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關乎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政府、企業、個人、新聞媒體等環環相扣,缺哪一個環節都不行,全社會都有關注安全生產、參與安全生產的責任和義務。其中,監管部門和生產經營企業作為安全生產承上啟下的兩個重要環節顯得尤為重要。
本著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強化監管職能,加大監管力度,在進一步加強對基層生產經營企業排查安全隱患和整治力度的同時,科學設置準入門檻,依法實施安全生產許可,努力提高整個社會安全保障能力。同時,發揮監管部門公共管理的職能,綜合調動全社會安全生產方面的人力資源、經濟資源、技術資源,構建安全生產信息平臺,及時為政府提供各行業的安全生產信息,為政府經濟工作決策提供依據;努力為社會提供安全生產科學管理的信息服務,為提供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的咨詢服務,為提供安全生產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資金資源的支持服務,引導企業提升安全生產水平,使安全生產處于有效的動態監管之下。在監管和服務中體現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權威性。
生產經營企業是安全生產最基本的單元,是安全生產的行為主體和責任主體。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由于對安全生產重視程度不夠,普遍存在安全生產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安全保障能力低,使諸多安全隱患以不同形式長期存在于生產作業環境之中,時刻威脅著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企業的財產安全,必須引起高度警覺,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下大力氣加以解決。國內外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證明,必須增大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勞動者的安全權力,提升企業安全保障能力,激活員工的愛企意識和工作熱情,提升企業誠信水平和樹立良好形象;必須更新觀念,從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從確保企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勞動者生命安全的大局出發,從過去被動救災搶險的模式中走出來,把安全生產的關口前移,加大安全生產的投入,提升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從根本上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
當前,我國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差距甚大,這和目前我國巨大的經濟總量極不相稱。從對安全事故的調查案例研究分析表明,相當一部分生產安全事故都有明顯的前期征兆,在理論上都是可以防止避免的。疏于安全管理、違章違規作業、沒有按程序及時果斷采取措施是表面現象,深層次的原因是受利益驅動,忽視勞動者的生命安全,違反客觀規律,主觀臆斷。其典型的表現有,安全保障程度低的礦山超能力開采,關鍵設備超負荷運轉,勞動者超強度作業等,這些都是落后生產力、落后生產關系的表現,歸根到底是管理不善、不到位造成的,大都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責任事故。由此可見,管理不善、不到位也是很大的隱患,要實現降低事故率、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的目標,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可挖掘的潛力很大。要在全面營造企業安全生產氛圍,提高全員安全生產素養,特別是提升經營管理者對安全生產規范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在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嚴格實施過程管理。在企業生產流程的各環節、各崗位建立健全相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特別要注重加大用規章制度管事、管人的研究和建設,盡快建設完善嚴格的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有效的安全生產預警機制、規范的安全生產決策程序。嚴格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對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正常運轉的影響,形成規章制度有效實施,各種程序機制通暢運轉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從管理方面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上一篇:淺議基層安全事故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