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廣西、內蒙古、山西相繼發生3起礦井爆破炮煙致人死亡事故,這無疑給井巷爆破安全敲響了警鐘。安徽煤監局皖南分局監察專員徐鑌應本報之約,特撰文介紹如何預防井巷爆破炮煙中毒事故。
目前,在井巷的掘進與開挖中,鉆眼爆破作為一種經濟高效的施工手段,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井巷掘進爆破時,炸藥爆炸生成的氣體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由于井巷作業空間狹小,通風條件較差,容易造成有毒氣體濃度超標,對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和安全生產構成嚴重威脅。作業人員在炮煙沒有排出的情況下,就急于作業,易發生炮煙中毒事故,必須對此予以足夠重視。
炮煙中有毒氣體的主要成分
在炸藥爆炸生成的炮煙中,有毒氣體的主要成分為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如果炸藥中含有硫或硫化物,爆炸過程中,還會生成硫化氫和亞硫酐等有毒氣體。這些氣體的危害性極大,當人體吸入一定量的有毒氣體后,輕則引起頭痛、心悸、嘔吐、四肢無力、昏厥,重則使人發生痙攣、呼吸停頓,甚至死亡。
有毒氣體不僅對人體有害,而且某些有毒氣體(如氧化氮)對煤礦井下瓦斯能起到催爆作用,在高瓦斯礦井中,易造成災難性事故。因此,對井巷掘進爆破過程中的有毒氣體,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防止事故發生。
炮煙致人中毒的原因
1、掘進工作面爆破后,作業人員不待炮煙排出就急于進入工作。
2、局部通風機的風筒距掘進工作面太遠,因風量不足,不能及時吹散炮煙或炮煙內裝藥量過多,所產生的炮煙超過通風機能力,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將炮煙排出或沖淡。
3、炸藥的變質引起炸藥的緩慢燃燒,所產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有所增加,使人中毒的可能性增加。
4、回采工作面爆破時,在回風道作業的人員距放炮地點近,炮煙濃度大,而又不能及時撤退。
5、長距離單孔掘進工作面爆破后,炮煙長時間浮游在巷道中,使人慢性中毒。
防止炮煙中毒的措施
1、爆破后待炮煙被吹散吹凈,作業人員方可進入工作面作業。
2、優選炸藥品種和嚴格控制一次起爆藥量。在井巷爆破掘進過程中,應根據工作面的實際情況,選用炸藥品種。如工作面積水時,應選用抗水型炸藥,否則因炸藥受潮,易影響爆轟波穩定傳播而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對于低溫凍結井施工,應選用防凍型炸藥,否則炸藥也會因不完全爆炸或爆轟中斷,產生大量有毒氣體。爆破產生的有毒氣體量與炸藥用量成正比,嚴格控制起爆藥量,可以有效降低有毒氣體生成量。
3、控制炸藥的外殼材料重量。為了防潮,粉狀炸藥通常采用涂蠟紙殼包卷,由于紙和蠟均為可燃物質,奪取炸藥中的氧,易使炸藥在爆炸時發生負氧平衡反應。在氧量不充裕的情況下,將會產生較多一氧化碳氣體,因此,應限定每100克炸藥的紙殼重量和涂蠟量分別不超過2克和2.5克。
4、保證炮孔堵塞長度和堵塞質量。裝藥時,嚴格按安全規程的要求填裝炮泥,以抑制生成有害氣體。保證炮孔堵塞長度和堵塞質量,能夠使炸藥發生爆炸時,介質在碎裂之前,裝藥孔洞內保持高溫、高壓狀態,有利于炸藥充分反應,減少有毒氣體生成量。
5、采用水封爆破或放炮噴霧。炸藥爆炸時會形成高溫高壓環境,水封爆破時產生的水霧,在高溫高壓下與一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氣,可以有效地降低炮煙中的一氧化碳濃度。由于爆破產生的某些有毒氣體易溶于水,因此在爆破時,采用自動噴霧設施進行噴霧,既能起到降塵作用,又能有效地減少有毒氣體含量,使炮煙毒性降低。
6、采用反向起爆方式。采用反向起爆方式時,炮泥開始運動的時間比正向起爆推遲,間接地起到了增加炮孔堵塞長度的作用,使炸藥反應完全程度提高,從而降低有毒氣體生成量。
7、采掘工作面盡量避免串聯通風,回風道應保證足夠的通風斷面。
8、爆破時,除警戒人員外,其他人員都要在進風巷道內躲避等候;單孔掘進巷道內所有人員要遠離放炮地點,同時要有充足的風量。
9、作業人員在通過有較高濃度炮煙區時,要用濕毛巾堵住口鼻,并迅速通過。
下一篇:罐內違章檢修 內燃引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