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HSE管理體系之我見
2005-10-13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環境和健康(HSE)在中國已經不再陌生。但是,如何推廣HSE管理體系呢?時下,各種觀點、辦法、事跡不斷見諸報端,大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勢。筆者對HSE管理進行了粗淺的探討,也想就此談一下幾個不成熟的觀點,謹供各位同仁參考。
1 HSE管理體系是更好,而不是最好
與傳統管理模式相比,HSE管理體系無疑具有更大的先進性和科學性。這一點早已得到企業及安全管理有識之士的普遍認同。但如果據此斷言HSE管理體系是世界上最先進、最科學的管理模式,又未免過于武斷。我們說HSE管理體系更加先進和科學,是相對于傳統管理理念和方式而言,是“相對論”,而不是“絕對論”;同時,也不應認為傳統管理模式的所有規定、制度及工作程序都不如HSE管理體系的制度、辦法科學。因此,推廣HSE管理體系,必須注意以吸取精華為主,剔除或修改一些不太適宜的部分,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科學。“原汁原味”地引進、照抄、拷貝,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然也不可能得到基層生產人員的擁護和執行。也正是基于這一觀點,各國、各企業HSE管理體系的幾大要素,從數量到內容都不完全相同。如中國石油集團有7個要素、中國石化集團有10個要素、BP阿莫科公司有13個要素,而新加坡一石油公司卻有20余個要素之多。總之,各公司都是按照本企業的需用要自行制定,使之更加適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
2 推廣HSE管理體系是潛移默化,而不是脫胎換骨
推廣HSE管理體系,基本分三大步驟進行:一是引進觀念,宣傳學習;二是編制文件,建立機制;三是按部就班、實施推廣。就目前的推廣情況而言,一部分企業正處于第二階段,另一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進入實施推廣階段。在推廣實施過程中,相當部分人員持“速成”態度,寄希望于一夜之間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但是,當他所希望看到的“速成”未能出現時,又很容易地變成了一個“失敗”論者,認為HSE管理體系是一種形式,只具有華而不實的外表,缺乏實用性,“中看不中吃”等。
HSE管理體系不僅具有華美的外表,同時更具其獨有的先進性和科學性。但推廣HSE管理體系,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因為,多少年安全管理理念和方式所形成的“慣性”,不可避免地會對HSE體系推廣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這種影響經過一定時間,必然會發生分化:部分上升為HSE管理體系的支撐因素;部分自動地退出舞臺,最后自動消亡。
例如:一個基層隊在第一次、第二次編制工作計劃書、作業指導書和檢查表時,采取抄襲、拷貝等辦法來“比著葫蘆畫瓢”,固然不應該加以提倡、鼓勵,但也不應該為此而過分憂慮,更無必要嚴加制止。因為這種“應付”,至少說明該基層隊已經或正在接受HSE管理理念和方法,知道不如此“應付”便意味著隊伍和自身的生存困難。多次“應付”之后,抄襲而來的東西便會不知不覺地慢慢“升華”,管理方法和精神風貌便會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并最終變成自覺行動。那種寄希望于一夜之間徹底拋棄傳統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影響,使基層生產隊從精神面貌到作業方式都有一個脫胎換骨式改變的想法,無疑是一種奢望。
3 HSE管理體系與傳統管理方法是互為支持,而不是互為排斥
推行HSE管理體系,是令人頭痛的是如何面對和處理傳統管理方法和HSE管理模式之間的差異。在運行初期,這一問題更是無法回避。“傳統管理方法是對HSE管理體系的支持,要充分做到有機融合”,這句話是推行初期最為流行的“口頭禪”。但是具體到一個問題時,又總有手足無措之感,有些人甚至認為完全是“兩張皮”,無法做到有機融合。
HSE管理體系是一種管理的機制,而一種機制的運行,離不開各種制度、規定作為運行的支撐,尤其是試運行初期,這一“支撐”作用更加重要。所以,抓好現有的安全管理規定、制度、標準,就是在推廣HSE管理體系。當然,這種觀點并不是說傳統的管理規定、制度、標準不可更改或廢止。凡是實踐檢驗證明已經過時的、落后的、科學性差的制度、辦法、必須堅決予以淘汰,否則勢必有害于HSE管理體系的培育、發展和運行。筆者認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要做到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嚴考核,沒有必要過于考慮這一措施究竟是HSE管理取向,還是傳統管理方式取向。從點點滴滴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從每次微小的量變,最終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升華”,HSE管理體系的推廣便會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