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風橋、 風硐
為了將送入井下的風流保質保量地輸送到各用風地點,必須在井下設置一系列用來引導、遮擋和控制風流的通風設施,這類通風設施稱為通風構筑物。
根據用途的不同,通風構筑物可分為兩大類:通過風溜的構筑物,如風硐、風橋和調節風窗等;遮擋風流的構筑物,如風門、風墻和通風機井口密閉裝置等。
風橋 風橋是用來隔開兩股相互交叉的進、回風流的構筑物。根據通過風量大小的不同,其結構型式有三種,即繞道式風橋、混凝土風橋和鐵風筒風橋。當通過風量超過20立方米/秒時,宜采用繞道式風橋;通過風量小于20立方米/秒時,可選用混凝土風橋;通過風量較小時,可采用鐵風筒風橋。
風硐 風硐是連接回風井和主要通風機的通風構筑物由于通過風硐的風量是礦井總風量,所以建筑時壁面必須十分光滑;拐彎要平緩,斷面不宜過小,以減小通風阻力。
為防止檢查人員和工具等掉入風井中,風井與風硐聯接.處應設置柵欄,另外在距主要通風機吸風口1~2米處的風硐中也必須安設保護柵欄,以防臟物吸入通風機。
對上述通風構筑物的基本要求是:結構嚴密,不漏風,表面光滑,阻力小,還要堅固耐用。
風橋是用來隔開兩股相互交叉的進、 回風流的構筑物。
通過風量超過20立方米/秒時,宜采用繞道式風橋;
通過風量小于20立方米/秒時,可選用混凝土風橋
二、 風墻、 風門
風墻 風墻是切斷風流或封閉采空區、防止風流泄漏和瓦斯向生產巷道擴散的構筑物。風墻,又叫密閉。
風墻分臨時的和永久的兩種。臨時風墻一般用帆布、木材等材料修筑;永久風墻用磚或料石砌筑。風墻必須嚴密不漏風,應設在頂板壓力小且巖層穩定的地點,建筑時墻垛需深入巷道周圍的巖石或煤層內(一般在巖層中建筑時其厚度不應小于o.5米,在煤層中其厚度不應小于1米);用磚或料石砌筑時要勾縫、抹面;墻體上應預留測氣孔以便掌握墻內的氣體成分變化情況;當被遮斷的巷道中有涌水時,應設放水管以排出積水。放水管可制成“U”形,以利用水封防止漏風。
風門 在既需要遮斷風流又需要行人和運輸的巷道中,可設置風門。風門有木制的、鐵制的及木板外再包鐵皮的幾種。木制風門使用最廣。普通風門,一般用人力開啟,依靠風門的自重自行關閉。在運輸繁忙地區可采用自動風門,自動風門有撞桿式、電動式、氣動式和水動式等。撞桿式自動”風門使用較普遍。
風門的結構有單扇門和雙扇門兩種。為了防止漏風,門扇板縫接合要嚴密,門框邊緣要釘軟橡皮帶。
風門一般不應少于兩道,兩道風門之間的距離,對機車運輸巷道不應小于一列車的最大長度,對人行巷道不小于10米。
風墻必須嚴密不漏風,應設在巖層移定、頂板壓力小的地點。
風門一般不應少于兩道,兩道風門之間要相隔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