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工程院院士鐘群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崢、長春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教授駱紅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田永江四位專家的發言材料)
1、 安全生產水平
(1)2001年,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0.6萬人,居世界首位;
(2)2000年,我國工礦企業事業死亡人數為11681人,是美國的42.1倍,日本的 252.4倍;
(3)2000年,我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5.68,是美國(0.039)的45.6倍,印度(0.42)的13.42倍,是全球其他生產煤國家死亡率總和的3倍;
(4)2000年我國在接觸職業危害人數、患者累計數、死亡人數和新發病人數等方面居世界首位。
2、 安全生產監察機制
工業發達國家已采用法律手段管理安全生產,如美國近20年來,已對900多項法律、法規、標準進行了修改和完善。據統計,我國自建國以來,頒布并實施的法律、法規280 多項,此外還頒布了100多項標準和條例。在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不健全,有空缺;二是存在重復和交叉問題;三是存在可操作性問題;四是執法不嚴。
3、 安全生產管理體制
目前我國職業安全監察工作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國家質檢總局分擔。這種體制不僅與國際通行做法不一致,而且還存在職能分散、職能重疊、多頭管理和互相扯皮的缺點,缺乏由國務院直接領導的統一、權威的國家安全生產監察機構。(編者按:為加強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的統一領導,國務院辦公廳已于2003年10月29日發出通知,成立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新成立的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旨在指導協調全國安全生產工作,組織協調特別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近期已著手建立由國家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的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
我國從業人員有23940萬人,可是安全監察人員只有2萬人,按英國的監察比例,我國應有監察人員10.77萬人;按德國的比例應有8.38萬人;按美國的比例應有5.03萬人。我國安全監察人員的知識、素質和能力也有待提高。
4、 安全生產保障機制
目前我國工傷保險保障范圍窄。社會化基金所覆蓋的范圍僅為職工的39%左右,支付范圍約占當年發生工傷人數的15%;我國目前還沒有《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未完全社會化,尚未顯示出明顯的降低事故和促進工傷預防的作用。
5、 技術保障體系
安全科技水平低下,是造成我國安全生產事故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國安全生產方面投入不足。2002年,美國聯邦政府用于安全生產的經費為4.1億元,我國僅有 197.24萬美元,美國投入為我國的207.86倍,如按人均則約為1000倍。
6、 安全文化意識
我國安全文化相對落后,安全風險意識淡漠;安全科技儲備、事故防范能力和應急搶救能力不足;安全管理水平、職業安全技術培訓和安全知識的普及較差等等問題,還需要花大力氣長期努力才會有根本性的轉變。
7、事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1999年巴西召開的世界職業安全衛生大會上指出,全世界因工傷及職業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全球GDP的4%。
我國著名的安全經濟專家羅云教授在“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課題的研究結果中指出,中國2001年因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高達1800多億人民幣。這恰巧相當于我國三峽工程的總預算,也就是說我國每年事故的損失相當于毀掉一個三峽工程。換句話說,即使按非常保守的估算,我國每年事故造成的損失至少占GDP的2%左右。(參見“事故損失——一年一個三峽工程”,作者袁方,《勞動保護》2003年第1期)
上一篇:工作之外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安全工作要力避“三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