范、群體目標、群體壓力和從眾行為等因素,嚴重影響甚至決定了包括安全行為在內的各種個人的行為。群體凝聚力、群體士氣、協調的人際關系及信息溝通是實現安全目標的重要手段。安全群體行為理論的主要內容為:群體動力論與安全工作驅動力問題;挖掘工作群體內部的巨大潛力,從內因去充分調動工作群體的安全生產積極性;群體規范、群體目標與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目標的一致性;人際關系、群體凝聚力、群體士氣與安全工作績效;信息溝通與安全決策的有效性等。
(3) 領導理論與安全領導工作 領導者本身對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及其安全行為,直接影響著每個職工的行為,對安全工作績效、安全目標的實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行為科學的領導理論主要有三類,即素質論、行為論和環境論。基于這一理論及安全工作的特征,其主要內容為:①領導素質論與領導者的安全觀的研究;②領導行為理論(即:"X理論理論"、管理方格圖理論等)與領導安全工作行為和作風、領導安全工作方式的研究,以及領導注重職工的民主參與意識、激發職工參與安全管理等問題的研究;③領導權變理論與領導對所處環境特征應具有的管理適應能力等內容的研究。
(4) 組織行為理論與安全管理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的發展高度社會化的現代化大生產,對安全機構在內的組織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保證組織安全活動的有效性,實現組織安全目標,獲得更好的安全工作績效,必須進行安全組織設計和安全工作設計,其中包括安全工作組織設計的特性和原則、安全組織結構的基本類型、安全工作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安全組織的控制與管理及其效能的評估;組織安全工作的計劃與實施,組織設計中安全管理與其它管理工作之間關系的協調,以及適應安全生產需要的組織變革與發展的構想。
4.2 人失誤的行為控制管理的研究
安全行為科學研究人的失誤問題,主要對人失誤控制理論和控制對策的研究,其內容有:需要、動機、激勵因素、安全態度、情緒、人際關系、群體行為、個性及個人社會生活背景等對人失誤的影響;對不同年齡段工人的行為、習慣、傾向與規律分析,對人失誤進行分類,針對各種失誤類型研究控制人為過失的各種行為管理理論和具體控制對策;研究增強人的可靠性總是的理論和措施,研究預測人失誤率的理論和方法等等。提高安全行為管理水平,降低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
4.3 工人職業適應性研究
對工人的職業適應性研究應是安全行為科學的基本內容之一。個性特征的差異及工人對所從事職業的適應性與事故發生率有極密切的關系。此領域的研究應根據安全行為科學有關的研究方法進行,即在個性及個性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對人的心理、體能進行分析、測定與評定,需研究制定對人的心理特征、體能和技能的測定表、量度方法或評定標準等。
4.4 研究社會文化對人們安全意識與行為的影響
社會道德規范、人的價值觀念和交往方式等都體現著不同地域、不同國家和民族自己的社會文化特點。這些文化在世代傳遞中,不斷地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和行為,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人的安全意識與行為。首先,從人類學、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研究這些社會文化特征,有助于對人的安全行為的理解。應該研究怎樣利用社會道德規范及其影響,教育和啟發人們的安全意識,誘導有益于安全的行為趨向,使具有安全意識與行為成為社會規范的一個內容。再者,要對影響人的價值觀念和信爺的各種社會因素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研究怎樣利用這些因素來影響人的價值觀念有利于安全生產的方向改變。第三,還要研究怎樣形成有利于安全生產的社會輿論及人們之間良好的交往方式等等。
4.5 相關學科及相關理論的借鑒研究
人機工程學中關于人的因素的研究,不僅涉及行為科學的知識,還涉及人的反應特征、行為特征、人的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人機學中的緊張狀態理論及關于"注意"與"不注意"問題的研究,對于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都是重要的理論和方法。因此,進行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必然要汲取和借鑒人機學的有關理論及研究成果,如研究人的各種安全行為模式及行為控制模式;研究影響人的心理及安全行為的社會環境因素及環境的設計與改進等。從而提高對人的行為的控制能力,減少人因事故的發生。
另外,還應對行為科學相關的理論和規律(如:災變理論、人的可靠性理論及生理節律等進行研究,以豐富安全行為科學的理論。災變論在國外已用于行為分析;人的可靠性理論有助于人失誤的預測與控制;研究生理節律理論,掌握人的生理節律,合理安排工作,減少人的失誤。
4.6 安全行為科學要充分應用計算機技術
安全行為科學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及各種調查表的處理或整理,需要對個人文件、檔案等進行存儲,這些任務必須借助于計算機來完成。如:(1)建立事故人為原因數據庫、人因事故診斷程序;(2)探討和建立事故致因模型及相應控制對策的選擇程序;(3)建立模擬行為模式、個人文件檔案庫和行為測量數據庫等。
5 結論
在我國,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和產生,不僅是社會生產實踐的需要,也是現代科學向綜合化發展的必然。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首先應建立安全行為科學的方法體系,對其各種研究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為理論研究提供方法,奠定基礎。研究的重點是安全行為科學理論體系的研究,主要對個體行為、群體行為、領導行為和組織行為進行繼承性、發展性及應用性研究,再輔以其它有針對性的研究,以豐富、擴展安全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這些研究有:對人失誤控制管理的安全行為科學研究,旨在從"人"的方面、從安全行為科學的角度提出控制人失誤的行為理論及對策;還有工人職業適應性的研究;以及從人類學、社會學等方面,研究社會文化對人們安全意識與行為的影響;同時還要對相關學科、相關理論進行研究與借鑒。此外,對計算機在安全行為科學中的應用進行研討,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為研究工作服務。
上一篇:安全科學理論體系的發展及趨勢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