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每一個大中型企業的目標,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強調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多種所有經濟成份的并存和非國有企業的蓬勃發展,對我國經濟穩步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企業要做到安全生產就必須強化管理和安全生產,才能有更好的效益。要做好安全工作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安全教育是龍頭
保證安全生產光靠考核處罰不行,在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偏低的情況下,必須首先讓職工加強安全學習,接受安全教育,通過學習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安全作業能力,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為此,就需要在安全教育方面舍得投資,堅持長年為每一班組、車間、科室訂《治金安全報》和勞動保護、安全與健康等雜志,并要求各基層單位要認真組織好讀報,用報活動,與此同時,還要建立每季進行班組抽查活動制度,對違反學習制度的單位的個人給予批評和考核,組織職工進行事故教育和分析,各崗位進行安全規程教育和考核,圍繞重傷事故為零目標進行層層簽訂安全責任狀和組織職工討論《怎樣才能預防事故》保證職工身體無傷害。從宣傳教育入手,才能保證消滅事故。
二、人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關鍵
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很多,放在首位的是人,其次才是環境及物等因素,生產的各環節都離不開人的作用,因此人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步驟都關系到生產的順利抑或停頓,所以說,人才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關鍵。
人的行為,是生產作業中必須的行為,人的行為可分為標準化動作和不安全行為兩種,實現標準化動作需要人具有較高思想素質和熟練的技術,還要求生產中的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很多的老職工幾十年未發生過一起事故,首先他們有著強烈的安全意識,對安全生產的目地認識十分清楚,自我保護的意識很強,在生產中按章操作,從不出現不安全行為。但有些職工就不能按章操作,不愿意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麻痹大意,有時開小差,結果不安全的行為也導致了事故發生,而一些事故當事者卻往往過于自信,對安全規章制度不屑一顧,經常做一些違章動作,有時也能幸免于難,但終究還是難逃客觀規律的懲罰。
事故的發生有時不僅僅是人的違章作業,還有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及其他人文條件的影響,但是無論是物的因素還是環境的因素,都需要人去管理,改善和營造,仍然離不開人的因素,以人為本,重視人這個關鍵因素,創造安全舒適的勞動環境,實現安全生產目地。
三、事故隱患的消除對策
防止事故發生,就要想法設法在作業現場發現和消除具有潛在危險的隱患,這是確保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消除對策有:1、生產作業現場隱患的及時檢查,及時糾正原材料堆放和定置管理。2、安全管理的定期全面檢查,各級安全管理機構要建立建全。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盡可能減少管理上造成事故隱患。3、隱患的跟蹤管理,在管理上要堅持有隱患就要建檔歸檔,分類管理,使隱患始終受于控制狀態,對每個隱患不僅要落實負責單位和責任人,而且要落實檢查人,從嚴考核隱患整改情況,防止整改走過場。4、班前檢查,設備點檢,預防維護,設備的大中修計劃對設備及裝置的內部狀態進行仔細檢查,制定安全協議書,對檢查出地問題及時維修更換,通過改進設備,安裝安全保護裝置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引起事故。
四、履行第一責任
工作環境復雜多變,安全工作難度大,因此,抓好安全工作是企業第一責任,做為廠第一責任人,就要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做到天天講,天天查,特別注重健全廠里的安全責任網絡和事故預案工作,設專職安全員,班組兼職安全員,規定二級安全員責任,工作細則和要求,并且實行安全風險承包,明確安全管理責任,單位主要領導進行連帶責任考核,“安全工作責任重于泰山”,履行第一責任的人,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扎扎實實地抓,認認真真負起責任,確保安全無事故。
五、加入WTO以后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中國加入WTO以后,安全生產面臨一系列挑戰,入世意味著我國將在更廣闊領域和更深層次上擴大開放,必須執行國際通用的一些市場規則,必須創造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環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盡快建立健全我國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切實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科技創新水平,改善職業安全衛生狀況,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要認真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立足防范,落實責任,深入政治,強化監管,推進創新,促進安全生產工作臺階,上水平。
上一篇:生產必須安全 制度常抓不懈
下一篇:從管理的缺陷淺談如何預防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