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災基本知識
。1)火災及其類型和原因
火災通常指違背人們的意志,在時間和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
火災按著火可燃物類別,一般分為五類:
可燃氣體火災;
可燃液體火災;
固體可燃物火災;
電氣火災;
金屬火災。
火是一種自然現象,而火災大多是一種社會現象,引起火災的原因,雖也有自然因素,如雷擊、物質自燃等,但主要還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火災直接原因很多,但無論哪一條原因,幾乎都同人們的思想麻痹息息相關。
。2)物質燃燒的三個基本條件
物質燃燒具備的三個基本條件即:
可燃物:有氣體、液體和固體三態。如煤氣、汽油、木材、塑料等。
助燃物:泛指空氣、氧氣以及氧化劑。
著火源:如電點火源、高溫點火源、沖擊點火源和化學點火源等。
以上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并相互結合、相互作用、燃燒才能發生。
。3)常見火災發生的火源
常見火災發生的火源有:
爐灶設備位置不當,靠近可燃物;
煙囪設備不當,靠近可燃物;
使用爐火不慎,無人管理;
小孩玩火;
在堆放可燃物附近燃放花炮、吸煙;
使用燈火不慎;
燒渣積肥;
烘烤;
煙囪飛火、竄火;
死灰復燃;
電氣設備安裝使用不當;
機器摩擦發熱;
熬煉;
焊接;
靜電放電;
粉塵爆炸著火;
違反操作規程,將可相互產生化學反應放熱作用的物品混放在一起。
2.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
在企業生產環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
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組織;
加強宣傳教育與技術培訓;
加強防火檢查,消除不安全因素;
認真落實防火責任制度;
配備好適用、足夠的滅火器材。
3.撲救火災的方法
一般說有三種方法:
隔離法:將可燃物與火隔離。
窒息法:將可燃物與空氣隔離。
冷卻法:降低燃燒物的溫度。
4.裝卸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安全要求
裝卸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安全要求是:
在裝車、裝船前,應將車廂、船艙內的雜物打掃干凈,防止有殘留物。
搬運時,要輕拿輕放,不準拖、拉、拋、滾。
不應用電瓶鏟車裝卸。配合工作車輛有阻火器、防爆裝置。
如遇有閃電雷擊、雨雪天氣,應立即關閉車廂、船艙門停止作業。作業照明不準使用明火用具,應用防暴燈具。
在高溫季節作業,必須避開烈日曝曬。
作業人員不得攜帶火種或穿帶鐵釘的鞋進入作業現場。
在裝卸可燃、易燃液體、氣體前,檢查現場有無水源、滅火器材是否完好、防護用具是否備好、其管道、設備導除靜電的裝置是否完好等,確認安全可靠才可進行。
裝卸完畢,檢查有無泄漏情況,應將車廂、船艙內和現場的殘存物徹底清除干凈。
5.火災的撲救
。1)撲救電氣火災用什么滅火器效果好
電氣火災滅火用“211”或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效果好,因為這三種滅火器的滅火藥劑絕緣性能好,不會發生觸電傷人事故。
。2)哪些火災不能用水撲救
在生產過程中如果發生如下性質的火災不能用水撲救:
堿金屬的金屬鋰、鈉、鉀等,堿土金屬類的金屬鎂、鍶等;
碳化物類的碳化鈣等,其它碳化堿金屬如碳化鉀、碳化鈉等;
氫化物類的氫化鈉等;
三酸(硫酸、硝酸、鹽酸);
輕于水和不溶解于水的易燃液體;
熔化的鐵水、鋼水;
高壓電氣裝置的火災,在沒有良好接地設備或沒有切斷電源的情況下引起火災等。
。3)干粉滅火劑適用于撲救哪些物質的火災
主要適用于撲救易燃液體、可燃氣體和電氣火災,有的還適用于撲救木材、輕金屬和堿金屬火災。
4.爆炸基本知識
。1)爆炸濃度極限
可燃氣體、蒸汽和粉塵與空氣(或助燃氣體)的混合物,必須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發生爆炸。這個可爆炸的濃度范圍,叫做該爆炸物的爆炸濃度極限。
。3)爆炸溫度極限
可燃液體在一定溫度下,由于蒸發而形成等于爆炸濃度界限的蒸汽濃度,這時的溫度即為爆炸溫度極限。
。3)爆炸上限和下限
當空氣中含有最少量的可燃物質所形成的混合物濃度,遇起爆火源可爆炸時,這個最低濃度,叫做爆炸下限;當空氣中含有最大量的可燃物質形成的混合物濃度,遇起爆火源可爆炸時,這個最高濃度叫做爆炸上限。爆炸溫度極限與爆炸濃度極限一樣,也有上限和下限。其下限即液體閃點溫度,等于爆炸濃度下限的蒸汽濃度;爆炸溫度上限,即液體在該溫度下蒸發出爆炸濃度上限的蒸汽濃度。當可燃物質濃度低于下限或大于上限均不爆炸或燃燒。但超過極限濃度的可燃物,若有新鮮空氣滲入,則爆炸危險依然存在。
(4)粉塵爆炸的過程是怎樣形成的
粉塵爆炸大致有三步發展形成過程:一是懸浮粉塵在熱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餾或氣化而產生出可燃氣體;二是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而燃燒;三是粉塵燃燒放出熱量,以熱傳導和火焰輻射方式傳給附近原來懸浮著的或被吹揚起來的粉塵,這些粉塵受熱氣化后使燃燒循環持續進行下去,隨著每個循環的逐項進行,其反應速度也逐漸增大,通過激烈的燃燒,最后形成爆炸。
5.可燃氣體、蒸汽及可燃粉塵爆炸事故危害特點
這類爆炸事故發生在一瞬間,產生大量熱能,還可伴隨著火災、坍塌、物體打擊等傷害,對在場人員突然襲擊,容易造成群死群傷嚴重后果。在搶救過程中,常因出現連鎖爆炸危及救護人員。
6.防范其它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強生產、作業場所的管理和設備維護,消除跑、冒、滴、漏。
二是易燃易爆場所按國家規定配備隔爆設施,加強治理。從設計和工藝上不斷改進,使用危險因素小的能源和原料。
三是嚴格控制各類火源。必須認真落實實動火審批制度,要充分做好動火前對設備的置換、檢測、現場清理等工作。對危險物品密布的環境,堅決不準動火。要勤檢查,嚴格控制各類其它火源,發現隱患及時消除。
四是加強安全教育提高有關作業人員安全意識和自保意識。掌握搶救知識,學會正確使用防護、救護器材。
五是崗位配備好應有的滅火器材、防毒用具,專人負責管理,確保隨時都能有效使用。
7、氣體檢測設備介紹:
什么是氣體報警器?
顧名思義氣體報警器就是氣體泄露檢測報警儀器。當工業環境中可燃或有毒氣體泄露時,當氣體報警器檢測到氣體濃度達到爆炸或中毒報警器設置的臨界點時,報警器就會發出報警信號,以提醒工作人員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并驅動排風、切斷、噴淋系統,防止發生爆炸、火災、中毒事故,從而保障安全生產。
上一篇:灰漿攪拌機使用安全常識
下一篇:機動翻斗車使用安全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