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指出了液氯槽車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泄漏的部位是:氣相閥和液相閥、溫度計、壓力表、安全閥,分析了原因并分別給出了處理措施。
關鍵詞 液氯槽車 泄漏 安全閥
液氯槽車在充裝前和充裝后封車時,均經充裝單位專職人員和押運人員共同對槽車進行全面檢查,這包括安全附件的關閉及泄漏檢查,各密封面的泄漏檢查和槽車充裝量的復查等。但由于在運輸途中安全附件受振動其堅固部件有時會產生松動或個別零件的腐蝕、制造缺陷及因疲勞而損壞等原因造成的氯氣泄漏事故也屢有發生。這些泄漏往往發生在密封處和附件本體,下面對易發生泄漏的部位、泄漏產生的原因和緊急處理方法作一分析。
1 氣相閥和液相閥
氣相閥和液相閥是供裝卸液氯用的,所以也叫裝卸閥。槽車上裝兩個氣相閥(1個備用)涂紅色漆,裝在與罐車縱向軸線垂直的位置,兩個液相閥(1個備用)涂黃色漆,裝在罐車縱向軸線上(在人孔蓋板上的位置)。液相閥下部有插入管,距筒體底部150mm。閥體材質均為鑄鋼,密封面采用不銹鋼或聚四氟乙烯密封,閥門與人孔蓋板之間用螺栓連接。這種閥門有4個密封點:即1-閥門與人孔蓋板;2-閥瓣密封面;3-閥中部法蘭;4-閥門填料。(參見圖1)
氣(液)相閥的1、2、3、4密封點(見圖1)
及閥體都易發生泄漏。密封點泄漏大都是由于緊固螺栓松動或墊片老化,這時用扳手將螺栓擰緊,至少可以減少泄漏速度。閥門閥瓣泄漏(即閥門內漏)大都是由于介質(液氯、空氣)含水超標或雨季空氣濕度過大而引起腐蝕,這時除擰緊閥門外,最好是將封車時所加盲板也加力擰緊。填料密封泄漏可緊壓蘭螺栓。
有時閥門鑄造質量差,閥體有沙眼或氣孔、加之氯氣帶水,能腐蝕擊穿產生泄漏。如果泄漏是在閥瓣以上,可關閉閥門,消除泄漏;如果泄漏點在閥瓣下面(即受壓側),關閉閥門就無濟于事,可準備一些規格不同的鉛絲或鋁絲,根據泄漏孔的大小,進行鉚堵。鉚堵的強度很低,所以鉚堵之后要抓緊時間到附近的氯堿廠進行處理。如果閥門閥瓣以下閥體出現裂縫,應用準備好的專用卡子和橡膠墊壓緊,此法往往不能堵死,待泄漏減 小后把槽車拉到最近的氯堿廠進行處理。
2 溫度計
溫度計發生泄漏的機會較小,因為它只有一個密封點,但有時也會發生泄漏,往往是更換溫度計時未能緊到規定的壓緊力而造成的,所以只要擰緊緊固螺栓泄漏可以停止。不過溫度計所處的位置比較特殊,空間小,需用的力矩大,基于這一點應當準備一個專用的扳手,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消除泄漏。
3 壓力表裝置
壓力表是槽車內介質壓力的測量、指示裝置,是槽車重要的安全附件之一。壓力表裝置連接在人孔蓋板上。一般槽車上設置兩套壓力指示裝置,人孔蓋板上裝角閥,再通過連接管與壓力表相連接,共有6個密封點。如圖2所示。
壓力表裝置的密封點比較多,也易于泄漏的部件。在圖2中可以看出:如果是小角閥與連接管連接處以上泄漏,只要關閉壓力表下的小角閥泄漏即可停止。同時連接管、膜式壓力表應有備件,隨時可以更換。
小角閥(包括排凈檢查閥、液面檢查閥)泄漏的機會較小,但不可忽視。如不準備必要的備品,一旦發生泄漏便束手無策,必然造成嚴重的泄漏事故。填料密封泄漏時,如填料是外裝式可用板手先卸開填料壓蓋,然后加石棉繩填料后旋緊填料壓蓋便可解決泄漏;若填料是內裝式,只有緊填料壓套來解決泄漏,切不可卸填料壓套。對小角閥閥瓣關不嚴而引起的泄漏,應卸下小角閥接管螺帽,然后將備用的紫銅盲板裝在接管螺帽內,再把接管螺帽壓戴在小角閥上緊固螺帽。
4 安全閥裝置
安全閥裝置是由連接在安全閥座上的球閥和裝在球閥之上的安全閥,還有保護裝置等組成。如圖3所示。安全閥是一種自動泄壓裝置,一旦出現罐內壓力過高即能自動開啟,及時排放部分介質,降低罐內壓力,避免發生爆炸事故。
安全閥裝置在運輸途中發生泄漏的幾率比較大,引起泄漏的原因也比較復雜。對安全閥裝置發生泄漏處理前應首先檢查罐內壓力是否正常,然后進行處理。下面從兩方面進行分析。
4.1 槽車壓力正常(在1.6MPa以下)
當槽車壓力正常時,安全閥裝置發生泄漏,多數是由于安全閥彈簧疲勞、腐蝕嚴重、閥門制造質量差等原因所致。如果人孔蓋板與球閥連接法蘭泄漏,其原因大都是連接螺栓松動,只能用緊連接螺栓來解決。如果球閥閥瓣以上部位泄漏(閥瓣不泄漏),只要把球閥旋轉90度關閉后泄漏則停止。如果是球閥閥瓣關不嚴,應快速將安全閥卸下(此時球閥一定要處于關閉狀態),在球閥出口(上部)安裝盲板。
如是球閥閥瓣以下閥體有沙眼、裂縫時只能采取氣(液)相閥門閥瓣以下閥體有沙眼、表明縫同樣的辦法解決。
4.2 槽車壓力不正常(大于1.6MPa,甚至超過1.7MPa)
如果罐內壓力超過1.7MPa,引起安全閥起跳而泄漏,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4.2.1 環境溫度升高。槽車的設計溫度為50℃,是考慮了我國夏季的最高溫度,而當環境溫度因種種特殊原因,引起罐內介質溫度超過50℃時,安全閥將起跳泄壓。
4.2.2 用空氣壓料后罐內空氣未排凈引起壓力升高。在我國的液氯生產廠家和液氯用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空氣(或氮氣)進行充裝和卸料的。當用空氣充裝或卸料后,罐內的空氣(或氮氣)未排凈,此時無論是空車(只要罐內有少量液氯存在)還是重車,其內壓都是液氯的飽和蒸氣壓和空氣壓力之和,尤其是在低溫下充裝或卸料的罐車(空氣的分壓更高),充裝、卸料之后隨著溫度的上升內壓超過1.7MPa,安全閥起跳泄漏。
4.2.3 過量充裝引起的泄漏。罐車在充裝時有相變(液相變成氣相),是一個吸熱過程,所以一般充裝完畢的槽車溫度都較低。如果過量充裝,充裝后罐內溫度緩慢上升,充裝率(液體體積和罐車體積的比)隨之增大,罐內氣相空間越來越小,直至氣相空間為零,這時如果溫度繼續上升,由于液體的不可壓縮性,罐內壓力可超過設計壓力幾倍甚至十幾倍,造成安全閥起跳。
在上述3種情況下,應讓安全閥繼續泄放,否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這時不可用關球閥的辦法來解決泄漏,應馬上向有關方面報告并迅速進行人員疏散。
上一篇:處置氯氣泄漏事故的思考
下一篇:一起反應釜泄漏事故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