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按崗位要求佩戴安全防護用品,就不會……
如果我能遵守操作規程……
每當意外事情發生之后,我們總習慣說:如果我……就不……可生活中沒有那些如果。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而且沒有彩排,它不給也不可能給我們任何一次如果的機會,所以工作中凡事都要有預見性,千萬不要等到意外事情發生,才追悔莫及地說如果。俗話說“三思而后行”,應在事情發生前多設想一下:如果我這樣干的后果會是什么?不要忙于行事,尤其是從事易燃易爆品生產的企業中。
從一本雜志上看到這樣一個處事法則“10-10-10”,即每當遇到問題時,就先問自己3個問題:這個決定在10分鐘后會帶來什么結果?在10個月后呢?在10年之后又會怎樣?問題的答案通常會讓我們做出最理性的決定。細細品味,覺得很有道理。這個法則類同于上面的那句中國古訓,同樣強調的是理智。
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諸如不戴安全帽和穿拖鞋、涼鞋就進入裝置現場的習慣性違章現象。從表面看是他們安全意識不強,對事情存在僥幸心理。上升一個層面去看,就是不理智。在事前不考慮如果發生意外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
任何時候都不要心存僥幸,不要把違章視為小事,更不要讓其成為習慣,要把事故扼殺在搖籃中。“小洞不補,大洞叫苦”。想想后果,想想沒有如果,你就不會那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