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煤氣維修崗位工安全培訓教材
適用范圍:各單位從事煤氣設施維修、檢修、搶修等作業人員,如:電工、焊工、儀表工、維修工。
一、煤氣的種類和性質
目前公司煤氣的種類有:高爐煤氣、轉爐煤氣。高爐、轉爐煤氣的性質: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易燃易爆、有劇毒的氣體。
二、高爐煤氣的主要成分 高爐煤氣是高爐煉鐵生產的副產煤氣,主要成份為
23%~27%的一氧化碳。
三、轉爐煤氣的主要成分
轉爐煤氣是轉爐吹氧煉鋼時的副產煤氣,主要成分為
50%~70%一氧化碳。
四、煤氣設施的概念
所有產煤氣的高爐、轉爐及產出的煤氣流經的管道、脫水器、放散閥、加熱爐、煙氣爐、燒結機等均屬煤氣設施。包括與其相連的平臺、走梯和其他介質(如蒸汽、氮氣、水等)的管路、設備等。
五、煤氣的理化性能
煤氣的理化性能主要取決于煤氣的成份,不同成份的煤氣性質不同,易燃、易爆、易中毒是煤氣的三大危險特性。中毒、著火、爆炸通常稱為煤氣三大事故。
六、煤氣的危險特性
危險特性:一氧化碳爆炸下限
12.5%、爆炸上限74.2%,是一種易燃易爆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電火花、熾熱金屬和610度以上的高溫等能引起燃燒、爆炸。
七、煤氣中毒、著火爆炸的控制措施 1、煤氣中毒的預防措施:煤氣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比重為
0.967,同空氣相近,一旦擴散到空氣中,它就能夠長時間在空氣中、不上升、不下降、隨空氣流動。而一氧化碳又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人體的感覺器官是很難發現的,這樣就更容易使人喪失警惕,但當一氧化碳一旦被人吸入人體后,由于一氧化碳與人的血紅蛋白特別容易結合,而又難以分離,所以一氧化碳很快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失去帶氧能力,使人體各基礎組織細胞得不到氧氣,特別是人的大腦皮層細胞,對缺氧的靈敏度最高,只要8秒得不到氧氣,就喪失活動能力,人的指揮系統發生障礙,就會失去知覺,即造成煤氣中毒。預防煤氣中毒,除嚴格遵守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外,還要做到以下各點:
(
1)發現煤氣泄漏要及時處理,發現設備冒出煤氣或帶煤氣作業,要佩戴空氣呼吸器。
(
2)進入煤氣設備內或焊接煤氣管道、設備要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如關眼鏡閥或堵盲板,并用氮氣清掃管道、設施,經煤氣防護員檢測合格后,持進入密閉空間作業票和動火票方可作業。
(
3)在煤氣設備內或管道內作業時,要通知煤防員定時檢測,發現煤氣超標立即撤出作業場所,要求煤氣防護人員檢查分析原因并進行處理。待煤氣檢測合格后和查明超標的原因后方可作業。
(
4)在煤氣區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下表一氧化碳含量及允許工作時間
煤氣區域允許安全作業時間與
CO含量對照表
CO含量
|
毫克/立方米
|
30
|
50
|
100
|
200
|
國際單位(PPM)
|
24
|
40
|
80
|
160
|
允許最長工作時間(分鐘)
|
國家規定衛生工作時間
|
60
|
30
|
15
|
(
5)在煤氣區作業必須兩人以上,并有煤防員現場監護。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時,應立即通知煤氣救護站和安全科,嚴禁自行進行搶救和處理。
2、煤氣著火爆炸的預防措施:
構成煤氣燃燒、爆炸的三個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點火源,缺少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燃燒、爆炸便不能發生。因此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
1)控制可燃物:組織將動火地點15米范圍內的可能發生著火的物料清除,(不能清除的物料用阻燃材料搧嚴,并在下面放置一個接火桶);氧氣瓶、乙炔瓶遠離動火地點15米;
(
2)控制助燃物:檢查氧氣瓶、乙炔瓶和輸送膠管,防止泄露;發現泄露要及時更換或修理。
(
3)控制點火源:在煤氣區嚴禁吸煙和私自動用明火,作業時要控制火花飛濺、摩擦、撞擊、電火花和熾熱物料等
(
4)吹掃或引煤氣過程中,嚴禁在煤氣設施上拴、拉電焊線,煤氣設施周圍40m內嚴禁火源。
八、煤氣設施的檢修 1、煤氣設施停煤氣檢修時,必須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并將內部煤氣吹凈。長期檢修或停用的煤氣設施,必須打開上、下人孔、放散管等,保持設施內部的自然通風。
2、進入煤氣設施內工作時,應告知煤防員檢測一氧化碳及氧氣含量。經檢測一氧化碳24ppm以下、氧含量19.5以上合格后,允許進入煤氣設施內工作時,應攜帶一氧化碳及氧氣監測裝置,并采取防護措施,設專職監護人。
3、進入煤氣設施內工作時,煤氣防護員取樣分析時間不應早于動火或進塔(器)前
0.5h,檢修動火工作中每兩小時應重新分析。工作中斷后恢復工作前0.5h,也應重新分析,取樣應有代表性,防止死角。
4、帶煤氣作業或在煤氣設備上動火,應制定作業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取得煤氣防護站或安全主管部門的書面批準。
5、帶煤氣作業如帶煤氣開關眼鏡閥、抽堵臨時盲板、帶煤氣接管、高爐換探料尺、操作插板等危險工作,不應在雷雨天進行,不宜在夜間進行;作業時,煤氣區40米內拉警戒帶,煤氣防護站人員在場監護;操作人員佩戴呼吸器,并應遵守下列規定:
—工作場所應備有必要的聯系信號、煤氣壓力表及風向標志等;
—距工作場所40m內,不應有火源并應采取防止著火的措施,與工作無關人員應離開作業點40m以外;
—應使用不發火星的工具,如銅制工具或涂有很厚一層潤滑油脂的鐵制工具;
—距作業點10m以外才可安設投光器;
—不應在具有高溫源的爐、窯等建、構筑物內進行帶煤氣作業。
6、在運行的煤氣設備上動火,除應遵守《煤氣設施的檢修》中1和2的有關規定外,還應遵守下列規定:
—在停產的煤氣設備上動火,除應遵守《煤氣設施的檢修》2和3的規定外,還應遵守:用可燃氣體測定儀測定合格,并經取樣分析,其含氧量接近作業環境空氣中的含氧量;將煤氣設備內易燃物清掃干凈并確認在動火全過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
7、煤氣設施檢修前,應辦理檢修作業票,并采取安全停電的措施。
8、進入煤氣設備內部工作時,所用照明電壓不得超過
12V。如果看不清距作業點10m以外才可安設投光器;
9、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要求
受限空間作業:指在相對密閉、通風不良的有限空間內,有可能引發窒息、中毒、爆炸、火災的作業。如:管道內、容器內作業、地下通廊作業等。
(
1)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之前,必須經煤氣防護站審批后方可進行;
(2)受限空間存在有毒有害介質或含氧量不足的,應事先進行空氣置換或通風(可采取強制通風或自然通風兩種方式);
(3)受限空間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時,應先進行置換,再進行強制通風或自然通風。
(4)受限空間存在有毒、有害液體時,應先清除有毒、有害液體,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沖洗,沖洗后的廢液要妥善處理;必要時,再進行強制通風或自然通風。
(5)有毒有害介質有可能進入作業空間時,應采取可靠的斷開措施,加盲板或關眼鏡閥,關蝶閥、閘板閥門視為沒有可靠斷開。
(6)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應先進行含氧量分析和有毒有害氣體含量分析。氧含量應在19.5%-21%范圍內,CO含量控制在24ppm以下;作業過程要有專人監護,監護人應熟悉有毒有害介質的特性和應急措施。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必須攜帶與該區域有毒有害氣體向適用的檢測儀和氧氣檢測儀,監測數據發現異常,立即停止作業,執行應急措施。
(7)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時,監護人不準擅離崗位,要隨時與作業人員聯系,并配備相應通訊工具,監護人離開時作業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到外面休息。
(8)在置換、通風、斷開、檢測分析合格,個體防護完畢,監護人員到位后,作業人員方可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作業人員應定時組織輪換,一般可按2小時人員輪換一次。
(9)作業結束后,清點人員,清理現場,結合生產單位確認無誤后,方可撤離;否則,重新返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