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特點
1、園內的老師大多為女性,自身害羞、膽小,遇到應急情況容易慌張;
2、學生歲數小,缺乏生活經驗,自控能力差。
消防工作不能忽視管理
如何做好幼兒園的消防工作,關鍵就是一個“防”字,只有做好準備工作我們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消除不必要的災害。有人說,奮斗三十年不如一分火。辛辛苦苦七八年,一場事故回到解放前。
對于幼兒園的消防安全工作,平時加強防火檢查和火災的隱患排查工作,做到“以防為主,防消結合”。這里有句話希望大家記住: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
這里我總結了“十個必須”,希望各位老師平時加強這些項目的自查,切不可麻痹大意。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消防安全意識。
第一、必須檢查電線有無老化,保護層是否破損。
第二、必須檢查電器線路有無超負荷使用。
主要表現在:
(1)使用不合格的插排;
(2)插排長時間通電,蓄熱引燃周圍窗簾、蚊帳等可燃物;
(3)插板上插滿大功率電器,引起插板的超負荷。
第三、保險絲是電器線路的保護神,必須使用合格的鉛制保險絲。
第四、家用電器出現故障必須及時維修,切不可帶病工作。
第五、照明燈具必須與蚊帳、窗簾等可燃物保持安全距離。
另外,在易受到碰撞場所,燈頭要加防火罩;
其次,對于那些易產生熱量而蓄熱的地方要加散熱裝置和不燃材料隔熱。
第六、必須加強明火管理
第七、必須正確放置、使用液化氣瓶。
1 應放在陰涼通風處,嚴防高溫和日光照射另外與灶臺要保持1米距離,以防烘烤,造成壓力升高進而爆炸。
2、液化氣瓶要防止撞擊、鐵器碰撞,更不能為了保持瓶體干凈用油擦拭瓶體。
3、不能因瓶內氣體不足,采用倒置、橫放的方式輸氣,這易造成氣體泄漏。
4、液化氣瓶漏氣檢查要用肥皂水,不能用明火。
第八、廚房必須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1、做飯、炒菜、煲湯時人不能離開,以免油溫升高引起油燃燒;以免水沸騰溢出熄滅火苗,煤氣、液化氣泄漏。
2、灶臺上不得堆放諸如布、紙等可燃物。
3、煙囪和排風罩上的油垢要定時清除。
4、及時清掃灶臺,保持廚房衛生。
5、加強廚房內電器檢查,防止因老鼠啃咬引發電氣火災。
第九、幼兒園老師必須要經常教育兒童不要玩火,要向他們講清玩火的危害。
第十、幼兒園必須定期對各級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員和教職工進行消防培訓,明確消防責任。另外要加強消防宣傳教育,配備相應音像、掛圖制品。
第一章 火災應急十要素
一、早報警,報警早損失小。
牢記“119” ,火警不收費。
二、初起火災最易撲救,在消防車未到前如能集中全力撲救,常能轉危為安。
三、先救火,后救財物。
四、要沉著冷靜,嚴守秩序。
五、向下逃生不可能時,要向上逃到樓頂或退回房內,關閉房門;用床單、被單、窗簾等撕成布條,結成繩,系在固定物上,用毛巾護手,順繩滑下。
六、
1、室外著火被困室內時:
⑴門把手、門板熱的。說明此時火已燒至門前,應返回房內,用浸濕的布條、床單等堵塞門縫,防止煙氣進入。可用冷水破等待救援;可用自制繩索逃生。
⑵門把手、門板涼的。用腳頂住門打開一條縫,觀察情況后選擇逃生方向。
2、室內著火被困房內時:
⑴迅速退回洗手間內,打開水龍頭,用浸濕的床單、被單等堵住門縫,將間內所有可燃物打濕并不斷向門、墻壁、地板潑水,更主要的是將身體打濕。
七、煙霧帶:
(1)逃過煙霧帶不要驚慌,沿指示燈方向逃跑,切不可盲目地向有光方向跑,因為那可能是火焰產生的光。另外,煙越大地方說明離火源越近,要反向跑。
(2)要用濕毛巾(自重3倍)捂住口鼻,不到安全地帶不可拿下。
(3)低身彎腰前進,甚至爬行,但一定要快。
八、著火帶:
打濕全身,身披濕棉被,快速沖出。
九、逃離著火房間時要順手將房門關閉,可贏得逃生時間。將煙、火困于房內。
十、三層以下著火到萬不得已,不跳樓就死時,要有準備情況下跳樓。如向落地點扔沙發、床墊等厚重物品,可以減少跳樓帶來的損傷。可向水池、樹木、草地、軟雨棚處跳下。
附:
到任何一個陌生場所,都要先查看該建筑的安全出口位置,以便應急情況發生時從房內快速撤離。
第二章 消防工作管理方法
1、幼兒園將消防常識納入教學內容,幼兒受教育率達到100%,使幼兒做到” 兩知”,即知道火災的危害性、知道自救逃生常識。
2、幼兒園要定期對各級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員和其它教職員工進行消防安全培訓,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員、保衛、班主任、保育員應履行的職責。
3、幼兒園要設立消防宣傳教育活動場所,并配備有消防書籍、掛圖、消防宣傳音像制品。
4、幼兒園須每年組織一次參觀駐地消防中隊活動,組織一次師生與消防官兵互助活動。
5、點燃的蚊香應放在專用的架臺上,不能靠近窗簾、蚊帳等可燃物品。
6、幼兒園老師要經常教育兒童不要玩火,尤其兒童單獨在家更是如此,要向他們講清玩火的危害,讓兒童刻骨銘心地知道水火無情。
第三章 滅火基本知識
兒童在幼兒園上學是處在一種感性學習狀態,他們對于老師教的一切知識都是感性認識。而且他們缺乏生活經驗,不知道用火時該注意什么,往往無意識地引發火災。起火后,又沒有能力滅火,常常驚慌失措,束手無策。因此,幼兒園老師必須掌握滅火的基本原理及滅火方法。
第一節 滅火基本原理
首先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物質燃燒的原理,然后才能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一切物質燃燒,都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也稱之為物質燃燒“三要素”--可燃物質、空氣(氧)和火源(溫度)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少了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燃燒就不可能進行,火就燒不起來。所以,我們的防火措施,總的要求就是時時提高警惕,不要讓這三樣東西湊在一起,這樣就能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
第二節 滅火基本方法
滅火的基本方法,正是針對燃燒的三個基本要素而采取的相應措施。
一、冷卻滅火方法
由于可燃物質著火必需具備一定的溫度和足夠的熱量,使用冷卻滅火方法滅火時,就是將水、二氧化碳等具有冷卻降溫和吸熱作用的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燃燒物體上、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燃燒停止,火就熄滅。冷卻滅火是滅火的重要方法,主要用水來冷卻滅火。比如,一般房屋、家具、木柴、紙張、棉花、布匹等可燃物質起火,都可以用水來冷卻滅火。
二、窒息滅火方法
大家知道,空氣中的含氧量是2l%,當空氣中的含氧量降到16%左右時,燃燒就不能進行,火即熄滅,窒息滅火法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而采取的措施。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如:炒菜時油鍋起火,用鍋蓋蓋上,火即熄滅,這就叫窒息滅火法。在滅火中針對不同情況,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采用干砂、石棉布、濕棉被、濕帆布等不燃或難以燃燒的物品直接覆蓋在燃燒物的表面上,隔絕空氣,使火熄滅。
三、隔離滅火方法
使可燃物質與火源脫離接觸隔離滅火法,是根據發生燃燒必須具備可燃物質這個先決條件,將已著火的物質與附近可燃物質隔離或移開,燃燒就會因缺少可燃物質而熄火,火勢也不會蔓延開來。這種滅火方法是撲救火災時常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撲救各種火災。
在滅火中,根據物質性質和燃燒大小,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 滅火時迅速將著火部位周圍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移到安全地帶。
(二) 用安全的方法將著火的物品(指一般容易搬動的物品)移到安全地帶。
(三) 迅速關閉可燃氣體、液體管道的閥門,減少和阻止可燃氣體、液體流人燃燒區。
(四) 及時拆除與火源相毗鄰的易燃建筑結構,形成阻止火勢蔓延的空間地帶。
下一篇:員工崗位技能培訓“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