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一)非電離輻射是指紫外線、紅外線、激光和射頻等不足以引起生物體電離的電磁輻射。
1、紫外線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紫外線主要來自太陽輻射、火焰和熾熱物體。如:冶煉爐、電爐、汽爐、氬弧爐、離子焊、水銀石英燈和紫外線燈等。凡是物體的溫度達到1200 攝氏度以上時,輻射光譜中即可出現紫外線。若輻射物體的溫度越高,則紫外線波長越短,其強度越大。
紫外線可以直接造成人的眼晴和皮膚的傷害。眼睛暴露于短波紫外線,能引起結膜炎和角膜潰瘍,這就是電光眼炎,這種電光眼炎病多見于電焊輔助工,長期室外工作的工作人員,由于接受日光紫外線的過度照射也會發(fā)生此病癥。另外,紫外線若與瀝青某些化學物質同時作用于皮膚時,可能引起嚴重的光感性皮炎,出現紅斑及水腫。
2、紅外線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自然界的紅外線輻射源以太陽為最強,基建工地、搬運等露天作業(yè),夏季紅外線輻射強度很大;生產中接觸紅外線輻射源的作業(yè)有金屬加熱、熔融玻璃等,煉鋼工、軋鋼工、鑄造工、玻璃熔吹工、燒瓷工等可受到紅外線輻射。
紅外線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眼睛和皮膚。長期受爐火或加熱紅外線輻射,可引起白內障。白內障造成視力下降,一般兩眼同時發(fā)生。職業(yè)性白內障己列入職業(yè)病名單,如玻璃工的白內障,多發(fā)生在工齡較長的工人中。皮膚受紅外線長期照射,局部可出現色素沉著。
3、激光對健康的影響
激光也是電磁波,目前使用的各種激光屬于非電離輻射。激光廣泛應用主要是它具有輻射能量集中的特點,生產中主要用于金屬和塑料部件的切割、打孔、微焊等。
激光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它的熱效應和光化學效應造成的機械性損傷。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現眩光感,視力模糊,或出現固定黑影,甚至視覺喪失。激光還可對皮膚造成損傷,輕度損傷表現為紅斑反應和色素沉著,照射劑量大時,可出現水疤,皮膚潰瘍。
4、射頻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接觸射頻輻射的作業(yè)有:金屬的熱處理、表面淬火、金屬熔煉等,無屏蔽的高頻輸出變壓器是一個主要輻射源;食品、皮革、茶葉等用微波加熱爐進行熱處理,操作人員有可能接觸微波輻射。
生產過程中,通常為低強度慢性輻射,對神經系統、眼及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影響,可引起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長期接觸高強度微波的工人,可加速眼晶狀體老化過程,引起視網膜病變;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主要是造成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
(二)電離輻射及其引起的職業(yè)病
凡能直接或間接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稱為電離輻射。其中α、β等帶電粒子能直接引起物質電離,稱為直接電離輻射;γ光子、中子等非帶電粒子,不能直接使物質電離,稱為非直接電離輻射。隨著核工業(yè)的發(fā)展,核原料的勘探、開采、冶煉,核燃料及反應堆的生產、使用,放射性核元素在工業(yè)、農業(yè)、醫(yī)學診斷中的應用,接觸電離輻射的人員也日益增多。
電離輻射引起的職業(yè)病稱為放射病,有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兩種。急性放射病是短期內一次或多次受到大劑量照射而引起的全身病變,多見于核能和放射裝置應用中的意外事故或由于防護條件差所致職業(yè)性損傷。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統損傷,也有發(fā)生腸麻痹、腸梗阻的情況;慢性放射病是長時期內受到超限值劑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損傷,多發(fā)生于防護條件不佳的外照射工作場所。一般出現頭痛、疲乏無力、記憶力下降,伴有消化系統障礙。除全身性放射病外,電離輻射還可造成局部的放射性皮炎和放射性白內障。
(三)電磁輻射的防護
1、非電離輻射的防護
由于電磁場輻射源所產生的場能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弱,所以在不影響操作的前提下盡量遠離輻射源;避免在輻射流的正前方作業(yè),可有效防止微波輻射。為防止輻射線直接作用于人體,合理地使用防護用品是十分重要的。穿戴金屬防護服可防止射頻輻射,穿戴微波屏蔽服、紅外線防護服、防護帽、防護眼鏡等可防止微波、紅外線輻射。激光和紅外線防護的重點是對眼睛的保護,除佩戴防護眼鏡外,還要定期檢查眼睛。
2、電離輻射的防護
作業(yè)人員要熟悉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工作前應認真做好各項準備,如熟悉所用輻射性核元素的放射強度。主要的防護方法有:(1)縮短被照射時間;(2)遠離放射源,處于安全距離之外;(3)注意屏蔽,利用鉛板、鋼板或墻壁擋住或降低照射強度。特殊工作者需配帶個人防護用具,并佩戴個人劑量報警儀。
上一篇:核輻射個人防護措施
下一篇:紫外線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