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作為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國在科技、文化、經濟等方面長期處于世界的領先水平。而實際上,在許多細節(jié)方面,中國也是首開先河,比如在安全保衛(wèi)的技防設施上。
據(jù)史學家介紹,有書可查的最早安檢門就安裝在秦王的阿房宮里。秦王為了自身的安全,在宮殿前用大磁鐵鑄了一個安檢門,防備別人攜鐵制兵器進宮行刺。而秦王之所以如此重視安全,完全源于此前發(fā)生的一起刺殺事件:處心積慮要完成剌秦“偉績”的荊軻,對“行動”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方案好生周詳,他先將匕首放在毒湯中,水煮七日,取出后,可“劍血封喉”。為了防止藏在身上被搜出來,他用進獻秦王的地圖將其卷藏好,手捧進殿,在進獻地圖中“圖窮匕現(xiàn)”,結果雖然以失利告終,但也著實把秦王嚇出了一身冷汗。
荊軻沒能完成刺秦的“偉業(yè)”,卻促使秦王在阿房宮安裝了安檢門,在客觀上也促進了安全技防設施的進步。但如果認為有了安檢門就可高枕無憂、萬事大吉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遠的不說,震驚世界的“9•11”事件中,美國的安檢水平應是世界一流的吧,但世貿大樓頃刻間轟然倒塌,幾千條鮮活的生命轉眼間命赴黃泉,令世人為之瞠目。至于機場安檢人員是否迷信安防設施而疏忽了對登機人員的檢查,我們不敢妄加推斷,但其失職卻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可見,安防設施并非安全保衛(wèi)工作的“萬能藥”。
人的因素在各種安全工作中處于主導地位,但因人在客觀上又有力所不及的功能性限制,所以,必要的安防設施是彌補這一缺陷的有效手段。從阿房宮的安檢門到現(xiàn)今的紅外感應等安防設施,這些措施使人變的更加耳聰目明,不但大大降低了安防工作的勞動強度,還提高了安防的實際效果。但如果因為有了安防設施,而使人主觀上產生麻痹、依賴心理,削弱責任心,一味迷信安防設施,這就與配置這些設施的初衷相違背,給安全工作埋下隱患。
結合企業(yè)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在治安、消防防范工作中,安防設施的配置是必要的,他擴展了安保人員的監(jiān)控范圍,提高了防范工作的效能。但在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安防設施能夠完成代替人去完成安全防范工作。因此,要想充分發(fā)揮好安防設施對于各種危害的及時、準確的預警功能,將各種災害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這就要求企業(yè)不斷增強員工的責任心及駕馭設施的能力,只有達到人機的完美配合,才是安全防范工作中最佳的技防配置效果。
上一篇:安全生產月宣傳談不足
下一篇:無危則安 無缺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