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流程中,內審及管理評審工作應在()階段完成。
A.策劃與準備階段B.體系文件編寫階段
C.體系文件試運行階段D.第三方審核認證階段
2.大模板不按規范正確存放易導致()事故。
A.高處墜落B.起重傷害
C.坍塌D.物體打擊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要素中,()屬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要素。 來源:考試大
A.文件B.目標
C.運行控制D.溝通和協調
E.結構和職責
三、案例題
[案例1]
某建筑公司承接了舊城區市政排水管網的更新改造工程。2001年9月19,在給管溝進行人工清槽時,由于未執行安全技術規范,造成長約l0m的溝壁坍塌,5名在溝底作業的民工被埋壓,經搶救4人脫險,1人死亡。經事故調查,在該項目工程施工中,嚴重違反《施工現場安全防護基本標準》的有關規定,對開挖的溝槽沒有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范,進行放坡或支護;制定的安全技術措施沒有實用性,導致施工人員在具體施工中無章可循,冒險蠻干;在監督檢查工作中失察,未能及時發現和制止施工人員的違章行為,造成事故發生。
問題:
(1)試分析這起事故發生的原因。
(2)請說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流程。
(3)職業健康安全事故分為哪幾類?
(4)何謂職業傷害事故?按事故后果嚴重程度可分為哪幾類?
[案例2]
某大廈建筑面積約26700m2,框架—剪力墻結構箱形基礎,地上12層,地下2層。民工甲和兩名電焊工在10層進行鋼筋對焊埋弧焊作業時,甲右手拿起焊把鉗正要往鋼筋對接處連接電焊機的二次電源時,不慎觸及到焊鉗的裸露部分致使觸電倒地。焊工乙見此情景,立即拉開了民工甲手中握著的焊把鉗,使甲脫離帶電體,但由于甲中午喝過酒,加劇了心臟承受力,送醫院后經搶救無效死亡。
問題:
(1)請簡要分析這起事故發生的原因。
(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要素和輔助性要素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策劃內容包括哪些?
[案例3]
某建筑公司承建某住宅工程。砌筑A組在東北墻角10m高處砌外墻,砌筑B組在東墻南側砌自行車存放棚。上料井架設在樓南墻側。A組工人張某運磚時,將高出車幫的一車磚推到砌筑B組上空拐彎處,車輪被腳手板縫隙卡住,手推車前傾,幾塊磚連續墜落下來,擊中下面工作的砌筑工王某頭部,將安全帽打掉后,又擊傷左前額,人院搶救無效死亡。
問題:
(1)試簡要分析這起事故發生的原因。
(2)企業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的內容要滿足一個框架和三個承諾的要求,分別指什么?
(3)建筑企業常見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哪些?可導致何種事故?
(4)企業職業健康安全初始狀態評審報告的內容有哪些?
[案例4]
某建筑物為5A智能型寫字樓,總建筑面積86520.6m2,框筒結構樁箱復合基礎,基坑深約12m.5名建筑工人在做地下防水時,由于通風不良,導致作業面苯和汽油濃度急劇增高而發生中毒。較重的出現意識模糊、呼吸困難,呈現出明顯的躁動不安,經緊急搶救后,逐漸恢復健康。
問題:
(1)本次事故是由于中毒引起的安全事故,那么《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中所劃分的16類事故是哪些?
(2)職工發生職業健康安全事故后,哪些情況可以認定為工傷?哪些情況可以視同工傷?
(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17個要素分別是什么?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流程和運用習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2.D
二、多項選擇題
1.B、C、E
三、案例題
[案例1]答:
(1)這起事故發生的原因是:
①施工人員違反操作規程,溝槽沒有放坡,沒有進行支護,且溝上沿推土未達到安全距離,溝壁受側壓力作用倒塌。
②未履行勞務用工管理職責,對施工人員未進行安全培訓教育。
③對施工現場監督檢查不力,制定的技術措施和安全技術交底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
④安全檢查不到位,沒有發現事故隱患。
(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流程是:
①策劃與準備階段:領導決策與準備;人員培訓;初始評審;制定方針、目標及環境管理方案;體系文件策劃。
②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編寫階段。
③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試運行階段:a.體系試運行;b.內審及管理評審;c.模擬審核。
④第三方審核認證階段:a.認證審核準備;b.認證審核;c.頒發證書。
(3)職業健康安全事故分兩大類型,即職業傷害事故與職業病。
(4)職業傷害事故是指因生產過程及工作原因或與其相關的其他原因造成的傷亡事故。
按事故后果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重大傷亡事故、特大傷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事故等6類。
[案例2]答:
(1)這起事故發生的原因是:
①民工甲安全防護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不強,沒有穿戴絕緣鞋和手套,酒后作業使用漏電焊鉗。
②埋弧焊班長對作業工具的安全狀況檢查不認真,對民工甲的違章行為和使用漏電的電焊把鉗子,沒有采取措施。
③項目經理部主管生產的副經理對埋弧焊作業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檢查不及時,整改不徹底,制度落實不力。
(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要素包括:①職業健康安全方針;②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③法規和其他要求;④目標;⑤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⑥結構和職責;⑦運行控制;⑧績效測量和監視;⑨審核;⑩管理評審,共10個要素。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輔助性要素包括:①培訓、意識和能力;②協商和溝通;③文件;④文件和資料控制;⑤應急準備和響應;⑥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⑦記錄和記錄管理,共7個要素。
(3)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策劃的具體內容為:職業安全健康方針的制定;職業安全健康目標的確定、管理方案的確定;確定組織機構、職責與資源;體系主要要素的策劃。
[案例3]答:
(1)這起事故發生的原因是:
①在交叉作業安全防護方面考慮不周,A組運磚路線與B組作業面交叉,無可靠的防護措施,安全交底不清。
②腳手板鋪設不符合要求,有隱患。
③裝車過滿。
④未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⑤安全檢查未查出隱患。
(2)一個框架:提供建立和評審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和指標的框架。
二個承諾是:遵行法律、法規的承諾;遵循可持續改進的承諾;堅持事故預防、保護員工健康的承諾。
(3)建筑企業常見的主要危險因素及可導致的事故有:
①洞口防護不到位、其他安全防護缺陷、人違章操作,可導致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
②電危害(物理性危險因素)、人違章操作(行為性危險因素),可導致觸電、火災等;
③大模板不按規范正確存放等違章作業,可導致物體打擊等;
④化學危險品未按規定正確存放等違章作業,可導致火災、爆炸等;
⑤架子搭設作業不規范,可導致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
⑥現場料架不規范,可導致物體打擊等。
(4)企業職業健康安全初始狀態評審報告的內容有:
①初始狀態評審目的、范圍;
②組織的基本情況;
③初始狀態評審的程序和方法;
④危險源辨識、安全風險評價;
⑤組織現有管理制度評審狀況和遵循的情況;
⑥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其他要求遵循情況評價;
⑦以往的事故分析;
⑧建立管理體系具備的條件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⑨提出組織制定方針和目標、指標框架的建議。
[案例4]答:
(1)《企業職I傷亡事故分類》中所劃分的16類事故有: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放炮、火藥爆炸、化學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物理傷害等事故。
(2)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①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②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③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④患職業病的;
⑤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⑦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①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h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②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③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舊傷復發的。
(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17個要素分別是:
①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②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
③法規和其他要求;
④目標;
⑤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⑥結構和職責;
⑦培訓、意識和能力;
⑧協商和溝通;
⑨文件;
⑩文件和資料控制;
⑾運行控制;
⑿應急準備和響應;
⒀績效測量和監視;
⒁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
⒂記錄和記錄管理;
⒃審核;
⒄管理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