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械安全形勢
•國家安全生產形勢簡述
•當前起重機事故還屬于高發期
•機械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1.國家安全生產形勢簡述
•95年以來每年全國安全生產事故死亡10萬以上,每年有上升趨勢。04年死亡13.6萬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10,6萬人,礦山事故1萬多人,其他事故約2萬人左右;傷殘70萬人;約20萬人得職業病;大數為事故直接受害100萬人,涉及100萬個家庭,直接影響300萬人,20年將直接影響6000萬人。
、艊野踩a形勢
•04年安全事故直接損失2500億人民幣,占國家GDP的2個百分點。
•05年上半年中國礦工死亡2672人 ,7、8月發生重特大事故67起死亡1062人。04年中國煤產量占世界33.2%死亡人數占世界的80%;中國每百萬噸死亡率為3.96,美國是0.039,印度是0.42,俄羅斯是0.34,南非是0.13。
、茋野踩a形勢
•引起國家高度重視,采取了各種措施(組織、技術、資金、行政、制度、法律等);
•情況有所好轉,但形勢依然嚴峻。
2.當前起重機械事故屬于高發期
•2002年全國起重機械事故125起,其中建筑工程工地77起。當年19起特種設備重大事故中起重機事故11起(指死亡3人及以上),其中安裝2起,拆卸1起,頂升2起,使用3起,其他3起,共死亡38人。
•2003年1月中關村科貿中心工地建筑塔機拆卸傾翻事故,中斷道路交通兩小時;3月安徽徽黃高速公路16標段工地塔機倒塌8人死亡,4人重傷。03、04年機械事故具體數字不祥,但并不樂觀,估計事故略有回落。
、女斍捌鹬貦C械事故屬于高發期
•據不完全統計塔機事故率:99年3.9‰,00年4.2‰,01年4.75‰,02年5.3‰,比起歐盟國家在1‰以下,差距很大。
•電建系統:02年安裝上海浦東造船廠600噸龍門起重機垮塌造成36人死亡;03年上海石洞口電廠工地拆卸30噸龍門吊垮塌事故造成2死6傷;江西抱子石水電站50噸履帶吊傾覆造成1人死亡;甘肅平涼電廠磨煤機料斗吊裝,吊耳開焊造成死亡1人;山東濟寧運河電廠拆卸水塔升降平臺,一側結構斷裂造成7人死亡;浙江桐柏抽水蓄能電站斜井施工的卷揚機升降平臺,一卷揚機卷筒擋板根部開裂,造成2死4傷等。
、飘斍捌鹬貦C械事故屬于高發期
•其實遠不止如此,近兩年來,如天津大港、山東維坊、山西榆社、陜西韓城、山西河津、廣西合山、江蘇太倉等電廠工地發生多起大型履帶起重機傾翻事故;石洞口、黔北電建工地龍門吊倒塌事故;常州電廠卷揚機事故、拉谷水電站門座吊傾翻事故、昆明電廠行車事故、鄭州電建工地龍門吊倒塌事故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嚴重,不一一例舉。
3.機械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施工企業工程任務多,人力和機械資源相對短缺,外包隊和外包工增多,外租機械增多,以包代管現象增多;新舊機械并存,新機械安全使用性能了解不足,舊機械老化嚴重。
•有的工程低價中標,安全投入不足,盡量減少施工管理人員,降低成本。
•工期壓縮、搶進度和短期行為思想。
•機械安全管理認識不足,責任和監管不到位。
、艡C械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施工企業內部改革的影響——精簡機構和人員、職能下放和管理不順、管理不規范。
•對機械安全法規學習不夠。
•新人增多項目法施工如何管好機械安全知識貧乏,經驗不足。
•老舊機械增多檢修和管理不善,成本觀念增強
•有的業主、監理要求、監管不嚴等-重視不夠、認識不足、不知如何管和無專業人才。
二、事故案例中的教訓
•陜西渭河現場龍門吊事故
•河北衡水現場龍門吊事故
•上海石洞口現場龍門吊事故
•黑龍江七臺河現場塔機事故
•云南宣威現場塔機事故
•山西河津現場履帶吊事故
•內蒙準格爾塔機事故
•拉谷現場門座吊事故
•昆明行車事故
•鄭州龍門吊事故
1.電建工地機械管理現狀
•機械安全目標空洞、無考核約束和激勵
•人員持證概念不清
•機械安拆作業指導書審查不嚴
•機械進場把關松懈
•體系網絡不能發揮作用
•以租代管、以包代管
•機械安全形勢分析判斷不足、法規學習不夠
•新老機械并存、認識和知識欠缺等
三、法規要求
•國家安全生產法對所有生產經營企業提出了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負責的要求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明確了項目法人在工程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和核心作用——項目法人對建設管理目標的確定,對建設隊伍、技術、設備和材料的選擇取向,以及安全管理的思想,直接影響工程建設目標的實現和施工單位現場安全管理的理念;項目法人的行為在整個建設活動中是否規范,是影響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
•對監理明確提出了對工程建設安全生產承擔監理責任;并對現場的施工機械租賃、安裝、檢驗、使用從資質、資格、機械安全技術狀況提出了明確要求。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及有關細則對特種設備的制造、試驗、檢驗、安裝、改造、維修和人員取證提出了更具體的規定。
•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保養、檢驗、形式試驗機構的資質認可。
•特種設備評審、操作、安裝、維修、改造、檢驗、型式試驗及特殊工種人員培訓取證。
(一)一些模糊認識
•特殊工種證件不能代替從事特種設備的專業證。
•從事汽機房行車及其他廠房中的起重機械人員也須取證。
•廠房中的特種設備安裝完成后,建設方的質量驗收不是最終驗收,必須驗收取證后才算安裝合格、合法。
•對起重機械的安裝人員要求(除力工外)全員取證。
•起重機每次安裝都要取證和告知
•有證起重機不一定就合格
•自檢人員的證件要求
•型式試驗和特殊提升裝置
四、項目法人的機械安全管理
(一)基本要點
(二)體系網絡
。ㄈ⿳徫回熑
(四)制度建設
(五)資料存檔
。ㄒ唬┗疽c
把“四(五關)”和一“控制”——原則是管工程必須管安全
•機械進場準入關
•機械隊伍、人員準入關
•機械方案審查關
•機械安全檢查整改關
•(施工隊伍自身的管理關)
•重要機械作業的過程安全控制——重要吊裝、關鍵安拆過程、負荷試驗等
(二)體系網絡
體系的組成——
•機械安全網絡——定人、定崗(組織機構人員確定)
•目標和各級崗位責任——(職責和責任制確定)
•管理制度——(辦法、程序、考核運作機制確定)
•培訓內容——(安全教育、持證上崗、能力資格確定)
•安全活動——(會議、檢查、評比等)
•機械安全網絡——定人、定崗(組織機構人員確定)
•目標和各級崗位責任——(職責和責任制確定)
•管理制度——(辦法、程序、考核運作機制確定)
•培訓內容——(安全教育、持證上崗、能力資格確定)
•安全活動——(會議、檢查、評比等)
•機械安全網絡專業性、技術性比較強,可能不只是安監人員就可以替代,應該是機械專業人員(或機械員),它應是工程安全體系的分支或補充。
•項目法人-分管領導-安監部門領導和主管(或部門分管領導和專工)-監理領導-(或總監)-各施工項目部經理-分管經理-機械管理科室領導和專工-機械使用單位領導-機械員
•形成網絡框圖充分和發揮各級人員的作用。
。ㄈ⿳徫回熑
1.項目法人安監部門機械安全職責:
•負責貫徹落實機械安全法規和上級有關規定并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和領導要求編寫管理制度或細則。
•負責施工機械準入安全。
•負責機械人員資格保證和機械隊伍資質確認。
•負責重要機械作業方案審查。
•熟悉主要機械現場分布和監督檢查機械安全狀況。
•掌握各施工隊伍(施工項目部)機械安全管理情況并監督、指導、促進。
•負責本工程機械安全工作評比、評價、考核、獎罰、通報、會議。
•負責或參與機械事故調查處理和上報。
2.工程監理機械安全職責:
•負責具體實施項目法人機械安全管理的要求,制定工作程序和細則。
•負責具體審查和驗查(抽查主要機械和特種設備)準入機械狀況,并登記造冊,留存安全合格證復印件。
•負責具體審查機械隊伍和人員的資質資格,并登記造冊,留存證件復印件。
•負責審查重要機械作業方案、措施,登記造冊,留存復印件。
•參與機械重要作業(安拆關鍵工序、大件吊裝、雙機塔吊、負荷試驗、正規檢驗、特殊作業等)等過程安全監控,并作好記錄。
•負責或參與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機械安全督察,負責對機械違章、缺陷下達停止、整改處罰等單據(令),并負責驗收整改,留存記錄。
•參與機械事故處理及有關機械安全技術問題討論研究實施。
•負責機械安全監督監控資料的匯總、整理和管理。
3.項目法人(經理)責任
•負責領導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機械安全法規和上級要求,領導制定本工程項目的機械安全目標,并對實現目標負責。
•負責批準建立項目法人的機械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級機械安全崗位責任制,并組織考核。
•定期主持機械安全會議,對機械安全重大問題做出決策。
項目法人安監部責任
•全面履行機械安全管理職責,確保機械安全目標的完成。
•指導和考核工程監理機械安全管理制度的實施。
4.工程監理的責任
•具體實施機械安全控制,細化目標和指標考核,確保機械安全目標實現。
•具體負責定期分析研究現場機械安全狀況并改進工作。
•具體負責機械安全資料的管理和定期向項目法人安監部匯報工作,并提出建議。
•認真履行機械監理職責,接受法人監督指導。
(四)制度建設
1.機械安全管理制度中至少應包括如下制度:
•機械進場準入制度(包括整機和散裝待安裝機械)——準入條件(標準)、準入告知和驗收(施工項目部或監理)、記錄、登記、上報監理,備案以及首次驗收不合格的處理和二次驗收等工作程序(包括外賃機械)。
•起重機械有關人員(包括安拆維修隊伍)準入制度——準入條件、準入告知和審查(施工項目部)、登記造冊、上報監理二次審查、登記備案等工作程序及不符合人員的處理辦法。
(四)制度建設
•機械方案審查制度(重要安拆、吊裝、運輸等方案措施審查、備案)——編寫要求、送審程序、實施要求、及需修改的二次審查、留存。
•機械安全檢查制度——對各級制定檢查制度的要求、檢查方式(日常巡檢、月檢、專項抽查、旁站監理、安全性評價等)、檢查人員組成、檢查時間、檢查范圍和內容、檢查標準和記錄、檢查小結和處理結果、整改驗收(期限和結論)。
。ㄋ模┲贫冉ㄔO
•機械管理考核和獎罰制度——獎罰和考核標準、執行程序。
•機械設備和人員退場制度——退場告知要求、退場手續辦理。
•機械故障維修停機告知制度——計劃維護維修停機告知審批、突發故障檢修告知審查及措施審批。
•機械事故調查處理制度——機械事故等級劃分、未遂事故、事故處理權限、事故上報和調查處理程序。
(四)制度建設
•資料管理制度(確定內容、收集編目、歸類整理、存檔借閱)
•特殊情況應急預案(風害、碰撞、倒塌等)——可能發生重大機械事故的類型、可能造成的損失和傷害、應急組織和分工、應急所需車輛、設備、器材、通訊聯系方法、救援措施和工作程序、演練計劃等。
。ㄎ澹┵Y料管理
•具備相應的行政法規和常用的技術法規
•體系網絡圖、崗位責任制、管理制度。
•進場機械臺帳(或記錄)機械合格證復印件、正規檢驗報告書、負荷試驗報告。
•進場機械人員臺帳(或登記表)、資格證件復印件。
•機械安拆作業指導書(和其他重要方案措施)復印件、審批頁。
五、主要工作程序
•機械準入驗收程序——
一般機械(整機):機械使用單位告知施工項目部,機械使用單位和施工項目部共同驗收(合格準入進場,不合格退場或限期現場維修、二次驗收),登記造冊,上報監理,監理抽驗登記,不合格作出處理結論,二次驗收登記。
1.主要特種設備(整機):機械使用單位告知施工項目部、施工項目部告知監理,三方共同驗收(并帶有正規檢驗合格證),合格準入登記,不合格退場或限期現場維修、二次驗收;合格但無合格證或合格證過期,施工項目部聯系正規檢驗,檢驗合格取證后算正式驗收、登記。
2.散件(待安裝)特種設備:機械安裝單位告知施工項目部,指定存放位置(或安裝位置),施工項目部告知監理,三方共同檢驗結構零部件情況、提出維修和安裝意見,安裝單位消缺后,三方再次驗收(新機可能無此問題),安裝取證后,施工項目部、監理正式驗收登記。
注意:老舊機械的其他要求;
新型機械的有關證件要求和質量問題;
有的施工項目部發準入證、有的監理發準入證。
•機械人員準入登記程序——(5種人員)
、乓话銠C械人員:告知施工項目部,查驗資格證件,登記造冊并留存證件復印件,上報監理,監理抽檢復查,不符合要求不準上崗作業或限期培訓取證。
、瓢惭b維修人員:除告知登記外,要和作業指導書中提出的人員名單對照,不附要對作業指導書進行修改。(證件不能代用,全部人員取證)
注意:安裝維修人員容易出現告知、作業指導書、實際作業三項不符情況;
凡屬國家規定發資格證都應有相應資格證,一般機械操作人員應有省公司以上單位的證件。
•作業指導書審查程序——安拆前遞交施工項目部,施工項目部會審簽署后,遞交監理,監理審查和簽署后(留底登記),返回施工項目部、施工項目部留底返給安裝單位實施。凡各級審查提出需修改補充的意見,必須二次復審。
注意:實施中凡是有人員變動、措施、方法、工藝的變動必須有另外書面說明并經重審。
要點:編制依據、明確人員數量和崗位責任、工藝標準、安全措施、全員交底簽字
•月檢應在基層月檢結果上報的基礎上進行
•發出通知、組織人員、框定檢查范圍、明確檢查內容和標準、實施檢查、做好記錄、總結通報(處理結果)、整改驗收
•機械退場、人員退場、機械維修停工批復和維修后驗收、機械安全體系建立都應有相應的工作程序。
•機械登記欄目:機械編號、機械名稱、規格型號、能力、制造廠、出廠日期、驗收準入日期、退場日期、準用證號(合格證號)、工作區域、備注等。(流動出入證問題)
•人員登記欄目:姓名、年齡 、性別、從事作業種類、資格證號、有效期、準入日期、退場日期、備注等。
3.機械設備進場條件
•機容機貌干凈、整潔;
•主要受力構件不得變形、損傷或銹蝕超限;
•安全保護裝置齊全、靈敏、可靠;
•各部件連接不得有松動、裂紋;
•零部件不得銹蝕、磨損超限;
•不得有漏電現象;
•機械性能、出力不能低于銘牌(或說明書)的80%;
•特種設備應有安全準用證(或檢驗合格證);
4.機械設備進場條件
•主要機構不得有異響、噪音和不正常振動;
•登機梯子、欄桿、平臺、走道、罩蓋等齊全、標準、有效,操作室符合5。安全規程要求;
•油、水、氣不得嚴重泄露;
•潤滑部位良好,不缺油或不缺油嘴、油杯、油尺等;
•各種儀表齊全有效,無缺損、破碎;
•液壓系統和元件必須正常、有效和完好;
6.機械設備進場條件
•購置、租賃機械應有出廠合格證和說明書、資質和規定部件的型式試驗合格證書;
•自制機械應有有資質單位的鑒定書或核算報告;
•各種機械應有安全操作規程、運行記錄和責任人等標識。
機具進場條件
•主要結構外觀不得有超限變形、缺陷和損傷;
•零部件銹蝕、磨損不得超限;
•連接部位焊縫、螺栓可靠,不得有裂紋、缺陷或尺寸不符、松動等;
•潤滑良好,不得嚴重泄露;
•有產品合格證
•有抽樣試驗報告等。
六、作業指導書和班組交底的規范化
1.作業指導書的規范化(編制、審查、作業依據)
•概況介紹
•編制依據(說明書、技術法規、行政法規)
•進度計劃
•工程準備(人員、設備、工具材料、儀器)
•工藝工序過程(工藝標準)
•安全措施(辯識評價)
•附圖計算
•負荷試驗報告(空載、有載、超載、檢查)
•交底簽字(分清工種、全員簽字)
2.概況介紹
•安拆機械規格型號、制造廠、出廠日期、使用年限、安拆次數、大修和事故情況、;
•本次使用工況(如塔式主副臂長度、起吊高度范圍、使用幅度范圍等)、3。主要用途;
•安拆位置、周圍環境、基礎軌道情況、當地氣候;
•原取安全準用證期限和編號、新取證要求;
•安拆前檢查情況和缺陷處理;
•其他注意事項。
4.編制依據
•本機使用安裝說明書、相關圖紙和技術資料;
•本公司規程、制度要求和經驗資料;
•相關行政法規(國家、行業的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規定及有關細則文件、國家電力公司和建設部有關規定等)
•相關技術法規(國家、行業的一些相應標準等)
進度計劃
•開工準備時間和培訓時間;
•重要工序時間;
•部件過程和整機自檢時間;
•機動時間;
•負荷試驗時間;
•正規檢驗時間;
•交付使用時間等。
5.工程準備
•人員準備:主要負責人、指揮人、技術員、安監員、質量檢驗員、司機、起重工、機械工(鉗工、鉚工)電工、電、火焊工、架子工、力工等(姓名、年齡、工種、主要職責范圍,各工種人數和總人數);
•機具準備:所使用的起重機械、運輸車輛、工器具,如焊機、起重機、卷揚機、滑車、力矩扳手、大錘、榔頭、其他工具等(規格、型號、數量、工況、狀態,特種設備要具有安全準用證編號;
6.工程準備
•材料準備:道木、鉛絲、焊條、棉紗、油料、砂紙、麻繩、氧氣、乙炔、鋼絲繩等(規格、數量,檢驗合格);
•測量儀器準備:經緯儀、水平儀、萬能表、電阻表、游標卡尺、百分表、溫度計、轉速表、鋼板尺、振動儀、鉛錘、細鋼絲等(規格、精度、數量、有效校驗日期);
7.工程準備
•培訓準備:時間、地點、人數(要求參與安拆全體人員參加)、授課人、培訓內容(作業指導書和編寫依據的有關重點內容);
•零部件重量表(實際吊裝部件);
•高強度螺栓扭矩表(螺栓規格、尺寸、連接部位、扭矩)。
•以上準備的內容都可列表說明。
8.工藝工序過程
•按實際安拆工序分步編寫(例如DBQ軌道塔機:從地基軌道、行走臺車、門架、平臺、回轉支承;各卷揚機構、扳起架、主副臂桿、主副撐臂、變幅、起升機構滑輪繩索等);
•關鍵工序詳細編寫(如扳起式塔機的扳起和放倒、自升式塔機的頂升加減節及平衡過程、龍門起重機的立腿和拆腿及安拆橫梁等工序過程);
•每道工序應有質量驗收標準。
9.安全措施
•一般安全要求;
•危險點分析辯識和特殊安全要求;
•安全措施和監控安排。
•建議使用LCE法列表進行危害辯識和風險評價。
10.附圖計算
•盡量使用圖示說明;
•如雙機塔吊、附設攔風繩、地錨、增設臨時支架、使用卷揚機輔助,不僅要有圖示還應有計算說明。
11.負荷試驗
•空載試驗
•載荷試驗(某一額定載荷最大幅度和某一幅度的最大額定起重量的動載試驗);
•超載試驗(靜載125%試驗,動載110%試驗)(現場無條件時,可根據現場使用最大起重量來選取試驗);
•各種試驗對各機構、零部件及操縱性能檢驗情況說明;
•要設計一定的記錄表格,形成負荷試驗報告。
12.交底簽字
•作業指導書除了應設審批欄,還應設交底簽字欄;
•應有交底人簽字和被交底人簽字;
•要求全員簽字(凡參與作業的人員都要交底,凡聽到交底的人都要簽字并分清工種,以表明交底無遺漏,聽的人全明白和全聽懂了;不得只有少數人以代表性簽字)。
13.班組日記錄(交底)
•當日工作內容、范圍(計劃工作量)——主要描述 what(干什么),where(在哪里干),when(什么時間干),why(為什么干);
•人員數量和分工(所需工種和人員)——主要描述who(誰來干),how many(多少人來干);
•使用的物質(明確責任人)——主要描述tool(工具)、material(材料)、mechanical(機械)、equipment(設備)、instrument(儀器),它們的規格、數量、品質、精度、狀態等;
14.班組日記錄(交底)
•工序、工藝交底(詳細交底)——主要描述how(怎樣干),way(采用什么辦法和標準干);
•安全措施交底(危險點辯識、個人防護、措施和監護)——主要描述safety(有哪些危險點,如何防護),know(全部交代清楚了沒有,全體作業人員聽懂了沒有);
15.班組日記錄(交底)
•當日工作小結——主要描述how about(干的怎樣,是否按計劃順利完成,完成的主要經驗是什么,沒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施工中是否發生意外情況,如何解決的,今后需注意改進工作要求的內容和經驗教訓等)。
•建立工藝卡管理應該是發展方向。
七、安全法則和評價
•海恩(海因西里)法則
•D=LEC法
1.海恩法則
•物的不安全狀態——熟悉機械性能
•人的不安全行為——人的素質要求
•環境的不安全因素——掌握氣候、地勢、周圍設施障礙。
•事故三角形——苗頭、征兆、事故
1:29:300
2.熟悉機械性能安全規程
•履帶起重機 (神鋼、住友、德馬克、力波海爾
、曼尼托瓦)——150、250、300、400、600、800噸級)
•三大系列塔機——DBQ、QTS、FZQ(新1380、1650、2000)
•建筑塔機(H3/36B、HK7027、M900)
•龍門起重機 (MQ40/42、MQ63/42)
•施工升降機(SC200/200、SCD200/200)
•門座起重機(MQ540/30)
•其他(液壓提升、煙筒水塔提模裝置等)
3.電建使用條件
•野外露天使用-風沙大、塵土多、受地理氣候影響大,使用條件惡劣
•地面地基影響因素多
•電壓不穩定
•對操作保養維護要求高
•必須加強安全使用監督要求
4.塔式起重機
80年代電建為了適應安裝機組升級和發展的需要,電站設計單位開發研制了火電施工用三大系列塔式起重機——主力吊裝機械
•DBQ系列(4000/125、3000/100、1500/63、1000/50、BTQ2000/100等)
鄭機所開發,適合30~60萬千瓦機組鍋爐吊裝的主吊機械。特點:起重力矩大、結構簡單、多工況、安拆方便、可帶載行走,但主臂抗扭性差,防風要求嚴格,防后傾性弱,細長比較大,起重臂桿彈性變形較大,安裝扳起場地大等。(吉林、鄭州、浙江、保定制造)
5.塔式起重機
•QTS3150/125下部頂升式
特點:起重量大、穩定性好、安拆占地小,但安拆技術要求較高。
QTS2240和QTS3450上頂升式
特點:原設計自拆裝方式難度大、不安全。
杭機所設計開發(鞍山、上海制造)
塔式起重機
•FZQ系列:特點:上部頂升固定附著式,起升高度大,起重臂后置幅度范圍廣,塔身剛度大。
上海FZQ1250/50圓筒自升式
新上海FZQ2000/80圓筒自升式
。ㄓ谢炷粱A、塔身重量大、附著力較大)
新山東FZQ1380/63、FZQ1650/75自升式
。ū蹢U采用高強度合金鋼、重量輕,先進的傳動機構,基礎簡單)
新鄭州FZQ2000/80、FZQ2400/100自升式
6.多用途塔式起重機
•DZQ200/5折臂自升式(固定、上頂升、分大小臂、大臂可成15~75度傾斜、附著水塔專用,鄭機所開發、吉林、浙江、安徽制造)
•混凝土布料和起重兩用起重機(上頂升、行走平臂,中聯等廠制造)
•爐頂吊等如DMQ630/50
•其他:蘇制、轉柱、丹麥K10000等
7.建筑塔式起重機
•特點:平臂、上部頂升、幅度大、起升高度大、重量輕、效率高,固定、行走兩種形式,固定式需要基礎、行走軌道一般超過35米需要附著,一般起重量不大,最近川建機開發1500噸米,南京中升制造平頭塔式起重機50(ZSC55250)、80、100t(撫順永茂STT)等大型塔式起重機(國內)。
•HO/23B/10、H3/36B/12、C7050/20、M900/50引進法國波坦技術
•QTZ(QTS)等其他建筑塔吊-廠家眾多
8.大型履帶起重機
特點:全液壓、多工況、行架臂桿、有超級起重功能、技術設置先進、自安拆功能齊全、多功能控制顯示和在線監測等,對地面要求嚴格(100~800t)
德國德馬克(DEMAG)CC600/140、CC1000/200、CC1400/250、CC1800/300、CC2500/500
德國力波海爾(LIEBHERR)LR1350/35、LR1400/400
美國曼尼托瓦(MANITOWOC)M250/250、2252、999
日本神鋼(KOBELCO)7150、7250、7650、CKE1800、CKE2500、CKE4000
日本住友(SUMITOMO)LS248RH5、LS368RH5、SC系列
9.龍門起重機
特點:行架結構、大跨度(42米)、剛柔腿、有無懸臂、單懸臂或雙懸臂形式,多型號(5~60t)
代表型號LQ4042、LQ6342鄭機所開發、吉林制造,其他多廠家制造多型號
10.門座起重機
軌道行走、行架臂桿、分低門架(約6米)高門架(約30~40米)
•DMQ540/30分高低門架(吉林、浙江)
•MQ600/30圓筒高架門座(吉林、三門峽)
•MQ1000/32圓筒高架門座(吉林)
11.汽車起重機械
分汽車起重機、輪胎起重機、全路面起重機,箱型多節伸縮臂,液壓缸變幅,大起重量也有行架臂和塔式工況
•日本多田野(TADANO-TL、TG)加滕(KANO-NK)
•德國德馬克(DEMAG-AC)
•美國格羅夫(GROVE-RT)
•國內徐起、長起、北起、浦沅、(QY)
(8~300t)
12.其他起重機械
•施工升降機SC200/200、SCD200/200雙箱、沿齒條運行、分有對重和無對重(凱博、寶達、京華等制造);曲線施工升降機QWT、QST、SCQ(水塔專用、凱博、安徽制造)
•鋼索液壓提升裝置(GYT50、GYT100、GYT200電建所開發)
•煙筒、水塔電動提摸、液壓提摸等
電建主要起重機械
•塔式起重機
•履帶起重機
•門座起重機
•龍門起重機
•汽車起重機
•施工升降機
•煙筒水塔提升裝置
•鋼索液壓提升裝置
•卷揚機、龍門架、吊籃
人的素質要求
•操作人員的“四懂三會”:懂構造、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會操作、會保養、會排除一般故障;
•安裝維修人員的“三懂四會”:懂構造原理、懂安拆維修工藝、懂質量標準,會拆檢、會組裝(安裝)、會調整、會鑒定;
•都應掌握“十字”作業法:清潔、潤滑、緊固、調整、防腐;
•掌握本工種應知應會和機械運行核算的簡單知識。
人的素質要求
•都應熟悉機械安全操作規程和一般施工安全常識;
•都應熟悉國家和行業有關的安全法規和技術法規。
•操作一般簡單機械應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操作復雜機械應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GB6720-86《起重機司機安全技術考核標準》
•機械管理人員要求更高,懂機械性能和技術、經濟管理等知識(略),應具備高中及以上文化。
機械使用管理基本要求
•公用簡單中小型機械應執行班組負責制;
•主要機械應執行專人負責制;
•大型重要機械應執行機長負責制;
•機械使用一般原則要“三定制度”——定人、定機、定崗,持證上崗;
•建立機械操作、使用和維修保養的崗位責任制和安全操作規程等。
環境氣候影響
•高原氣壓低發動機出力不夠;
•寒冷注意鋼結構的冷脆性和油料換季;
•高溫注意機器溫度過高;
•雪天防滑,干燥防火;
•風沙大注意勤保養和“三濾”更換;
•潮濕、酸雨注意防腐;
•大風注意防風;
•機群和障礙注意防碰撞;
•注意電線距離和接地良好;
•地基不好注意沉降等等。
區域管理
•劃出責任區、定出責任人、簽定責任書;
•動員全員找苗頭、匯總暴光、限期整改;
•查征兆按未遂事故“四不放過”;
•減少苗頭、消除征兆、避免事故。
D=LEC法
•D:危險性程度;
•L:發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險環境頻繁程度;
•C:可能造成的后果
D危險等級確定
•320極其危險(5級)
•160—320高度危險(4級)
•70—160顯著危險(3級)
•20—70一般危險(2級)
•20 稍有危險(1級)
L發生可能分值
•完全可能(10)
•相當可能(6)
•不經常,但可能(3)
•完全意外,可能性小(1)
•可以設想,很不可能(0.5)
•極不可能(0.2)
•實際不可能(0.1)
E暴露程度分值
•連續處于危險環境中工作(10)
•每天在有危險的環境中工作(6)
•每周一次(3)
•每月一次(2)
•每年一次(1)
•幾年一次(0.5)
C后果分值
•10人以上死亡(100)
•2-9人死亡(40)
•1人死亡(15)
•傷殘(7)
•重傷(3)
•輕傷(1)
應用舉例
拆除高空腳手板
L無措施可能發生高空墜落(相當可能6);
E每年安排此人可能一次(1);
C后果可能造成此人死亡(15);
D=LEC=6115=90屬于3級(分值70-160)
顯著危險
防范措施:另設安全繩,要求作業者在安全繩上栓好安全帶,安全員監控。
列表應用舉例
序號 |
作業 |
危險因素 |
可能導致結果 |
L |
E |
C |
D |
危險級別 |
控制措施
|
1 |
機械運輸 |
裝、捆不牢或沒捆上 |
重傷 |
3 |
1 |
3 |
9 |
1 |
落實專人負責檢查驗收、記錄(李某) |
2 |
抽鋼絲繩 |
繩頭甩出傷人 |
傷殘 |
6 |
1 |
7 |
42 |
2 |
周圍2米范圍內不得有人,專人監控(王某) |
3 |
大錘打銷子 |
大錘傷人及把斷錘頭傷人 |
重傷 |
3 |
2 |
3 |
18 |
1 |
周圍2米范圍內不得有人,專人監控(許某) |
八、安全操作規程的編寫
•紀律性要求:勞動紀律、精神狀態、交接班規定、防火防爆、個人防護、吃東西、酗酒、夜間使用等;
•通用性安全技術要求:一般安全常識(如十不吊、不得超負荷、雙機抬吊、地面、軌道要求、走合期要求等),電動機、發動機、電路和液壓回路安全,液壓、液力和齒輪傳動知識要求;
•專業(特殊)安全技術要求:本機特性所要求的特殊安全操作和防護。
舉例:DBQ小幅度使用和防風措施。
•安全操作規程的編寫和制定是機械技術管理中的基礎性工作,是保證機械安全使用的規程性文件,是司機和有關作業人員安全教育的基本和重點學習和掌握的內容;
•依據機械使用說明書和有關法規如JGJ33-200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GB6067-85,起重機安全規程》等編寫,根據使用經驗和機械狀況還可不斷完善。
九、機械安全論證要求
•機械可靠性:在用戶要求使用性能范圍內的穩定度和可靠度,是機械的綜合質量指標。受各種外界因素影響的抵抗能力,一般包括無故障性、耐久性、維修性。
•機械安全性:主要指整機安全性和機構、部件的安全性及各種安全保護裝置是否靈敏可靠,某些超標性能的提示、警報和自動停止的保護能力。(生產效率,安拆、運輸方便程度,各種速度,外形尺寸,爬坡、轉彎和通過能力,易修和可修程度,多用性和配套性,以及能否滿足特殊條件要求等技術要求);
•機械環保性:指機械產品對周圍環境、人員的破壞和污染程度,如噪音、水、氣、煙、塵、油、電磁波等的污染程度,以及對地面、道路、植被的破壞是否在允許范圍等。
•嚴禁選用:無資質單位或個人設計的圖紙、無制造認可和型式試驗合格的機械、未經鑒定和檢驗合格的機械、無出廠合格證的機械;
•不宜選型:無質量保證期、無后續服務、無技術資料或資料不完整、無維修配件來源。
•論證以大量的信息資料和經驗積累為基礎。
十、報廢機械的安全管理
•機械壽命
•報廢形式
•報廢機械使用
1.機械壽命
•設計壽命:設計規范所規定的壽命。如起重機設計是根據循環次數和載荷譜所決定,主要指鋼結構一般循環不超過105,30年、20年等;零配件和機構都有壽命(易損件約5-15年、非易損件約10-30年)。
•自然壽命;物質有形磨損極限(和使用條件有關);
•技術壽命:技術有效時間(和產品技術發展程度有關);
•經濟壽命:最佳費用壽命周期(7年左右)。
2.報廢形式
•機械折舊報廢(含經濟壽命報廢)——折舊提取完畢(10-14年);國家規定和加速折舊、拖后折舊。
•機械技術壽命報廢——技術落后,效率低下,不適應工期、質量要求。
•機械自然壽命報廢——主要總成件和零部件磨損超限。
•機械設計壽命報廢——使用年限和循環次數超限。
•機械淘汰報廢——國家明令禁止使用、淘汰產品,如設計不合理、能耗太高、技術落后、影響安全等。
3.報廢機械安全管理
•已報廢機械或該報廢而未報廢機械(不含淘汰機械)原則上不應繼續使用;
•還要繼續使用的應該經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技術改造,改造后經正規檢驗和型式試驗合格,取得安全準用證后方可使用;
•未經改造前也可經有資質單位核算、檢測(如應力測試、探傷檢驗等)、鑒定結論,根據結論意見進行改造或不改造,并經正式檢驗取得安全準用證后,方可使用;
•改造后或有可以正常使用結論的機械,并取得安全準用證后,不應再算報廢機械。
十一、“四個隊伍”的管理
•指起重機械的操作、安拆、維修、檢驗(企業自檢)隊伍;
•法制化成立,有資質,有管理制度(管理、培訓、考核)、工作程序和相應的規程、程序化、標準化作業,獨立的專業隊伍;工種人員齊全、取證滿足要求,可以類似民兵組織形式,實施動態管理;
•檢驗隊伍穩定、人員精干、業務熟練,儀器設備齊全滿足要求,取證齊全,有一定權威,既能參加過程檢驗,又能承擔整機檢驗,記錄報告完整。
十一、“四個隊伍”的管理
安拆要求:
•安拆專業隊伍——具有相應資質;
•規范的工作程序——規范的作業指導書、嚴格執行;
•專業的檢驗隊伍和檢驗人員——有資格;
•注重過程檢驗和記錄,有整機自檢報告書;
•安裝后的試驗、檢驗、準用證過程嚴密。
十二、機械缺陷
•一般機械缺陷——短時間不能造成人身傷害
•嚴重機械缺陷——嚴重影響安全或法規著重強調的內容
•對機械缺陷的認識
1.一般機械缺陷
•機容機貌差:如油膩多、灰塵多、一般性漏油滲油、局部油漆剝落、局部腐蝕、個別(非主要受力)結構局部變形、破損等——一般老舊機械,尤其舊汽車吊、舊履帶吊表現突出
•梯子、欄桿、走道、平臺不符合標準:如直梯無護圈、走道缺部分欄桿、檢修無平臺或規格尺寸不規范等——舊龍門吊、建筑塔吊表現比較突出
2.一般機械缺陷
•軌道、基礎不規范:如軌道接縫間隙過大或過小、無跨接線、無排水溝或機坑無排水孔、無電纜托架、無掃軌板、無防碰撞緩沖裝置、接地線不符合標準、軌道止檔、碰尺尺寸距離不合適、軌道石子填充不足、軌道不直不平、二次電源箱鉛絲亂掛、照明變壓器露天擺放、機坑雜物多等——一般軌道式吊車、固定式塔吊、施工升降機表現比較突出
3.一般機械缺陷
•其他一般機械缺陷:如開口銷不打開、開口銷用鉛絲、鋼筋、電焊條等替代、減速箱加油過多或潤滑油變質、繩頭繩卡數量不足或間距不符、裝反、卷揚機鋼絲繩排列不整齊、鋼絲繩斷絲無降低負荷措施、連接螺栓過長或過短、吊鉤防脫繩裝置損壞或沒有、轉動機構無罩蓋、軌道行走輪啃軌、電氣、液壓線管路或元件老化、升降機導向輪間隙調整不當或局部導軌不直等
4.嚴重機械缺陷
•主要受力結構塑性變形或幾何尺寸嚴重超差
•主要連接(焊縫、螺栓)裂紋或松動
•主要零部件(吊鉤、滑輪、齒輪、受力桿銷軸、支架、底座、鋼絲繩等)磨損、腐蝕超限或損壞
•主要安全保護裝置(重要限位開關、力矩限制器、重量限制器、斷繩保護、防墜落、防后傾、高度限位器、制動器、主要電氣保護等)缺損或失靈
•基礎、軌道嚴重超標或不符、通道、欄桿、平臺、梯子嚴重缺損危及人身安全等
5.對機械缺陷的認識
•機械在使用中不產生缺陷是不可能的
•技術法規要求缺陷必須處理
•缺陷的產生一般多數是由于保養維修不及時和不到位,又無監督和約束造成的
•有部分是質量問題過早磨損、損壞,而不能及早修復
•有部分產品出廠就帶有缺陷
•嚴重缺陷必須停機及時處理
•一般缺陷多數能夠處理
6.對機械缺陷的認識
•有的要在拆遷整修中才能處理
•有的始終無法處理
•如門架、支腿、臂架的處理難度
•加油過多是基礎知識的匱乏
•軌道缺陷是對技術標準學習不夠
•一般缺陷是潛性隱患,可能擴大為嚴重缺陷;有的是故障先兆,極易形成習慣性通病——關鍵是正確判斷利害關系做到心中有數
十三、事故案例簡介
上一篇:石油勘探開發生產的特殊安全要求
下一篇:什么是爆炸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