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危害人數超二億
據衛生部透漏,目前我國有毒有害企業超過1600萬家,受到職業危害的人數超過2億,其中絕大多數是從事煤礦、建筑、城市衛生等行業和鄉鎮企業中的農民工。
據統計,2003年全國報告各類職業病發病數為10467例,其中塵肺病發病數占80%,急、慢性中毒約占20%。
“白傷”遠甚于“紅傷”
最近,筆者深入山西、陜西、河南、河北等產煤大省,對社會上反映強烈的煤礦塵肺病問題進行了調查,所見所聞令人揪心:因大量吸入粉塵而形成的塵肺病,已經和正在嚴重威脅著數十萬煤礦工人的生命和健康。
據衛生部統計,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截至2003年底,我國累計報告塵肺病例58萬多人(其中煤礦塵肺病人占49%),已死亡14萬人,現有患者44萬多人。由于目前廠礦企業勞動者的體檢率低,報告不全,專家估計實際發病數要比報告的例數多10倍,塵肺病實際發生的病例數不少于100萬例。據悉,截至2001年底,我國累計發生塵肺病人數相當于世界其他國家塵肺病人數的總和。2003年內死于塵肺病的患者達2343例,是礦難和其它工傷事故死亡人數的3倍多。也就是說,不流血的“白傷”遠遠大于流血的“紅傷”。
據國家疾病控制中心測算,全國每年塵肺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80億元,間接損失達300億至400億元;同時,在國內外還造成了極其不良的社會影響。
亡者身后留下困難家庭
塵肺病是危害礦工特別是煤礦工人健康的最嚴重職業病。筆者在大同、邯鄲訪問了10名住院治療的塵肺病人,發現他們不僅一個個口唇發紫,氣喘吁吁,動輒滿頭大汗,而且由于文化水平低、子女多,家庭生活也十分困難,經受著病痛和貧窮的雙重折磨。在井下挖煤30年的山西汾西礦業集團工人梁學雄,2001年9月死于塵肺病,留下了妻子李金鳳和3個未成年的子女。為了生存,李金鳳到一家紡織廠打工,因勞累過度被機器絞斷了左臂。現在,她和3個孩子全靠月300元的救濟費生活……像李金鳳這樣的礦工遺屬還有很多。
塵肺病向農民工身上轉移
筆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隨著用工制度的改革,各地煤礦大量招聘農民工,特別是井下幾乎成了農民工的世界。這雖給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開辟了就業渠道。但由于井下管理工作落后,許多管理者法制意識淡薄,加之農民工普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導致塵肺病大量向農民工身上轉移,使廣大農民工成了塵肺病的重災群體。
前不久,山西省有關部門以二個行政村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全村有200名村民在井下挖過煤,其中已有24人患有程度不同的塵肺病。‘有一個農民工,患塵肺病已到了比較嚴重的二期,還堅持下井挖煤,因為他家5口人全靠他一人養活。
職業病防治被忽視
據了解,由于煤炭企業經歷了從1998年到2001年之間的“三年困難時期”,企業忙于“生存斗爭”,普遍忽視和放松了職業病防治工作。到2002年年底,山西陽煤集團已查出塵肺病患者1894人,每年新增病例40多人,可是1998年以來,該集團醫院塵肺病病床卻由50張減少到10張,職業病醫務人員由18人減少到4人;醫院設備多年沒有更新,經費更沒有保障。
《職業病防治法》要求,對從事有毒有害作業人員一律要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進行體檢。但據衛生部通報,2003年職業衛生監督抽查結果表明,礦工上崗、在崗和離崗三項健康率分別只有50.4%、43.6%和31.6%。
《職業病防治法》分布已經3年,可該法規定的各項措施和要求,在國有大型煤礦中落實不夠,在一些地方煤礦和鄉鎮煤礦更是一片空白。
業內人士強調加大執法力度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對職業病的防治逐漸重視起來。2001年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職業病防治法》和《工傷保險條例》,將職業病防治納入了法制化軌道。
2003年年底,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準,中國煤礦塵肺病治療基金會成立,給廣大煤礦工人帶來了福音。但由于種種原因,塵肺病的防治形勢仍然不容樂觀,而且呈日益嚴重的趨勢。
面對這種形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有關專家以及山西、陜西等省的職業病醫生和衛生部門建議:
一、國家和地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不僅要抓“紅傷”,還要抓“白傷”,因為“白傷”遠遠大于“紅傷”。當前,除要加大《職業病防治法》的宣傳力度,還要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強化執法力度。
二、職業病的防治機構應留在企業。由于形成職業病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的勞動環境不好,因此在企業實施主、輔業剝離時,職業病防治機構不能推社會,仍應留在企業,以此促使企業改善勞動條件,進行文明生產。
三、國家和煤炭大省應給中國煤礦塵肺病治療基金會一定的財力支持,使基金會及早對塵肺病患者進行免費治療。專家還希望國家稅務部門依照國際慣例,對捐贈者的捐贈實行免稅政策。
四、為保護職工的健康,可通過先進的治療技術,減輕職業病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