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按《精細化管理》一書的觀點,就是精益求精的意思。精者,去粗也,不斷提煉,精心篩選,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細者,入微也,究其根源,由粗及細,從而找到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性。也可以說,“細”是精細化的必經途徑;“精”是精細化的自然結果。
翻開塵封的歷史檔案,我們驚奇地發現:歷史上發生的重特大事故中,許多都是因對細節的疏忽和粗放式管理所導致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細節,決定安危,要確保安全就必須走精細化之路!
魔鬼藏于細節中
據媒體報道,四川瀘州曾發生一起天然氣爆炸事故。事發前9天,當地居民就聞到了天然氣氣味,并報告了天然氣管理站,但未引起重視,最后釀成悲劇。諸如此類不能“見微而知著”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
2004年2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廈因一雇員在倉庫里吸煙,一只丟落的煙頭引燃了倉庫內的可燃物,蔓延成特大火災,造成54人死亡,70余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00萬元;
1996年7月17日,深圳市某酒店經理在離開辦公室時由于疏忽,沒有把電風扇電源關閉,電風扇將異物吸入罩內,加大了負荷和電機電流,導致電線過熱燃燒,蔓延成特大火災,造成30人死亡,1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3萬元;
1994年11月27日,遼寧省阜新市某歌舞廳,有人用報紙點煙時,因粗心引燃了沙發等可燃物,釀成火災,造成233人死亡;1992年12月13日,深圳某信封廠的員工在下班時因疏忽大意,未關曬版機的電源開關,致使曬版機內的3千瓦燈泡烤燃了可燃物,蔓延成大火,造成11人死亡,7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5萬元;
1988年7月21日,四川省犍為縣峰子灣水道某渡船的船長因馬虎大意,航線選擇錯誤,在遇到危險時仍冒險航行,致使客輪翻沉,造成166人死亡或失蹤;
……
古人云:“明者見于未萌,智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上述的一系列事故案例,告訴我們一個不爭的事實:許多事故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細節”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而導致的。這正應了那句古老的箴言:“魔鬼藏于細節中!”
精細化,為安全護航
任何一個細節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失誤,都可能帶來機毀人亡的慘劇。要遠離事故,就必須克服細節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企業中的各種“小問題”和操作過程中的各種“小疏忽”就是一個個蟻穴,它很可能毀掉整個企業這座“千里之堤”。因為1%的錯誤,往往導致的是100%的失敗。歷年慘痛的教訓使我們不得不得出這樣的結論:安全生產必須走精細化的道路。精細化,為安全護航!
改變心態,拒絕浮躁 如何實現精細化?首先要改變心態,拒絕浮躁。1987年3月27日,株州市某包裝廠的一位員工因急于與朋友外出,下班時間剛到,就伸手去關電源,結果心急氣躁,按錯了開關,將正在工作的同伴軋死;1991年7月29日,河南省焦作市某化工廠在移動設備時,由于慌亂和急躁,沒有切斷操作箱上的電源,結果造成6人觸電,3人死亡……。這些說明了同一個道理:要遠離事故,必須改變心態,認真負責,克服眼高手低、心情浮躁的毛病。
有人說,當一個人的心態正確了,他的世界也就正確了。還有人說,當代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就是通過改變自己的心態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說,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首先得改變人的心態。
要改變員工的心態,治好浮躁病,對企業的決策者而言,就要樹立“管理源于素質,素質源于教育”和“工資是費用,教育是投資”的管理理念,加大教育和培訓方面的投資,堅持“始于教育、終于教育”的原則,強化全員的《精細化管理》教育和培訓;作為員工,必須通過學習和自身的磨練,不斷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是說,不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管理,都應靜下心來,踏踏實實,都應從實際出發,從大處著手,從小事做起,拒絕浮躁。《細節決定成敗》一書的作者汪中求有一句座右銘:“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這也應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有其職斯有其責,有其責斯有其憂。如果力不及其所負,才不及其所任,必然禍及己身,并殃及全局。”企業是許多個“我”所組成,每一個“我”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是一些瑣碎的、細小的事務的重復。就是這些煩瑣的小事情做不好了,做壞了,就可能使其它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到連累,甚至導致嚴重的后果。只有每一個“我”都能認真排除“小隱患”,認真堵塞“小漏洞”,認真防止“小過失”,讓“魔鬼”無處藏身,才能確保安全生產萬無一失。
用理智遠離疏忽、麻痹和僥幸 實施精細化,就要強化自我約束,用理智遠離疏忽、
麻痹和僥幸。古人云:“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意思是說,干任何事,不能心存麻痹和僥幸,要居安思危,從平時點滴小事做起,加強自身的修養,努力養成追求“零錯誤”、“零誤差”的習慣,充分發揮習慣成自然的正面效應。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關鍵時刻才會不出錯。
如何將操作者的行為由隨意轉向規范、由粗放轉向精細、由僥幸轉向理智呢?除了改變心態、強化安全意識外,還要采用科學的工作方法來對自身的弱點進行自我約束。我們通常所采用的目錄管理法、清單梳理法和安全檢查表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自我約束的方法。目錄管理法,就是把自己的崗位職責列出目錄,把每天必須干的事情按輕重緩急進行分類,然后有條有理地去完成;清單梳理,就是將每天、每周或每月需要做的工作以及每一件工作需要遵守的操作規則、注意事項,都用清單的方式列出,避免想到哪里做到哪里,這樣可以遠離疏忽、差錯和失誤;安全檢查表,就是將操作的對象及各種操作規程和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細化和剖析,以提問的方式將這些內容事先編制成表,以便自我檢查、自我確認是否安全。
諸如上述的卓有成效的自我控制的方法還有很多。通過這些方法來冷靜應對所從事的工作,以此來遠離忙亂、疏忽和遺忘,達到精細、完美和事半功倍的結果,實現由隨意向規范、由粗放向精細轉變,從而保證安全。
強化系統意識,關注協調和配合 實施精細化,還要強化系統意識,做好相互間的協
調和配合。安全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斷鏈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這就是說,要確保安全生產,就必須從優化系統開始,強化人們的系統意識,關注協調和配合。伴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必然導致在安全生產這個大系統中,存在著崗位與崗位、部門與部門、上下級之間許多交點問題,我們稱之為管理的交點。對任何一個交點的漠視和配合上的失誤,就像木水桶木板之間的縫隙一樣,都會帶來漏水的損失或全局的失敗。
一個人是很難做到沒有缺失,然而,作為一個團隊,就可以避免疏漏和缺失。這就需要
人與人之間、崗位與崗位之間、上下工序之間交點的協調、聯接、溝通和配合。解決交點之間的協調、聯接、溝通和配合的制度和方法很多,其中就包括行之有效的安全監護制、安全生產確認制等。多個崗位共同完成一項工作時,通常采用格式化的工作進度表來解決交點問題。指揮的人必須是惟一的,每個子項目只能由一個人負責,這樣可以防止接口障礙,從而使細節完美,實現安全生產管理的精細化。
強化規則意識,約束人性的弱點 實施精細化,更需要用規則來約束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弱點主要表現在懶和貪兩個方面:一是懶惰,只要沒有外在壓力,就不愿多做事;二是愛貪小便宜,總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于是在行動上就表現為隨意、粗放、麻痹、懶惰和拈輕怕重等。因此,實施精細化,就必須靠規則來約束人性的弱點。
規則就是秩序,就是行為規范,規則是一把標尺。如果有“規”不遵,有“矩”不守,就會使安全管理的體系斷鏈,就會帶來“一損俱損”的惡果。遵守安全規則是實施安全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
對此,首先要嚴肅認真地細化規則,從原材料、工藝設計、工序控制、工序之間的交接,直至售后服務的這個全過程和各種輔助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有操作細則和檢查考核辦法;然后,用“殺雞用牛刀”的決心和力量不折不扣地落實這些規則。我們的現實是,大法已有,細節未出,落實的層面需要細節的支持。規則完善以后,就要依“理”而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憑“威”而管,嚴格執法,促其守“規”,以此來約束人性的弱點,促使每位員工將小事做精、做細、做透,使細節完美,成就安全生產這件大事。九層之臺,起于壘土。要落實規則,必需有細節的支持。
面對事故的多發,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從每一個操作步驟做起,以精益
求精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挑戰“零缺陷”、實現“零誤差”,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實現安全管理從隨意化向規范化轉變,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精細化理念,必將引導我們走向安全生產的成功之路。
所謂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