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名稱:液氯貯槽爆炸。
發生日期:1993年8月11日。
發生單位:浙江某廠。
事故經過:1993年8月11日9時55分,該廠新液氯包裝2﹟屏蔽泵軸承座及其連接管被溶穿,造成2貯槽液氯大量外泄,致使氯氣中度中毒3人,輕度中毒13人,191名職工有不同程度的氯氣刺激反應癥。直接經濟損失11余萬元,同時也給周圍農作物造成影響。11日上午8時,氯化車間新液氯包裝屏蔽泵崗位操作工在啟動2﹟屏蔽泵時,因液氯貯槽管道過濾器堵塞而啟動不起來。在連續兩次清洗過濾器后,于9時40分開開啟屏蔽泵,當時電流、壓力正常。9時50分,一名操作工發現電流表指針在0—50A間大幅度擺動,并見泵體上部昌煙,工段長等人聞迅速下到屏蔽泵地坑查漏,后又發現冷卻出13管道發紅。工段長派人向廠調度員匯報,自已準備進一步處理。此時發紅的管段被熔穿,噴出大量氯。工段長取回面具后,泵房內已充滿氯氣,可見度差。氣溫迅速下降,人已無法進入。佩戴好防毒面具的氣防人員經過六次突擊于15時55分才關閉了液氯貯槽出口閥,控制了泄氯事故。
事故原因:(1)水進入了氯系統而未被及時發現。該廠新液氯裝置是為10萬噸/年燒堿擴建而配套的,新設備及部分新技術(三氯化氮分解器和用屏蔽泵輸送液氯)應用在這個系統。在新上的設備中,三氯化氮分解器出口有水進入氯系統。2﹟液氯冷凝器的一根列管管口滲漏,氯化鈣水進入氯系統。水的滲入使液氯中生成雜質,堵塞60目的過濾器,并有小于60目的雜質進入泵內,在軸承的冷卻通道(用液氯冷卻)中積聚.使軸承部位發熱。當溫度超過65℃時,氯與鐵反應速度驟增,生成三氯化鐵并放熱。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速度加快,致使溫度上升至1000℃以上,熔化廠管道。
(2)事故發生前,一些液氯用戶反映液氯臟,該廠也發現液瓴過濾器經常堵塞2﹟屏蔽泵軸承和葉輪多次損壞,廠里雖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但沒找到癥結。這些事故先兆沒被引起重視,因而沒能迅速消除隱患。
教訓:(1)定期檢查,確保設備完好,無泄漏;
(2)加強氯氣除霧手段,提高氣體凈化程度;
(3)配備事故聯鎖及防護設施;
(4)加強技術教育.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術素質和應變能力。
上一篇:一起液氯鋼瓶爆炸事故
下一篇:湖南某廠液氯計量槽爆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