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管理是一切工作之根本,沒有了安全我們的一切努力將歸結于“零”。所以在我們的天然氣加氣站正式開業運營前,要對全體員工進行上崗前的“公司級、站點級和班組級”三級安全教育。
公司級的教育內容包括:國家、地方、行業有關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制度、標準等;本企業安全工作特點;重大事故案例;安全防護知識。
站點級的教育由站長負責,內容包括:本站生產特點、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的性能;設備的結構原理;安全管理制度;勞動紀律教育;主要危險源的部位和危害因素;安全裝置和工(器)具、個人防護用品、防護器具、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事故教訓、預防工傷事故主要措施及主要事故應急預案等。
班組級的教育由班組長負責,內容包括:崗位生產任務、特點;崗位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及操作注意事項;重要危險源部位和重要安全防范部位(控制開關)的使用方法;事故案例及預防措施、現場急救方法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對站內消防器材的擺放、使用和重點安全防范部位(閉門、開關等)進行重點操作演練,經考試合格,方準到崗任職。
明確了新員工上崗前的三級教育內容,作為公司層面的安全培訓教育,我們今天培訓教育的重點應當在對國家主要安全法律法規的介紹和講解,但考慮安全生產法規講起來確實比較枯燥,針對今天培訓的主體主要是一線員工,和天然氣加氣站即將運營的實際情況,我稍微調整下內容,一方面是想講一下天然氣加氣站安全生產管理的特點,介紹下天然氣加氣站常見的安全生產事故,以警示教育為大家樹立起“安全生產”的意識;另一方面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加氣站安全生產管理的方式方法,使大家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生產和應急技能。今天的培訓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 天然氣安全技術特性
第二部分 天然氣加氣站的常見安全生產事故及預防對策
第三部分 天然氣加氣站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構建方法
第四部分 天然氣加氣站消防安全管理
第五部分 天然氣加氣站安全檢查(隱患排查)的要點
第一部分 天然氣安全技術特性
天然氣加氣站生產過程中使用和產生的主要危險化學品為天然氣,天然氣為甲類火災危險物質,具有易燃易爆危險性。天然氣組分以甲烷為主(含量為96.16%左右);運輸至我們加氣站的天然氣已脫過硫,硫的含量極低,此外還含有極少量的二氧化碳、氮氣等氣體,亦不會對人產生危害。由此可見,天然氣的危險性主要表現為甲烷的危險性,其具體分析如下:
(1)甲烷的理化性質
主要成分:純品
外觀與性狀:無色無臭氣體
熔點:(℃):-182.5
沸點:(℃):-161.5
相對密度(水=1):0.42(-164℃)
相對空氣(空氣=1):0.55
飽和蒸氣壓(kPa):53.32(-168.8℃)
燃燒熱(kJ/mol):889.5
臨界溫度(℃):-82.6
臨界壓力(MPa):4.59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2)甲烷的燃爆特性
燃燒性:易燃
閃點(℃):-188
爆炸下限(%):5.3
爆炸上限(%):15
引燃溫度(℃):538
最小點火能(mJ):0.28
最大爆炸壓力(MPa):0.717
危險特性: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與五氧化溴、氯氣、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強氧化劑接觸劇烈反應。
(3)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
健康危害:甲烷對人基本無毒,但濃度過高時,使空氣中氧含量明顯降低,使人窒息。當空氣中甲烷達25%~30%時,可引起頭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供給失調。若不及時脫離,可致窒息死亡。皮膚接觸液化品,可致凍傷。
第二部分 天然氣加氣站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
隨著CNG加氣站的快速發展,CNG加氣站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近年來CNG加氣站已發生了多起爆炸事故。
2011年5月,哈爾濱市道里區某公交車停車場加氣站發生爆炸,爆炸和燃燒造成兩處平房及臨近民工宿舍部分過火,共有6臺大客車及1臺貨車被燒毀。據調查爆炸為公交車在加氣環節操作不慎引起。
2010年8月寧夏青銅峽市某加氣站一輛皮卡車在加氣過程中發生爆炸,造成1名加氣員當場死亡,4名駕乘人員受傷。
2007年10月16日,山東省東營市黃河路一CNG加氣站的汽車加氣罐爆炸,造成兩亡三傷;
1997年7月,瀘州一加氣站某汽車加氣時,由于駕駛員未關閉防漏閥,使天然氣在車內泄漏,遇乘客點火吸煙閃燃起火,燒傷18人。
有關專家對近年來百余起CNG加氣站事故案例進行統計分析,得出CNG加氣站事故主要集中在加氣(售氣)系統(56%)、高壓儲氣系統(22%)和天然氣壓縮系統(12%),這三個系統發生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90%,其中加氣系統發生的事故就占到了事故總數的一半以上,所以我們就必要分析一下可能造成生產安全事故的原因。
1、加氣系統的主要危險和有害因素(事故原因)
①加氣系統的管線進入含有微量油污和雜質的氣體,造成電磁閥泄漏,由于某高、中或低壓閥關閉不嚴,閥門損壞漏氣,遇明火都會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②加氣柱、售氣機接地線連接不牢或松動斷開,電阻嚴重超標,使接地電阻時大時小,甚至無窮大,產生放電,遇泄漏的氣體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③加氣員不按規定對加氣車輛的儲氣瓶儀表、閥門、管道進行安全檢查,查看其是否在使用期限內,特別是對改裝車輛,加氣前加氣員沒有要求駕駛員打開車輛后蓋,沒有檢查氣瓶是否在使用期內以及貼有規定的標簽。
④加氣員不按規定,為無技術監督部門檢驗合格證的汽車儲氣瓶加氣,為加氣汽車儲氣瓶以外的燃氣裝置、氣瓶加氣。
⑤加氣員在加氣時沒有觀察流量,在加氣過程中發生氣體嚴重泄漏時,沒有及時關閉車輛氣瓶閥和現場緊急關閉按鈕,沒有把氣體泄漏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⑥加氣作業事故
a、加氣作業中加氣槍與輸氣膠管內金屬導電絲連接不好。
b、加氣作業過程中,若遇明火或其他高溫熱源會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c、機動車輛(如:CNG拖車、出租車、公交車等)進站加氣不熄火,排氣管噴出火星等不安全因素。
d、加氣站工作人員,穿戴易產生靜電的化纖衣物產生靜電放電,引發燃燒、爆炸事故。
2 高壓儲氣容器安全問題
儲氣容器分為瓶儲式、罐儲式和井儲式。從應用范圍看,地下儲氣井應用范圍最廣;從發生故障概率看,儲氣瓶組發生故障概率最高,儲氣罐次之,儲氣瓶組最低。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儲氣容器,其內部壓力都在25-30MPa,均屬高壓容器。儲氣容器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儲存的天然氣氣質不佳;儲存容器的材料不符合相應的技術標準;地下儲氣井的無損探傷和缺陷補救問題尚未解決;大部分儲氣容器內沒有安全閥,地面沒有監測系統。
統計的100起CNG加氣站事故中,站內氣瓶發生事故4起,地下儲氣井事故l8起。
3 CNG汽車氣瓶問題
雖然國家規定新裝鋼瓶第一次檢測周期為2年,以后每年檢測一次,但實際上,全國許多CNG汽車氣瓶使用已超過4-5年,最長時間超過l0年,還沒有進行過檢測,問題相當嚴重。根據檢測站調查,出租車氣瓶使用兩年以后,在檢測時往往能倒出約0.5~1L的油水混合液。另外,由氣瓶材質和制造工藝問題導致氣瓶質量不合格,引發的安全事故也很多。
統計的100起CNG加氣站事故中,共發生出租車氣瓶爆炸事故4起,造成的損失和社會影響巨大。
4 壓縮機問題
統計的100起CNG加氣站事故中,卡套脫落引發CNG泄漏導致壓縮機燃燒事故1起,壓縮機報廢、冰堵等事故11起。
氣體壓縮系統是天然氣汽車加氣站的核心部分,該系統主要是通過壓縮機進行多級壓縮,將天然氣的壓力提高至25MPa,然后通過管線送至儲氣設施或加氣機。氣體在壓縮時,處于受壓、受熱狀態,工藝管網易造成泄漏,遇火源就會發生火災和爆炸。
壓縮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級間泄漏量較大;潤滑油泄漏量較大,在對車用氣瓶檢測過程中,發現不少氣瓶中有潤滑油殘留物;排氣溫度高,在有的壓縮機上未設置超溫報警停機裝置。
5 CNG氣質問題
我國輸氣管道中天然氣含硫量和含水量較高,所以,進入加氣站的天然氣在壓縮前或壓縮后必須經過凈化和干燥處理,即要經過脫硫、脫烴和脫水過程。脫硫是指脫除天然氣中的硫化氫等酸性氣體,以防止設備管線腐蝕和鋼質氣瓶發生“氫脆”現象。
脫水是指脫除天然氣中的水分,以防止CNG在減壓膨脹過程中出現冰堵 。
統計的100起CNG加氣站事故中,由CNG氣質問題嚴重損傷售氣機關鍵部件,誘發事故4起,高壓管線腐蝕報廢4套。目前,CNG氣質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出站CNG的含水量過高。
(2)出站CNG的硫化氫含量過高。
(3)氣質在線監測裝置問題。據有關文獻的調研結果,45%的加氣站沒有安裝微量水分分析儀等監測設備;42% 的加氣站沒有安裝硫化氫在線監測設備。有些加氣站即使安裝了在線檢測儀,由于沒有法定監測單位,沒有明確規定的監測周期,不少裝置建站時候裝上后,就再也沒有校驗標定過,形同虛設。
了解了加氣站引發事故的原因后,我們再來看一下提高CNG加氣站安全運行的對策建議。
上一篇:民用爆破物品安全管理講義
下一篇:升壓站檢修安全技術交底知識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