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安全生產大盤點之綜述篇
煤礦
從國家安監局的統計數字看,2004年的煤礦安全生產比2003年有較大進步,死亡人數從6424下降到6009,煤炭百萬噸死亡率從3.82下降到3.1。但是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頻發勢頭沒有得到有效遏止,2004年這類煤礦事故共發生41起,只占事故總起數的1.06%;然而死亡人數卻達到了979人,占事故總死亡人數的16.3%。
在為煤礦安全總體形勢轉好感到欣慰的同時,我們也憂心地看到,在前進的步伐中也存在不和諧的步調。一是煤礦事故有從“鄉鎮小煤礦小災”到“國有大煤礦大災”的發展趨勢。全國開展整治關閉小煤礦工作以來,小煤礦安全生產狀況有明顯好轉。但國有大煤礦卻頻發事故。2004年發生事故的百興煤礦、鄭煤集團超化礦、山西梁家河煤礦、北京大安山煤礦、鄭州大平煤礦、銅川陳家山煤礦等都是國有大煤礦。二是今年各煤礦超能力生產現象比較普遍。國家安監局局長王顯政2004年12月13日在安監局視頻調度會上嚴肅指出:“今年煤礦發生的幾起特別重大瓦斯事故,都與超能力生產有關。”其中,陳家山煤礦超核定能力生產的例子被點了出來。
石油化工
2004年石油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形勢相對比較穩定。在吸取中石油“12·23”特大井噴事故的教訓后,各石油化工企業,特別是中石化集團、中石油集團所屬企業,安全生產情況普遍較好。
2004年石油化工行業共發生2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分別是2月22日發生在河北新光化工有限公司的爆炸事故(13人死亡)和5月11日發生在山東臨沂市莒南縣阜豐發酵公司生物工程園的酒精罐爆炸事故(11人死亡);發生一次死亡3至9人的重大事故有20起,共造成80人死亡。
2004年石油化工行業最突出的安全生產問題是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眾多,特別是一些建在城市中的化工廠有毒氣體泄漏,給城市居民的安全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威脅。其中最為典型的是4月16日發生在重慶天原化工總廠的氯氣泄漏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15萬人被迫轉移疏散,對附近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巨大影響。
冶金
2004年的冶金行業安全生產特大事故不多,但事故總量有上升的趨勢。2004年全年的具體統計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根據國家安監局對2004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截至2004年6月30日,全國冶金行業發生事故174起,死亡137人,同比分別上升了10.1%和15.1%,增長幅度不小。
來自全國大鋼企業安全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1到11月,大鋼安全協會所屬37家大型鋼鐵企業傷亡事故1309起,死亡57人,重傷81人,輕傷1220人。其中造成人員死亡的安全生產事故為5起。
看來,全國大型鋼鐵企業2004年安全生產情況比較穩定,冶金行業安全生產問題主要集中在中小冶金企業。
建筑
2004年建筑行業安全生產形勢呈現好轉趨向,但重特大事故仍然時有發生。據建設部的統計,截至2004年11月30日,全國共發生建筑施工事故990起、死亡1161人,事故起數與死亡人數同比下降了16.17%和16.59%。其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1起,死亡170人,同比下降了4.65%和14.14%。而據國家安監局的統計,2004年建筑領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有2起,死亡33人,同比減少3起、42人。
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安全監督處張強告訴記者,2004年建設部通過制度創新,制定了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制度,建立了安全生產聯絡員制度、預警制度和形勢分析制度等多項制度,通過層級督查安全生產,組織編制各類應急預案,安全生產取得了一定成效,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金屬和非金屬礦
2004年全國金屬和非金屬礦安全生產顯得不平靜,特別是造成70人遇難的河北沙河井下火災事故,影響惡劣。雖然從國家安監局的統計數據看,金屬和非金屬礦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只有4起,106人死亡,起數與去年持平,死亡人數下降了184人,降幅達到了63.4%。
記者從國家安監局網站搜索到53起一次死亡3到9人的重大金屬與非金屬礦山事故,共有194人死亡。通過對這53起事故的統計分析發現,九成多事故集中在鐵礦、采石場和金礦,分別是13起、23起、13起,占總起數的24.5%、43.4%和24.5%。
從這53起事故反映的情況來看,發生事故的多是小礦,濫采亂挖問題最為嚴重。有許多事故礦井還是無證開采,這在采石場事故中表現突出。沙河礦難中的李生文聯辦鐵礦、白塔鎮二鐵礦等五個鐵礦,竟然在井下相互連通,嚴重違反了有關安全生產規定,這種五個礦連通的現象并非一朝一夕的濫采亂挖,而是長期濫采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