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全球金融海嘯波及中國,備受關注的天資驕子們,也感受到絲絲寒意,我們需要自省,我們需要理性看待,我們要走出象牙塔,認識外面的世界,無疑社會實踐成了最佳途徑。于是,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參加了以“煤礦從業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與行為”為主題的調研活動,十天轉瞬即逝,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回味。
一. 結合自身專業,努力提升專業素質
不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要求苛刻,而是我們還不夠好。我們只是簡單掌握了理論知識,卻不曾真正與實踐結合,紙上談兵、眼高手低似乎成了大學生的通病。實際操作中出現的突發狀況,是我們未曾預料的,我們必須在不斷摸索中前進。
二. 學會交流,用心靈溝通
有時調查員的工作也是枯燥乏味的,而團隊成員之間默契的配合,心靈上的慰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激發了我們的熱情,使我們時時刻刻都面帶微笑。交流不是簡單的言語,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一股清泉,我們努力讓被調查者感受到愛與尊重,在結構式訪問過程中,他們真誠回答我們的問題,講述自己最平凡最樸實的故事。
三. 無規矩不成方圓,嚴格要求自己
一個企業,特別是從事高危行業的企業,制度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石。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嚴格執行制度,并不是墨守成規。面對包羅萬象的社會,當代大學生有義務規范自己的行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價值,迎接史無前例的挑戰。
四. 學習是永恒的話題
知識就是力量。礦工學歷比較低,但他們把學習作為一條紀律來遵守和執行。一位工人一邊查字典一翻閱規程,這一幕常常浮現在我眼前。人對知識的渴求永遠是那么迫切,學習不是掛在嘴邊,而是要付出實際行動,我們要把學習作為一種良好的習慣融入生活,博覽群書、精心吸納、儲備積累。
親身實踐不是閉門造車,是我們在用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大學生不但要在學校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而且要重視實踐的力量,珍惜實踐的收獲,學會做人做事,學會擔當,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在實踐中開闊視野、增長才干!
上一篇:管安全要有“杞人憂天”的意識
下一篇:制度與文化要“十指緊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