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一篇文章,二戰結束后,英國皇家空軍對傷亡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導致事故最多的不是猛烈炮火和惡劣的天氣,而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發生操作失誤最多的時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和緊急撤退中,而是在凱旋歸來、即將著陸的幾分鐘里。
這一結果讓人吃驚,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典型的心理現象。在高度緊張過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類心理會產生“幾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傾向”。飛行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里精神高度集中,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由于大腦正處于極度興奮中,反而不容易出紕漏。在返航途中飛行員精神越來越放松,當他終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飛機離跑道越來越近時,他頓時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這一瞬間的放松,釀成大禍。因此人們管這種狀態叫“虛假安全”。
“虛假安全”現象,在我們平時的安全工作中也存在。通過事故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在交接班時、在節假日里、在下班最后幾分鐘在認為“不安全”的作業現場和過程中,發生的事故占有相當的比例。剛接班時的職工無論精神上還是體力上都處在旺盛期,注意力往往保持高度集中,操作很少出現紕漏。而在工作到接近下班時,一天的緊張工作即將結束,一個安全隱患即將排除,安全大檢查過后等等,一些人的心理會產生放松傾向,會出現簡化作業程序,降低作業標準,動作會走樣變形。這種看似安全實則潛伏著嚴重隱患的狀態,一些安全事故也大都是在這些時段發生的。
因此,必須高度警惕“虛假安全”,無論是管理者還是一線職工,越是在精神容易放松的“虛假安全”時段,越要提醒自己繃緊安全這根弦。在交接班中接近下班或節假日時,作為班組長、盯崗干部、車間管理人員應該多提醒安全,強調安全,注意安全。多到現場走走,多給職工鼓勁加油,多發現、糾正問題。作為職工應嚴格樹立“工作一分鐘,敬業六十秒”的工作態度,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扎扎實實把手頭工作干好,如此才能確保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