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歸納起來,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人的問題、物的問題和管理上的問題。
1.1 人的問題
(1)部分管理者思想上不重視安全生產
管理者特別是企業一把手對安全生產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從以往發生的重大事故來看,相當一部分管理者對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不夠。企業管理者缺乏自我約束的安全素質,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思想,認為“生產是硬指標,安全是軟指標”,“抓生產時瞪圓兩只眼,抓安全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2)職工的安全意識不夠,安全素質較低
由于受國情的制約,目前許多職工接受的安全教育不夠,很難做到“我要安全”。另外,生產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發生在民營企業中的進城民工身上,一些民工未經培訓就上崗,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導致野蠻生產和違章作業屢禁不止。
1.2 物的問題
(1)部分設備、設施陳舊落后
由于受資金的限制,一些企業生產設備設施陳舊落后存在隱患,容易造成因設備設施本質不安全導致的事故。還有些企業雖然增添了新的設備,卻因資金和缺乏經驗等方面的原因沒有購置防護裝置,又產生新的隱患。
(2)工作條件和環境較差
目前的企業,特別是一些“五小”企業,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普遍較差。粉塵、噪音超標,通風、采光不符合要求,環境溫度過高過低,冷水作業、生產過程中使用或產生毒物。還有一些個體私營企業只追求經濟利益,根本就不考慮作業條件是否符合安全衛生要求,更加劇了事故的發生。
(3)安全投入趕不上生產經營的發展速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安全投入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但許多企業往往忽視了安全投入,新建的項目就出現隱患。還有一些工業經濟園區,為了突出政績,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放寬了安全和環境門檻,引進了一些屬重大危險源的項目,埋下了潛在的事故隱患。
1.3 管理方面的問題
(1)機構、隊伍不健全
由于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還沒有把企業安全機構的設置做為搞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突破口來抓,企業的安全機構或撤或并,安技人員裁減、更換不斷。有的企業雖有安全機構,僅是附設在處室中的一個科或組,有的甚至只在某一科室中設置一、二個人,還有的兼職過多,削弱了企業安全機構和安技人員的力量,很難從源頭抓好安全生產。
(2)內部安全規章制度不健全
安全機構和安技隊伍的不健全,導致企業很難制定出健全的安全規章制度。特別是許多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在安全規章制度方面有許多空白,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安全責任制都沒有,更談不上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教育、安全檢查、隱患整改等制度,導致職工長期處于無章可循的狀態。
(3)安全管理方法落后
大多數企業采用的仍然是傳統型的安全生產管理方法,注重經驗和事后總結,未形成安全生產管理的閉合體系,沒有從根本上消除事故發生的根源,安全生產工作主要是靠人治,并且是少數人參予的人治,“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松松緊緊,抓抓停停,難以有效的防止事故發生。
2 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對策
2.1 強化安全機構和隊伍建設
(1)健全責權一致的企業安全機構
安全生產工作既是一項管理工作,又是一項技術工作,它所涉及的內容和領域非常廣泛,安全生產工作需要設立由企業決策層(分管廠長、經理)領導之下的直屬機構,以提高安全機構的監管權威。
(2)推行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加快安技隊伍建設
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要靠安全技術人員去做,一個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開展得怎么樣,其安全狀況如何,與該企業安技人員的素質有直接關系。配備的安技人員必須既懂管理,又懂技術。安全管理資格培訓及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的實施,對提高安技隊伍的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發揮安全專家組的作用
安全專家組對指導企業的安全生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應經常組織安全專家對企業、特別是安全技術管理力量比較薄弱的中小企業進行安全診斷,解決有關制度建設、安全管理、隱患整改、安全評價等方面的問題,增強企業的安全自防能力。
(4)實行安全監察專員委派制
要搞好企業的安全生產,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對各企業、特別是危險指數較高的企業派駐安全監察專員,對他們實行垂直領導。安全監察專員的作用主要是做好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及時溝通企業與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信息,增加監管力度。
2.2 強化安全宣傳教育
(1)廣泛開展《安全生產法》的宣傳
《安全生產法》做為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法,它對安全生產工作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對企業安全機構設立、安全投入、安全監督管理、企業負責人的安全職責、從業人員的權利義務、重大危險源的報告和應急處理等各方面都做了具體規定,應進一步通過各種新聞、輿論、宣傳工具、加大宣傳力度。操作中可充分發揮安全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
(2)提高領導干部的安全素質
對企業行政一把手和主管領導,必須進行安全培訓。為使成千上萬的縣屬和民營企業的法人代表、主管領導、安全管理人員持證上崗,地市安全培訓中心應從服務于企業的角度異地辦班,也可與縣市聯合辦班,還可成立縣市安全培訓中心,進行常年安全輪訓,使企業各級領導干部逐步掌握基本的安全法規和安全技術知識,并使他們在企業生產決策中表現出“安全重于泰山”的決斷能力。
(3)提高廣大職工的安全素質
絕大部分事故都發生在普通職工身上。因此,加強對普通職工的安全教育,是搞好安全生產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預防職業危害的一項重要措施。企業應堅持抓好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中層及以上干部教育、班組長教育、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復工教育、勞動衛生教育、全員及經常性教育等。通過多層次、多種類的安全教育,提高廣大職工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感,提高技術操作水平,掌握消除工傷事故的本領。
2.3 強化安全監督管理
(1)健全安全規章制度,落實“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企業安全規章制度是發展生產、建立良好生產環境和秩序,保證安全生產工作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重要組織手段。企業必須建立綜合安全監督管理、設備設施安全監督管理、作業環境安全監督管理等各方面的安全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實行“分級管理,分線負責”,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交錯的矩陣式安全管理體系,從而全面、全員、全過程的抓好安全生產。
(2)實行目標管理和“一票否決”
企業應結合其具體情況和有關規定制訂安全目標,使安全狀況指標化,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抓好執行、檢查和控制。對在生產過程中發生重大事故或未完成目標的,應堅決實行“一票否決”,讓忽視安全生產的責任者品嘗自釀的苦果。
(3)搞好生產過程中的“五同時”
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是企業只重生產忽視安全,沒有把安全工作看成是生產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工作時,必須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既要抓好生產,也要管好安全,這是搞好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法寶。
(4)加強班組安全建設
班組是企業的細胞,是安全工作的落腳點,是控制事故的前沿陣地,加強班組安全建設是減少各類傷亡事故最有效的手段。班組安全建設可以通過“安全合格班組”等形式進行,使班組安全管理制度化、標準化,實現人員無違章,崗位無隱患,管理無漏洞,班組無事故。
(5)推行“回訪制”和“一把手安全述職”制度
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企業要進行重點監控、回訪,企業一把手要對事故隱患整改情況進行說明,對安全生產工作專項述職,并與年終考核、晉級、升遷掛鉤。安全生產狀況惡化的企業內各部門,其部門一把手同樣要進行安全生產談話,事故隱患說明和安全生產專項述職,使各級領導,從行政一把手開始,在主觀上加深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其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自覺性。
2.4 加大投入,提高本質安全性
(1)努力創造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化
設備設施的狀況對安全生產非常重要,必須加強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對特種及危險性較大設備設施應定期進行安全檢驗,對設備設施的傳動部分和各種安全裝置經常維護、保養和檢修,在發生故障時使系統中的自動保護、緊急停車裝置等發揮作用,以有效地控制事故發生。在購買新設備時,必須同時購買其防護裝置。設計制造設備設施時,應利用人機工程學原理,為職工創造安全舒適的工作條件。
(2)改善勞動環境,減少職業危害
勞動環境的好壞,與事故的發生有著必然的聯系。改善勞動環境,既能減少傷亡事故、降低職業病,還能增加企業的凝聚力,提高企業的對外形象。
(3)制定安技措施,加大安全投入,彌補安全欠帳
安全活動要正常進行,必須有一定的投入。現在多數企業的安全投入比例不適應經濟發展,安全欠帳太多。因此,企業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并納入到年度和中長期生產經營計劃之中,加大實施力度,提高整體安全。
2.5 應用安全科學管理方法
(1)開展安全評價
安全評價是綜合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對系統的安全性進行預測和度量。進行安全評價,可促進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實現事故的超前預測、預防,改善安全生產的物質技術水平,保證職工及企業財產的安全。
(2)推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
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改變安全生產“經驗型”和“事后型”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能推動企業認真執行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使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由被動行為變為主動行為,促進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與國際接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改善作業條件,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提高勞動效率,增強企業凝聚力,減少傷亡事故,從而直接和間接地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總之,搞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對策許多,但最關鍵的在人,重點在落實。
參考文獻
[1]古松主編.廠長經理安全生產教育讀本.氣象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