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一談到發展,大家都一身是勁。然而,一些地方招商得來的要么是地條鋼項目,要么是易燃易爆企業;一些地方民營經濟崛起的同時,安全系數極低的小煤窯,非煤礦山不斷增加;一些地方在“工業興市”中為降低勞動力成本,有無文化不考慮,是否負責不計較,“愿者”統統進園區。結果是:“彩虹橋的坍塌”、“小浪底的翻船”、“開縣的井噴”、煤礦特別重大安全事故,“車況”跟不上“路況”的車毀人亡時有耳聞。GDP的飛速增長,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面是繁榮昌盛,一面是不安全引發的“血的教訓”。
怎樣實現安全發展?這寄希望于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筆者從一個實際工作者角度,提出四條主張:
一是培訓農民。針對農民工充當員工主體、高危行業員工十之八九是農民的現狀,政府、部門、企業必須對中青年農民進行安全知識培訓,把廣大農民培養成為具有適應工作所需最基本安全常識的合格勞動者。在安全培訓沒有全面展開,大多數人沒有取得安全培訓許可證的情況下不能允許他們隨意上崗,所有企業必須把好這個關口。
二是資源有償。這有兩方面內容,一方面,對煤炭等資源的開采使用,變無償為有償,通過權威評估機構對儲量、地質構造、開采質量等因素綜合考察確定價格,進行資源使用權有償轉讓,提高高危產業進入資金門檻;另一方面,對出現重大事故的礦井,由政府吊銷“四證”,在酌情補償業主投資的基礎上,實行礦井公開拍賣,讓增加安全投入的人擁有開發權、進行合法生產,如果再發生重大事故,再進行二次甚至三次拍賣,確保業主安全投入,提高資源附加值。
三是風險抵押。高危行業一定要實行安全生產風險抵押制度,形成要生產必講安全的習慣。在煤礦系統,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收取,應遵循“規模與風險成反比”原則,規模大的礦井,由于安全系數相對較高,收取的風險金可相對少一些,規模小且為“五毒俱全”(瓦斯、透水、塌方、項板、煤層爆炸)礦井必須多收,讓煤礦“死不起人”,這是抑制生產領域安全事故頻發的有效經濟手段。
四是綜合治理。在“加減乘除”四個字上下功夫。加,就是依法增加安全生產投入,彌補安全欠帳,以投入的增加強基達標保安全。所有高危行業一定要舍得花錢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和支撐體系建設,加大以提高安全系數為內容的技術改造,通過增加投入逐步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減,就是減少并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淘汰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對高危行業的非法生產,發現一起,打擊一起。乘,就是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乘數效應”,實施科技興安戰略,極大地提高設施安全度。所有高危行業要積極采用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改造提升安全設施。除,就是加大消除安全隱患工作力度。對重大安全隱患排除之前無法保證安全的,必須從危險區撤出作業人員。
安全為了發展,發展必須安全,讓我們都來自覺追求“安全GDP”。
上一篇:談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設和執行
下一篇:淺析“安全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