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電鍍行業員工安全培訓教案

2022-03-05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培訓目的:了解和掌握電鍍行業安全基本理論知識;學習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了解電鍍行業安全防護的特點及基本安全用電常識和消防知識
培訓對象:電鍍行業的員工
培訓時間:120分鐘
培訓內容:
1. 事故案例回顧(10分鐘)
危險化學品事故:
①儲存━某電鍍廠倉庫發生爆炸事故。
②廢棄物━某珠寶加工廠氰化物中毒事故。
2. 電鍍行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個體防護(30分鐘)
(一) 中毒
1.電鍍生產需使用腐蝕品、氧化劑、毒害品等危險化學品易造成中毒事故,其毒源主要有:
(1) 氰化物中毒;
(2) 有機溶劑(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二氯甲烷、油漆、電泳漆和油墨)中毒;
(3) 酸(硫酸、硝酸、鹽酸和氫氟酸)霧中毒;
(4) 鉻霧中毒;
(5) 其他(生成氯氣、重金屬)中毒。
2.其主要導致的職業病有:
(1)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電解液的主要成分是氰化鈉、氰化鉀和氰化亞銅等,這些化學品都是劇毒的。非常少的一點點氰化物就會引起嚴重的中毒。
此外,氰化物也是非常不穩定的,它很容易起化學變化。例如:空氣中如果有水蒸氣或者碳酸氣,氰化和就會同它們起化學作用而產生氰化氫(又名氫氰酸,是一種劇毒的氣體)。每立方米空氣中只要含有萬分之三克的氰化氫,吸進去就會發生危險!即使是再少一點氰化氫,如果吸進去,時間久了,也會發生虛弱、容易疲倦、頭痛等神經系統的疾病,胃腸也容易發生各種疾病。
氰化物的毒性既然這樣劇烈,在使用它的時候,就要熟知它的特點,并且要十分注
意安全技術。
使用氰化物電解液的安全守則
1. 每一個氰化物電解液的鍍槽,必須有邊側吸風設備。在使用氰化電鍍槽時,必須在工作開始之前10-15min把通風設備開動起來,然后才能開始工作最好還有一個全室的吸風系統,來調節室內的空氣。此外,還要有一個送風系統,以補充室內不斷被抽出的空氣。
2. 所有氰化物溶液的槽應該盡可能的遠離酸性鍍槽(尤其是刻蝕槽和剝蝕槽),以免酸類和氰化物碰到一起,而產生劇毒的氰化氫。
3. 零件在用氰化物電解液電鍍之后,要用清水沖洗干凈。不要讓零件的表面殘留少量的氰化物帶到其他地方。清洗這種零件的水洗槽,除了洗滌氰化電鍍后的零件以外,不得兼作它用,尤其不得把酸性溶液中拿出來的零件放到里面去沖洗。
4. 每天下班后立即用水龍頭沖洗地板,如果有氰化物濺落地上,可以用20%次氯酸鈉或5%的綠礬(化學式為FeSO4·7H2O)溶液來刷洗(就是每升水中放進50g的綠礬)。
5. 氰化物電鍍用的陽極,只能沖洗,不能擦干。清洗陽極棒和陰極棒的時候,要把它們從槽上拿下來,然后才能洗;不能偷懶用布或刷子直接在槽上洗擦。
6. 必須萬分注意:在校正溶液或者添加劑的時候,千萬不要疏忽大意,誤把酸類化學品放到氰化物溶液中去。
7. 工件在電鍍前一定要進行剝蝕處理。剝蝕處理以后,酸性溶液就殘附在工件的表面上,尤其是形狀比較復雜的零件,凹入的地方很容易殘留著酸性溶液。要反復多次清洗,直到把零件表面清洗干凈后,才能放入氰化物電解液中去電鍍。
8. 下班后,要用蓋子把鍍槽嚴密地美好。
9. 每隔一定時期(半個月或一個月)就要把槽邊的吸風罩卸下來清洗一次,以免因堵塞而減低了吸風的能力。
10. 氰化物不能直接用手去拿。
11. 車間內飲水的地方要盡可能遠離毒槽,最好在另外一個小房間內。
12. 工作的時候,必須穿上工作服、橡皮圍裙、靴鞋并戴橡皮手套。為了保護眼睛和臉部不受侵損起見,最好還戴上護目鏡和口罩。
13. 下班后,把工作服換下來放在車間里,不得帶回家,工作服每星期至少要洗一次。洗的時候,先用5%的次氯酸鈉水或1%的水綠礬溶液浸泡1h左右,然后再用大量清水漂洗。
14. 嚴禁在工作地點吸煙、飲水和吃東西。飯前一定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凈,最好還用5%次氯酸鈉或1%的綠礬水來洗。指甲也要用刷子刷干凈。每天下班后一定要洗溫水浴,并用凡士林或其他油膏擦手。
15. 手上、臉上、脖子上有破損的人,不許在槽邊工作。
16. 零件掉落槽底的時候,要用磁鐵或鉤子把它拾起來,千萬不能用手在溶液里找。萬一有氰化物溶液濺到手上,要立刻用大量的清水沖洗。
17. 嚴格執行“五雙”制度。
(2)酸(硫酸、硝酸、鹽酸和氫氟酸)霧中毒;
硫酸為無色、油狀液體,具有較強腐蝕性。硫酸可侵害皮膚黏膜,發煙硫酸的蒸氣可以吸進呼吸道,長期接觸硫酸蒸氣,可以引起牙齒的腐蝕。
硝酸為無色、腐蝕性強的液體,對皮膚黏膜的腐蝕性也很強,受侵害的皮膚成灰黃色,與硫酸的褐色不同。
接觸強酸的工人需要有各項防護設備,如橡皮手套、衣服、套鞋、眼鏡、口罩等,接觸發煙硫酸或硝酸的工人,應該戴防毒面具或夾有小蘇打的雙層口罩。長期在酸蒸氣中操作的工人最好能使用牙齒防護套。
(3) 急性三氯乙烯中毒
急性三氯乙烯中毒的臨床表現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為主。輕者有頭痛、頭昏、乏力、興奮狀態、出現欣快感,甚至酒醉感和步態不穩。重者嗜睡、朦朧狀態、昏迷等。也有的患者以腦神經損害表現突出。以三叉神經為主,受損率可達12%--38%。表現為角膜反射消失、額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感覺障礙;也可以口鼻為中心呈同心圓式排列的面部麻木,其它腦神經損害也常常可見,表現為嗅覺減退、視力模糊、視野縮小、復視、眼臉下垂、咀嚼無力、吞咽困難、咽喉及上腭等處麻木、聲帶麻痹、咽喉反射降低、舌伸不出等。
三氯乙烯中毒無特效解毒劑,治療以對癥及支持療法為主。因此,三氯乙烯中毒重在預防:首先要加強工作場所中生產設備的密閉及通風排氣,選用其他低毒物質代替本品做金屬脫脂劑,防止本品與火焰接觸,降低操作時溫度以減少本品的蒸發,此外還應加強個人防護和安全教育。
3.中毒的急救與治療原則
主要是使毒物對人體不發生有害作用或是將有害作用減低到最小程度。
1. 急性呼吸道中毒,應迅速離開現場,搬運到通風良好的環境,呼吸新鮮空氣。
2. 如有休克、虛脫或心肺機能不全時,必須先做抗休克處理,如人工呼吸、吸氧、注射咖啡因、尼可拉明、樟腦等興奮劑。
3. 如有發紺、意識昏迷等全身嚴重中毒時,應立即靜脈放血200-400mL,根據情況適當地靜脈輸入新鮮血液,但有血管機能不全者禁忌放血。
4. 經由口服而中毒者,需立即用3%-5%小蘇打溶液或1:5000經錳酸鉀溶液多次洗胃,以后可采用催吐藥、輕瀉劑促使迅速將毒物排出。
5. 經由皮膚吸收引起的中毒者,必須立即用大量清水洗滌,或加入適當的緩沖濟,沖洗愈早愈徹底則愈好。
6. 靜脈注射高張葡萄糖(25%-50%)溶液或點滴輸入5%葡萄糖鹽水1000-2000mL,有協助解毒、加強營養、促使毒物稀釋與排泄的作用。
7. 使用適當的解毒劑,即是中和或改變其物理性質或化學成分,使其毒性較原來小,或是一些難溶的物質,以減輕毒物對人體的影響。一般解毒劑有雞蛋、牛乳、粉糊等。另外有些特殊解毒劑專對某種中毒而用,如磷中毒時用硫酸銅,鋇中毒時用硫酸鈉,氰化物中毒時用硫代硫酸鈉等。
8. 對化學物質產生過敏性皮炎者,需查明過敏的原因,用小劑量注射脫敏治療,嚴重的病例需調換工作。
9. 眼、耳、鼻、咽喉黏膜損害,引起各種刺激癥狀者,須視情況輕重,先用清水沖洗,然后迅速分別由各專科醫師處理。
10. 對癥治療:如疼痛可用可待因、嗎啡等。有腹痛者可用阿托品或顛茄酊,咳嗽可用各種止咳劑等。
4.中毒的預防原則
1. 毒物完全用無毒或少毒的物質代替,是預防最根本的方法,如用酒精或汽油代替苯,用無氰電鍍代替有氰電鍍等,但由于電鍍工業的高速發展和對鍍層的高質量要求,完全代替的方法有很多困難。
2. 生產過程和生產設備連續化、機械化和密閉化,使工人與毒物接觸的機會減少到最低限度,如裝置引風設備自動化操縱臺、自動化信號等,是預防職業性中毒是良好的方法。
3. 生產設備定期有計劃的檢查與修理,以保證安全操作。
4. 個人防護裝備與個人衛生,工作時應按規定戴目鏡、穿防護工作服、膠皮靴,戴手套,在有毒氣體可能出現場所中應戴雙層口罩或各種防毒面具,在可由皮膚吸收的毒物場所工作時應穿橡皮制服,戴橡膠手套等。工人應經常洗浴,保持個人衛生。
5. 定期體格檢查 按不同工種制定定期體格檢查制度,包括化驗與X射線檢查,如從事有機溶劑清洗苯工作的工人定期檢查血液,接觸氟化物者定期用X射線檢查骨骼等。
6. 醫學的職業選擇 在從事某種化學品以前,應專門做特殊的詢問與檢查,不適合此種工作者應調換工作,如有嚴重皮膚病者不能接觸氰化物、鉻酸、砷化合物,有呼吸系統疾病者不能接觸氯氣、氮氧化物等。
7. 增加營養 在電鍍車間工作的人員應加強飲食管理,充分配備足夠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對某些劇毒物車間的工人,需按其工種不同分別適當的補充牛乳和糖類,以增加工人對毒物的抵抗能力。
8. 勞動制度 根據國家勞動保障條例,對從事劇毒物生產的工人,工作日應適當縮減,休假日應適當延長。
9. 工廠醫務部門與勞動部分管理部門,應經常調查統計職業性中毒的發生率及其原因,應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10. 對廣大工人進行宣傳教育,以使對職業病與化學毒物有正確的認識,即可以自己及時防范,又可以發動大家對職業性中毒想出更切合實際的辦法。
(二)、其他職業危害及防護措施
1.電擊傷
指采用電氣設備作為動力的機械以及機械本身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靜電引起的危險。
(l)靜電危險如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有害靜電,將引起爆炸、電擊傷害事故。
(2)觸電危險如機械電氣設備絕緣不良,錯誤地接線或誤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觸電事故。
(3)潮濕環境中的安全用電。
2.灼燙危害
如在熱加工作業中被高溫金屬體和加工件灼燙的危險,或與設備的高溫表面接觸時被灼燙的危險。
3.異常的生產環境
(l)照明
工作區照度不足,照度均度不夠,亮度分布不當,光或色的對比度不當,以及存在頻閃效應、眩光效應。
(2)氣溫
工作區溫度過高、過低或急劇變化。
(3)氣流
工作區氣流速度過大、過小或急劇變化。
(4)濕度
工作區濕度過大或過小。
3. 危化品使用和貯存的基本安全知識(20分鐘)
化學品的存在和生產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但其因有的危險性也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因此,認識和掌握化學品的一些安全常識,可以有效的預防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發生。
(一) 什么是危險化學品
凡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蝕、放射性等特性,會對人員、設施、環境造成傷害或損害的化學品。
(二) 危險化學品的分類
根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13690-92)的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按其主要危險特性分為8類:
第1類:爆炸品
如:爆破用的電雷管、彈藥用雷管、硝銨炸藥、漿狀火藥、導火索、燃燒彈、催淚彈、黑火藥、煙花爆竹等。
第2類: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
如:氫氣、煤氣、液化石油氣、液化丙烷、液氨、一氧化碳、乙醚、乙浠、乙炔、環氧乙烷等。
第3類:易燃液體
如:乙醛、苯、甲醇等。
第4類: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
如:鈰、鐵合金、二硝基苯酚鹽、硝化淀粉、冰片、萘、火柴、點火劑等。
第5類: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劑
氧化劑如:過氧化鈉、高氯酸納、硝酸鉀、高錳酸鉀等
有機過氧化劑如:過氧化環已銅、叔丁基過氧化氫、過氧化二乙酰等。
第6類:毒害品
如各種氰化物、砷化物、化學農藥等等。
第7類:放射性物品
如:鈷60、獨居石、鐳226、氯化鈾、氧化鈾、硝酸鈾、硝酸釷、溴化鐳、鈰鈉復鹽、夜光粉、發光劑等。
第8類:腐蝕品
如:強酸、強堿、氫氟酸、氯化鉻酰、氯磺酸、溴、甲醛溶液、硫酸、冰醋酸等。
(三)危險化學品的注意事項
1. 嚴格遵守使用危險化學品安全操作規程。
2. 在使用危險化學品之前,必須仔細閱讀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尤其是有關安全注意事項和應急處理方面的內容。
3. 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不能直接接觸危險化學品。
4. 使用、作業時要精神集中,嚴禁打鬧嬉戲。
5. 嚴禁在危險化學品工作場所進食、飲水或喝飲料。
(四)現場急救注意事項
1. 救護者應作好個人防護。
2. 切斷毒物來源。
3. 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急救點。
4. 迅速將患者撤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
5. 采取正確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緊急救護。
6. 呼吸困難時供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驟停,立即進行心臟按壓。
7. 皮膚污染時,脫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沖洗,沖洗要及時、徹底、反復多次;頭面部灼傷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8. 當人員發生凍傷時,應迅速復溫。復溫的的方法可采用40-42攝氏度熱水浸泡,提高其溫度接近至正常的體溫;在對凍傷的部位進行輕柔按摩時,應注意不要將傷處的皮膚擦破,以防感染。
9. 當人員發生燒傷時,應迅速將患者衣服脫去,用大量清水沖洗降溫,用清潔布覆蓋創傷面,不要任意把水泡弄破,避免傷面污染。患者口渴時,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
10. 不慎吸入危險化學品者,可根據物料性質,對癥處理。
11. 經現場處理后,應迅速護送至醫院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达日县| 土默特右旗| 吉水县| 南川市| 新余市| 内乡县| 大姚县| 恩平市| 洱源县| 滨海县| 永定县| 金坛市| 怀来县| 德兴市| 阳城县| 鲁山县| 轮台县| 平山县| 孝义市| 顺义区| 利川市| 申扎县| 阜新| 松原市| 泰和县| 永川市| 泸水县| 平山县| 林甸县| 乐安县| 汉寿县| 新化县| 梅河口市| 吕梁市| 南和县| 木兰县| 宁陕县| 酒泉市| 扎囊县| 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