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是保證安全生產的最關鍵、最具體、最直接的因素。由此可見,在安全管理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只有管理者與職工始終做到心連心、心貼心、心換心,誠心相待,才能激發職工的潛能,實現人的價值、保護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實現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和諧、穩定、健康、良好發展。
——安全觀念要心交心
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安全,只有建立起以“人”為核心內容的企業安全文化新對策和手段,進行系統的安全文化建設,“我要安全”才能成為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工,心中想安全,行為才安全,也只有心態安全,才會有行為的安全;只有行為安全,才能保證安全制度落到實處。對于這樣一個層次遞增的關系,任何人都會明白的。但長期以來為什么在一些單位“三違”現象屢禁不止、安全事故接二連三的發生呢?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觀念問題,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企業上下在安全觀念上不能做到同心同德。企業抓安全、盼安全就必須使職工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念。山西能化公司的安全生產方針是“只認瓦斯不認人,分秒停電是罪人”,職工通過了解安全方針、目標所包含的意義價值和重要性,明白企業需要他們去做什么工作,在朝著實現目標而努力地工作時,進一步明白安全是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和決定一切的大事。沒有安全,何來企業效益;沒有效益,何來職工收入,從而最終把把職工觀念引導到實現安全目標上來。
目前,一些企業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本單位職工加班延點工作,造成的后果是職工疲勞作業導致事故發生。我們的管理者愛心哪里去了?又比如:上級組織安全大檢查是為了幫助下級排查隱患,預防事故,這本是好事,可下級往往百般應付,恐怕查出什么問題,而查出問題后便想方設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的企業安全工作能讓人放心嗎?再比如:“我要安全”本來應是職工本能的內在需要,可現在卻變成了管理者強迫被管理者必須完成的一項硬性指標。如果上述錯誤觀念不破除,正確的安全理念不樹立,那么,“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就永遠是一座空中樓閣。心與心的距離可遠可近,只有對職工有真正的感情,心里時時刻刻裝著職工,才能深入職工的實際和生活,真正做到關心職工比關心自己重要,與職工同甘共苦,才能對職工的情況清楚了解,唯有此才能全面掌握職工的思想狀況,把話說到職工的心上,把事做到職工的心坎上,把安全工作做到職工的心坎上。
——安全教育要心貼心
安全教育就是要從職工的角度出發,讓他們理解“為什么要抓安全”?“安全到底為了誰”?“出現事故誰最倒霉”?等問題。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方針,營造“人人關注安全”良好氛圍,必須拓寬宣傳教育形式,建立起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安全環境。通過廣播、自辦電視節目、板報、標語、簡報等媒體和安全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歌詠文藝演出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安全生產宣傳的力度,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人、寓教于心,使安全生產意識深入人心,潛移默化地規范人的安全行為,培養人的安全心態。安全教育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切不可拘于一成不變。如在會議室設立“全家福”牌板,把每個家庭對自己親人的安全企盼寫在照片的下面,時時提醒職工牢記親人的囑托;制止人人一個的“全家福”茶杯,即能做到衛生清潔,防止疾病傳播,又可以對職工進行“立體式”的安全教育;又如為職工過生日、送祝福,懇談會扶貧幫困等方法,不失時機、潛移默化地向職工宣傳安全思想;
安全教育既要開展一些轟轟烈烈的活動來營造濃厚的氛圍,更要注重開展能夠真正打動員工心靈,引起心理共鳴的深層次活動。前世不忘后世之師。要常揭歷史傷疤,通過重溫事故案例,現身說法,用發生在職工身邊的事來教育員工更容易收到實效。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及安全管理人員要不斷研究新形式下職工的思想變化,深入了解職工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盼些什么、獲得什么?要經常主動深入職工中間了解情況,關心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主動為其排憂解難。如長時間從事單調、枯燥的工作,職工生理上容易出現疲勞,或者由于各種原因影響情緒,容易造成精神不集中,隨時出現不安全行為,這時就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今年某礦發生的一起死亡事故就是主要因為當事人即將新婚,思想不穩定造成的。一些駐外機構,當職工探親時間即將來臨時情緒波動較大,要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幫助其調整狀態;當職工探親歸來時,身心較為疲乏,此時可安排適當的工作幫助其及時恢復。
——安全檢查要心換心
當前,很多單位對待“三違”人員往往是批評教育加經濟處罰。某些單位甚至完全以罰代教,此風大有泛濫之勢。批評和罰款能使違章職工的思想受到一定觸動,但僅僅通過經濟手段控制“三違”現象是治標不治本。尤其是個別管理人員在執行制度過程中方法簡單粗暴,很容易使職工感情上受到傷害,進而對安全管理人員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經濟處罰反而成為干群之間的矛盾,日積月累這個矛盾激化有可能釀成惡果。以前有些單位就曾多次發生安全罰款過多、過濫以致造成職工與管理者發生沖突甚至上訪的事件,此事不僅惡化了干群關系而且在礦區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增強管理效果,管理者應該在嚴格執行剛性制度的同時,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做到剛柔并濟。罰款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百用百靈的“仙藥”,如果涉及到罰款就要讓職工罰的明白,“為什么要罰款”、“三違有哪些危害”、“如何接受此次教訓”等等,重要的是“三違”罰款要增加透明度。少數單位“三違”罰款暗箱操作,隨意性很大,而且對罰款去向也不能說清楚,許多基層單位的管理者就是因為在“三違”罰款上栽了跟頭。而在罰款的同時,我們管理者是否也思考過:職工為何出現“三違”、我們在杜絕“三違”上又為職工做了那些?除了罰款我們在杜絕“三違”上還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所以安全心連心不是僅僅掛在嘴上,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上、落實在工作中,真正讓職工看得見、摸的著。
上一篇:論“安全”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對安全生產工作正確導向的初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