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廠立式橫水管鍋爐爐膽的穩定性,討論了高溫下爐膽失穩的可能性 分析了鍋爐爆炸事故的產生原因,提出了防止過熱情況下立式鍋爐爐膽失穩的措施。
關鍵詞:立式橫水管鍋爐;缺水;失穩;爆炸。
1.事故概況
2004年l2月,我市某單位一臺立式橫水管鍋爐運行半4,B,-t后,司爐工,發現鍋爐水位表看不見水位,遂停止引風機,開啟給水泵,隨即發生鍋爐爆炸。事故造成鍋爐房嚴重受損,司爐工被燙傷。
1.1鍋爐基本情況
爆炸鍋爐為LSSO.3-0.4-Y立式橫水管鍋爐,結構簡圖見圖l,額定蒸發量0.3t/h,額定壓力0.4Mpa。為增加受熱面,該爐在爐膛內布置了數層密排橫水管,管排軸線相互平行:進水管布置在爐門圈左側。爐膽材料為20g,板厚6=8mm。
1.2事故檢查
橫水管兩側爐膽發生嚴重塌陷,塌陷部位沿橫水管軸線近似成對稱分布,如圖2所示。
爐門圈上部第一排橫水管兩側塌陷最為嚴重,橫水管受爐膽擠壓嚴重變形。爐膽與爐門圈上部角焊縫撕裂。金相分析表明,爐門圈上部第一排橫水管及其附近爐膽有過熱現象存在。
2.立式橫水管鍋爐爐膽的穩定性分析
火穩是指對于剛性不是很大的承受外壓的元件,應力遠未達到屈服極限,卻失去原來的形狀,產生壓扁或折皺的現象。導致元件失穩的最小壓力稱為臨界載荷Per。失穩產生的破壞是不可逆轉的,設計時應使元件具有足夠的穩定性,避免火穩現象的發生。
從爐膽剖面圖(圖3)可以看出,對于立式橫水管鍋爐, 由于橫水管的加強作剛,橫水管管孑L區附近的爐膽的穩定性大大提高;而橫水管兩側的爐膽由于缺少約束,整個爐膽的不穩定性集中于此。
橫水管兩側爐膽的受力狀況可簡化為承受外壓的兩端固定的圓拱(圖4)。根據爐膽剖面圖可以得到圓拱的兒何參數,其中R=414mm,Y=45。。
文獻【1】指出,對于兩端固定的圓拱,其理論臨界載荷P’c= F而L[ 等 ]j ㈩)
其中:E⋯ 材料的彈性模量,Mpa
I一一一慣性矩,mm
R一一一半徑,mm
L一爐膽長度,mm
Y⋯ 圓拱張角,rad
鍋爐實際運行過程中,各種不穩定因素,如受熱不均、初始橢圓度、爐膽過熱后急速冷卻時產生的附加壓應力,會降低爐膽的穩定性。文獻【2】在計算臥式鍋爐平爐膽穩定性時,引入了穩定性安全系數n以表征上述不穩定因素對穩定性的影響。參照文獻【2)的作法,引入穩定性安全系數n,并取n=3.9,則臨界載荷Pcr為Pcr= 而L[ 吾一-]j ‘2)在正常工況下,爐膽溫度在250℃左右,相應彈性模量E=I.887 X 105MPa[ 1。根據式(2),Pcr=0.448MPa>0.4Mpa。即正常工況下,爐膽不會產生失穩現象。實際上,文獻【2】在計算立式鍋爐爐膽壁厚時并未考慮穩定性對壁厚的影響。
爐膽溫度在600℃ 時, 相應彈性模量E=1.24 X 105MPa[ 1, Per:0.295M Pa<0.4Mpa。碳素鋼過熱時,溫度將超過700℃ ,由于E與溫度成反比,過熱時爐膽Pcr<0.4Mpa,即爐膽過熱時,在止常工作壓力下存在失穩的可能性。 .
3.事故原因分析
鍋爐缺水后干燒,導致爐膽過熱,Pcr降低。司爐工盲目進水后,給水瞬間大量汽化,鍋爐內部壓力驟然伸高;同時進水口附近爐膽內壁急速冷卻,產生附加壓應力,導致P>Pcr。進水口附近爐膽過熱最為嚴重,首先失穩,且變形量最大。爐膽塌陷導致橫水管受壓嚴重變形,并在橫水管口區域產生附加拉應力,使得強度較差的爐門圈角焊縫撕裂,最終導致鍋爐爆炸。
4.改進措施
我所的普查表明,立式橫水管鍋爐廣泛用于服務業之中。改進鍋爐結構以提高爐膽穩定性,對于降低鍋爐過熱情況下爆炸的可能性,提高鍋爐的安全性,有著重要意義。
橫水管的作用之一就是增加約束,提高爐膽穩定性。但同向布置的橫水管只是提高了管孔區附近爐膽的穩定性,對橫水管兩側爐膽并未起到加強作用,即同向布置的橫水管并未提高爐膽整體的穩定性。相鄰兩層橫水管交義布置(即相鄰兩層橫水管軸線成90。)可以將橫水管的約束作用均布于爐膽上,從而改善爐膽整體的穩定性,防止爐膽失穩。
式(1)表明,爐膽結構嚴重影響P r,其中P cI r oc Y _。, 因而減小Y可以大幅度提高P r,在橫水管兩側爐膽部位加裝加強筋(圖5)可以減小Y,提高產Pcr,達到在不改變橫水管布置方式的前提下,提高爐膽穩定性的作用。
5.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鍋爐缺水過熱后,司爐工的誤操作是鍋爐爆炸的直接原因。
(2)爐膽結構的不合理導致爐膽過熱后失穩是鍋爐爆炸的根本原因。
通過以下兩種方法可以提高爐膽整體的穩定性:
1) 相鄰兩層橫水管交叉布置
2)不改變橫水管布置方式,在橫水管兩側爐膽部位加裝加強筋
上一篇:導熱油爐爆炸事故案例
下一篇:燃氣鍋爐停爐期間煤氣爆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