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桓潭《新說•上見證》記載了一則“曲突徙薪”的小故事:一天,淳于髡來到鄰居家,見其廚房灶口突出,柴禾緊貼灶口堆放,便警告說這將引起火災,并就如何改灶,如何堆放柴禾提出建議。但這位鄰居卻將此忠言當做了耳旁風。不久,果然導致了一場大火,多虧眾鄰里相助才將大火撲滅。然而,在感謝眾救火者的宴席上,唯獨沒有請淳于髡。這位鄰居的邏輯似乎是,事發后幫忙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發出警告的人算不上恩人。在預防事故的問題上,許多人至今還是這種“亡羊補牢”的思路。
“曲突徙薪”,意即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應該說,上述故事中“灶家”的火災,完全能夠避免,因為即便“灶家”對隱患缺乏基本的防范常識,在淳于髡告知后也應當有所警惕。但是火災還是發生了。如果“灶家”聽了淳于髡的勸告,很可能避免火災,也用不著眾人相救了。這里,誰的功勞大是一目了然的。
今天,“防事故于未然”已成為全軍共識。但客觀地講,安全工作中的一些 “瓶頸”問題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比如,在彈藥地爆器材的安全管理問題上,就存在著倉庫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防范能力弱、庫存廢舊地爆器材長期積壓等隱患,有必要引起人們警覺,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首先,要有“責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意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既是加強部隊全面建設、提高戰斗力的客觀需要,更是維護社會穩定、做好軍事斗爭準備的現實需要。各級必須要將之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作為主官工程,在中心工作中擺上位、掛上號,樹立“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責任意識、使命意識,以寢食不安、如履薄冰的精神,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其次,要有“隱患險于明火”的緊迫意識。加強安全管理要有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危機感,加快基礎設施的改造建設和配套工程,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還應努力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切實將苗頭、隱患禁于未萌,止于未發。
再次,要有“防范勝于救災”的全局意識。“安全工作,重在預防”是一種大局觀,它強調從全局出發,把預防工作做在前頭。欲達此目的,就應把長遠規劃和近期目標結合起來,把設施設備改造和人才培訓結合起來,既重視思想教育,又重視基礎建設,努力使硬件配套,軟件完善,把握安全管理的主動權,從根本上避免亡羊補牢、被問題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