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業應應用ISO9000族標準建立質量體系 ISO9000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產生起源于機械行業,建筑業可否應用?作如下探討: 1.標準是集世界上各行業質量管理專家共同制定,它顧及到世界各國各行業的質量管理的共性,是協調后而產生的。 2.ISO9004.1總則中明確指出“ISO9000族的其他標準均為通用標準不受任何具體的工業或經濟行業所制約”。 3.“顧客的要求通常由‘規范’來體現。如果提供和支持產品的組織體系不完善,那么規范本身就不可能始終滿足顧客的要求”為了競爭和保持良好的經濟效益,組織/供方需要使用更加行之有效的體系。 建筑業有很多技術規范,如“施工及驗收規范”方面有GBJ200-83/GB50200-9□□系列標準;質量檢驗和評定標準有GBJ300-88/GB50252系列標準;以及各種具體的施工操作規程。這些規范/規程對各建筑業是一致的,為什么其最終產品——建筑產品質量不同,甚至出現重大工程質量事故,前不久出現的秦江彩虹大橋倒塌,造成人員傷亡慘重事故。在于“提供和支持產品的組織質量體系不完善……”質量管理水平達不到標準。因此,建筑企業按ISO9000標準建立健全、完善的質量體系,不只是勢在必行,不少建筑企業已取得質量認證,說明是“勢在已行”了。 以上的論述說明標準的通用性,建筑業可以應用標準。 二、建筑業質量管理的特點 1.建筑業分級管理。根據國際慣例我國走向“工程項目經理部制”即建筑公司投標到一項工程,對該工程任命一名項目部經理,并進行“組閣”建立一個工程項目部,由組織工程項目施工。工程項目部隨工程的產生而產生;隨工程的結束而結束,工程竣工交付后其項目部即解體,另行安排。 2.每個工程項目必須進行施工組織設計,這也是沿用世界上通行的做法。 傳統的工程施工管理要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側重于企業內部管理,用于具體指導施工,是從工程項目施工全面管理的要求考慮,對工程實施過程中諸如:① 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②施工進度圖;③施工準備;④各項資源供應;⑤施工場地布置;⑥技術經濟指標等提出要求,以及制定施工網絡圖,對質量一般只提目標等級要求,而不要求具體措施。 3.工程項目的顧客一般事先確定,且訂有施工合同 1991年3月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建設部聯合發布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供需雙方按統一的(GF-91-0201)文本簽訂合同,規范了整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要求。文本中有10個部分共41條:①詞語涵義及合同文件;②雙方一般責任;③施工組織設計和工期;④質量與驗收;⑤合同價款與支付;⑥材料設備供應;⑦設計變更;⑧竣工與結算;⑨爭議、違約和索賠;⑩其它。這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發布的,在當時應該是相應完整的。而文本中有關工程質量只有1.3質量等級;第15條工程質量等級;第16條隱蔽工程、中間驗收等。對質量管理要求不夠具體,必須有另一個可操作的文件來支持,才能確保工程質量。 三、建筑業建立質量體系的特點 “質量體系中每個要素(或要求)的重要性因活動類型和產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為各組織的需要不同,所以強制質量體系的統一不是這些標準的目的。質量體系的設計和實施必將受到組織具體目標、產品、過程及其實踐的影響”。 標準明確指出,質量體系因產品不同,各組織需要的不同,具體目標實踐的影響而有所不同。 工程建設屬土木類,不同于機電類的工業產品,工程項目是大件的、固定的、不好挪動的產品,其價值高、工期長、建筑產品具有一品性,即每件產品是單一的,即使采用通用定型圖其基礎也不盡相同。建筑產品先有建設單位(業主/顧客)事先訂有合同,出現工程質量事故,對人身安全的影響則是慘重的。但相對地說其產品的生產是比較粗放型的,不需要高、尖、業的技術,因此,大量農民工轉行于此。 四、每項工程符合《質量計劃》的定義 《ISO8402 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質量計劃的定義為: “針對特定的產品、項目或合同,規定專門的質量措施、資源和活動順序的文件”。 由質量計劃的定義我們體會到: 1.質量計劃的對象是特定的產品、項目或合同,建筑產品是單項大型的產品,按業主的要求進行設計,施工單位按設計圖進行施工,每項工程都按國際慣例,大都實行項目經理部制,且事先訂有合同。因為,每一個工程既是特定的產品、項目,又訂有合同。因此,質量計劃對建筑工程項目更具有針對性。 2.質量計劃是“規定專門的質量措施、資源和活動順序的文件”,也就是說,在質量計劃里要明確規定為滿足要求所采取的質量措施、所需資源以及必須進行的一系列質量活動,而且要形成書面文件。 3.“質量計劃通常參照質量手冊適用于特定情況的有關部分”,說明它應與手冊規定的要求相一致。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要求,正是質量計劃要求的特定情況。 因此,除一個建筑公司應制定一整套覆蓋全公司的質量體系外,各工程項目應按公司的質量體系文件,引用到其工程項目,并對其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細化建立該工程項目的《工程項目質量計劃》。 五、建筑業有關質量體系要素的探討 正如建筑產品的特點以及上述建筑業質量管理的特點,建筑業的質量體系即類似通用產品,又有其特點。 (一)工程建設合同評審的特點 1.供需不平衡:由于建筑市場有3000多萬建筑大軍,供大于求。因此,招投標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情況處于無序狀態,不能公平、合理地進行招投標。 2.工程造價一般已有定數:①圖紙是建設單位(業主)委托設計部門設計的;②工程量的計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有統一規定,故其計算結果自然不會有多大出入;③單位估價表的組成(材料、機具、工費等)一致;④各種間接費也是政府政府統一規定,只要計算上沒有錯誤或有意弄虛作假,各單位計算的工程造價必然接近。自開放改革以來,建材市場出現某些供過于求的好現象。因此,不同的造價(標底)只是在材料的采購價格上有所差別,但差別不可能很大。 3.工期的混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有定額工期《建筑安裝工程工期定額》是比較科學合理的,但建設單位以及有的政府部門,往往要縮短工期,什么長官工程;為某某節日獻禮工程,不顧客觀條件,亂提口號,使施工管理因之亂套。 4.工程建設相對于機電產品,屬于比較粗放型的產品,很多工種只要師傅帶徒弟,“鐵匠沒樣邊打邊像”,只要認真按操作規程施工,比較容易學習不難掌握,也正如此,大量農民工轉行于此。 5.企業資質等級標準的要求和承包工程范圍已有合同評審能力的某些規定。 以廈門華遠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屬二級企業)為例的資質等級標準要求(摘要)如下: a) 近10年承擔過中型工業建設項目等兩項以上; b) 經理有8年以上從事施工管理的經歷,有高級職稱的總工程師……; c) 資本金1500萬元,生產經營固定資產原值1000萬元以上; d) 具有相應的施工機械設備與質量檢驗測試手段等。 承擔工程范圍: “可承擔30層以下,30米跨度以下的建筑物,高度100米以下的構筑物的建筑施工”。 對上述兩方面的規定,可以看到已對合同評審要求的能力已確定。 華遠公司現在,以前已經能“承擔30層以下,30米跨度以下的建筑物,高度100米以下的構筑物的建筑施工”,只要有這方面的工程,我們完全有能力滿足供方(業主)的要求,早已有合同評審要求的能力,一般說無須進行特殊的合同評審。 6.工程建設的合同評審目前難以充分體現 a) 施工隊伍供過于求,施工企業饑不擇食,飲鳩止渴,互相 競爭十分殘酷,“鷸蚌相爭,魚翁得利”。建設單位壓低標底,或有的政府等部門美其名要給“優惠價”,施工前不但沒給工程預付款,甚至還要代墊款。 b) 工期要求緊迫,你不接受,有人接受。對交工期能力不好評審,采取“釣魚工程”,只好先接受再說。 c) 企業資質審查,已對施工隊伍技術能力、設備能力等,確定承擔范圍,政府部門事前已先作某些合同評審。 d) 眾所周知的工程招、投標中有行賄受賄現象,它給合同評審,埋下障礙。 基于我國目前建筑市場情況,施工企業在接受工程任務時,不是有沒有能力的問題,而是有能力沒任務,只要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范圍內,各施工企業都有滿足需方要求的能力,因此合同評審大可簡化,大都不必召開會議評審。為了有評審的證據,只要采用書面會審簽字。另一方面說,目前建設單位不是從獲得質量體系認證的施工企業中選擇隊伍,也沒要求施工單位提供合同評審的證明材料。 (二)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 工程建設部門(施工企業)要建立質量體系除如同其他企業一樣,要形成質量體系文件:如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審核報告等文件外,工程建設系統還要遵循很多國家、政府管理性法規;技術性施工及驗收規范/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各種施工操作規程等形成和證實文件所依據引用的資料。 一項工程還有設計施工圖,涉及的文件和資料種類很多,這些不同的文件和資料,往往由不同部門分別控制和管理,因此,應先明確其分類和管理的職責和權限。 1.工程建設部門文件和資料的分類 1)按內、外部分 :ISO9001標準的4.5 文件和資料包括外來 文件,如標準和顧客提供的圖樣。對此,工程建設部門更加突出。 2)根據工程特點分類 a) 設計圖紙類:我國工程建設體制設計與施工分開,工程建設 企業沒資質進行設計,以避免遷就施工降低設計標準,同時也容易發現和完善設計存在的問題。每項工程由建設單位(業主)委托設計單位設計后,將圖紙提交施工企業。其圖紙數量較多,施工圖有總平面圖、建筑圖、結構圖等;從專業分有土建(基礎、主體、門窗、裝飾等)、安裝(電氣、水衛、暖通、電梯),一項工程的設計圖可幾百張甚至上千張,對其控制更顯重要。 b) 建設法規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為國家建筑母法。國務院及其職能部制定配套法規有:建筑許可證方面法規;發包承包方面法規;工程建設監理、監督方面法規;建筑安全生產法規;質量管理法規等。 c) 技術類范圍:施工驗收規范/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施工操作規程;如GBJ200/GB50200系列施工及驗收規范;GBJ300系列質量檢驗和評審標準。 2.文件和資料的批準和發布 文件和資料控制的目的在于:有關場所都能得到有效版本,及時撤出失效和作廢的文件和資料,確保防止誤用。 1) 工程建設部門涉及的法律、法規較多,而這些管理性的法規會修訂。尤其是1997年11月1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它是工程建設方面的母法。《建筑法》中“第八十一條 本法關于施工許可、建筑施工企業資質量審查和建筑工程發包、承包、禁止轉包,以及建筑工程監理、建筑工程安全和質量管理的規定,適用于其他專業建筑工程的建筑活動,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這些原來已有法規,國務院將會根據《建筑法》的精神,進行修訂,由于其量大、面廣,修訂工作量大時間自然會較長,各單位應密切注意使用有效版本。 2) 技術性的法規:如本文提到的GBJ300-88系列《建筑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統一標準》GB50200系列/GBJ200-83等《□□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和各種施工操作規程,會隨管理性法規的修訂而修訂。 3) 施工操作規程,是規范的具體化自然隨著技術性規范而修 訂。各工程建設單位的技術部門/資料室應對管理性的建設法規、技術性的施工及驗收規范、操作性的規程,列出清單,并隨時將修訂傳遞到各有關場所。 4) 施工圖紙,以一幢樓房為例,它由建筑圖、結構圖和專業圖 (水、電、暖通、電梯等)等組成,由多個設計室分別設計,它們之間的配套難以十分完善,傳統的做法要進行圖紙交底、圖紙會審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施工過程中業主/監理,也會提出變更設計的要求,應利用貫標文件和資料控制的要求,加強管理。 3. 文件和資料的更改 標準要求文件和資料的更改應由文件的原審批部門進行審批,否則由其他部門更改的,他應獲得審批所需依據的有關背景資料。一些素質差的單位/業主要求隨便加層,增加裝飾,破壞原來的結構,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的屢見不鮮,施工單位應注意控制文件和資料的更改,提醒業主,尤其是涉及結構方面的設計圖不能隨意變更設計,以免造成工程質量事故。 (三)采購 一個工程項目由建筑(土建)和安裝(設備)兩大部分組成。組成建筑產品的材料,一般占整個工程造價70%,其數量較大、品種多。土建方面有:鋼筋、水泥、沙石、木料、磚石和砼砌塊、防水材料、鋼鋁合金構件、玻璃、油漆、涂料、小五金等;設備安裝方面有:金屬/塑料管道、電纜/電線、配電箱、衛生設備、閘閥、儀表(電表、水表、煤氣表等)、燈飾等。并由于生產廠/供應商品不同。從內部說,土建和安裝管理和施工人員不同,材料管理人員應有分工。以及相對于工業產品來說,工程有分承包問題,有包工包料的工程分承包;包工不包料的勞務分承包。一個程序難以概括描述。因此,采購要素宜建立:土建材料采購程序;設備采購程序和工程分承包程序。 (四)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是質量體系中的核心要素,它與多個要素密切相關,不合格品的產生、糾正和預防措施、過程檢驗和最終檢驗也是在過程中進行。控制施工過程要執行法規/規范,施工過程要執行法規/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為母法及其配套法規,施工技術規范,這些都在修訂,以及施工過程中經常會改變設計,要特別注意有關場合應得到有效的版本。 工程是大件的一品性特殊的產品,由六個土建分部,四個設備安裝分部組成,各分部中又有分項工程,砼方面有幾個單獨規范(GB50204/GB50164/GBJ107)磚石工程在幾個分部(基礎/主體等)都涉及,施工過程又涉及生產計劃安排、進度統計,施工中的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也是重要的事項,建設行政主管部對些特別強調和監督檢查。 由于工程建設內容多,用一個過程控制程序難以覆蓋,我們認為除要有一個統一的共性的程序外,對10個分部最好要有10個程序。又如鋼筋砼、磚石結構有單獨通用的施工驗收規范,涉及多個分部工程應單獨編程序,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設中特別重要,單獨編程序,以未達到“安全、適宜的工作環境”。 對各個分部編制程序,也便于使應引用的文件/規范和應提供的記錄列出目錄,從而更加明確。 (五)檢驗和試驗 按ISO9001標準,檢驗和試驗包括進貨檢驗、過程檢驗和試驗、最終檢驗和試驗。 前已闡述工程建設系統使用的原材料、設備數量大、類型多,10個分部工程又由多個生產班組進行施工控制,根據工程的特點: a) 進貨檢驗和試驗,對象主要是原材料(水泥、鋼材、木沙石料等)設備(電氣、水工等)執行部門是采購部門,試驗室配合檢驗和試驗,控制“未經檢驗或未經驗證合格的產品不投入使用或加工”,出現不合格品應退貨拒收。 b) 過程、最終檢驗和試驗,對象主要是工序(各分項、分部工程)和最終產品其執行部門是工程項目經理部,由公司工程/技術部門進行檢查管理。除滯后性的沙漿、砼試塊由試驗室按28天標準齡期進行試驗外,工序過程中各分項工程(模板、鋼筋、砼、砌磚、砌石、門窗制作/安裝、玻璃、油漆管道安裝、設備安裝等)是按“三檢制”由施工班組和專職質檢人員檢查,用分項/分部質量檢驗評定表進行質量評定,隱蔽工程除自檢外,建設/監理單位,甚至設計院(如對地基礎)進行復查,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委)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抽查,出現不合格是進行返工返修或讓步接受。 最終檢驗和試驗,其質量評定除施工單位自評,建設/監理復查外最終質量等級要由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核定為準。 基于上述原因檢驗和試驗,應有進貨檢驗和試驗和過程、最終檢驗兩個程序為宜,才便于描述進行覆蓋,利于執行。 (六)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程建設出現質量事故(不合格品)會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事故,以最近8月17日土耳其地震,大多數房屋倒塌,已查明死亡四萬多人,地震是客觀因素,工程質量差,有人認為也是“豆腐渣工程”這是主觀因素。工程質量事故分級評審和處置,重大的國務院方案處理。因此對工程不合格品的處理,首先要界定不合格品的等級分類(一般的/嚴重的/重大的不合格)不同的分類界定不同的評審和處理權限。 (七)搬運、貯存、防護和交付 工程建設土建材料比較笨重又大宗,其搬運和貯存方面尤其是水泥鋼材應加控制,工地上經常可發現水泥破包、地面返潮、堆包過高,沒有采取先進先去,水泥過期結硬影響質量,鋼筋露天堆放銹蝕。建筑產品一般不涉及包裝。建筑產品交付前應注意防護,有的現場管理不善,剛安裝衛生器具就有人“埋地雷”,抹灰的剩余沙漿倒入下水道,使下水道堵塞,粉刷涂料后的墻面踩上腳印,亂寫亂涂,這些不良行為應逐重控制。 (八)服務 根據“標準”要先弄清什么是“在規定有服務要求的情況下” 首先,應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第六十二條 建筑工程實行質量是保修制度”;建設部《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責任制》竣工服務承諾制度;地方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規定(如《廈門市新建商品住宅質量保證書》、《廈門市新建商品住宅全盤說明書》)等執行。 其次,還有業主要求或合同規定的服務要求。 服務要素還要求“對服務的實施、驗證和報告的形成文件的程序”。①服務實施:應按上述“規定有服務要求”執行;②服務的驗證:一方面可用《工程質量處理驗證書》中“用戶對維修質量的意見為依據;另一方面用《工程質量處理確認書》施工單位的內部檢查評定;③服務報告:應定期總結回訪維修服務報告,提供到管理評審,以進行質量改進。 為了更好地進行服務,除政府規定的維修責任期內,要切實做好維修工作外,非責任期內的維修,也應與業主/使用單位協商為其服務。 服務不只是事后的維修服務,事前在招投標合同評審時可采取一標二書,即投標時根據標準,按“合同評審”評定自己滿足標書要求的能力;中標后就業主的標書;設計圖紙提供建議,使其更加完善。 (九)統計技術 我國統計質量管理階段不明顯,比較薄弱。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TQC)時進行“補課”,工程建設系統更是如此。 標準在確定需求中“對確定、控制和驗證過程能力以及產品特性所需的統計技術”其中有三個及物動詞、二個直接賓語組合成六個方面的需求。 工程建設系統的統計技術,首先應對規范有要求的,如(GBJ107 -87)《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5024-9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按數理統計評定砼質量等級。其他如: a) 產品進貨檢驗方面:進貨檢驗和試驗,可應用抽樣檢驗并可對檢測數據應用排列圖、因果分析和對策措施等統計技術。 b) 過程控制方面:對分項、分部工程按抽樣檢查數據可運用排列圖、直方圖、控制圖、因果分析和對策措施等統計技術。 c) 服務方面:對工程回訪存在的問題可運用調查表、排列圖、因果分析和對策措施等統計技術。 d) 質量體系方面:可應用流程圖的程序應盡量用流程圖;內部質量審核結果可運用排列圖、因果分析圖和糾正和預防對策措施等統計技術。 六、結束語 工程建設部門及其產品在質量管理方面是比較特殊的,我們對此經驗不足,一些見解必要有所偏頗,敬請同仁們賜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