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那些俗語白話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因為那都是幾代人的經驗積累。湖北有句俗話“忙人無智”,看似無理卻又很有道理,人的智慧本與忙閑無關,只是人們在忙碌中常常會顧此失彼,“忙中出錯”就是這這句俗語的很好詮釋。
日前上海工商學院學生宿舍大樓失火,四名大一學生從情急之下慌忙從六樓陽臺相繼跳下造成四名學生當場死亡。難道她們不知道樓層這么高跳下去的后果?還是她們身懷傳說的飛檐走壁的蓋世神功?這都無從考證。不過看過現場照片后,稍有經驗的人都可以清楚的給出兩套當時的自救方案。第一,可以從陽臺爬到隔壁宿舍;第二,可以利用床單被套結成繩索下降到下一樓層的宿舍。我們在惋惜生命的同時不禁要問,學校難道沒有應急預案?剛剛才過的“11.9”難道沒有進行過消防演習或者相關教育?
無獨有偶,去年在廣州市荔灣區光復中路的一起高樓火災中,起火后,家長被困在屋里干著急,倒是家里的小孩按照學校里老師教的方法,帶著家長從火海脫險。小學生沉著應對幫助全家從火海逃生,這都得益于學校的消防教育。比較二者,前者是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后者只是乳臭未干的黃毛小兒,二者的智慧和社會經驗前者明顯高于后者,再次印證了“忙人無智”的說法。前者的“無智”源于對消防知識的無知,由“無知”心生恐懼,由恐懼而失去理智,從而做出有悖常理的舉動。
震動全國的汶川大地震中,震區尸橫遍野,但是有一所中學的在校師生2300人全部幸免遇難。這就是桑棗中學,因為該校校長葉志平曾經在海南當過兵,部隊經常進行地震逃生演習。當了校長后他了解汶川的地理位置正出于地震帶上,所以有必要也進行逃生演習,每年組織全校師生進行一次地震應急訓練。所以,當地震正真來到時,桑棗中學的2300名師生有條不紊的從不同樓層,不同教室迅速撤離,僅僅在1分36秒的時間內成功逃生,無一人受傷。這是一個壯舉,得益于葉校長平時關愛生命,尊重生命,心存憂患意識,長期堅持組織學校師生逃生自救訓練的結果。
同事在議論這件事時忽然冒出一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這句話貌似不相干,但是細想覺得很有聯系。不論企業生產還是居家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存憂患意識。企業的安全生產操作規程都是幾代人付出鮮血甚至生命作為代價換來的經驗教訓,每位員工都應該認真學習和自覺遵守,避免遇見類似緊急情況時因為缺乏相關應對的專業知識形成“忙人無智”的局面,給國家財產和自身生命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企業各類應急預案的設置也是對國家財產和員工生命的保護與尊重。
上海商學院如果平時如桑棗中學那樣心存憂患意識,平時做些相關的教育或者逃生演習,抑或制定相關的應急預案可供學生借閱或學習,今天的悲劇也是可以避免的,可惜這如花美眷就這樣從六樓飄然而逝,高智之人做出如此弱智之舉,除了為之惋惜,還是希望喚起對全民安全教育的重視,無論消防安全還是交通安全,無論在生產中還是生活里,腦子里有了相關知識就不會再有“忙人無智”的現象,以防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