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的故事人人皆知,此故事從古至今已流傳了兩千多年,教育了一世又一世的人們,成就了一些人的豐功業績。流傳到今天,我們在做好安全工作方面應汲取什么樣的經驗教訓?它又能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
現在人們宣傳安全中的三種人:拿別人的事故做為自己的經驗教訓為聰明人,吸取自己事故教訓為中等人,出了事故仍不吸取教訓的為愚人。我認為應再加上一種人,那就是在未發生事故之前就能預見并防范的為智者。
做為安全的管理者,首先要有一個安全的思想,在謀事時,既要想到有利的一面,更要聯想到在各種可能下會出現的不同的風險危害,并為此制定出不同的應急預案和防范措施,讓廣大人員知曉利害,以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連續性。安全工作永遠是御敵于千里之外的陣地戰,決不能采用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殲滅戰。任何一次的補“牢”經驗都是以慘痛的教訓而取得的,為何我們不能在未丟羊之前做好防范工作呢!畢竟是損失呀!
人的一生,無論你如何有才華,如何加強學習與實踐,總有并未聽到的,總有你未看到的,總有你未學到的,總有你未用到的。因此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習的能動性,多聽、多看、多思考、多實踐,用更多的更寬廣的知識與經驗來充實我們永不知足的大腦。聽到誰家因為什么樣的“牢”未修好而丟失了羊,看到誰家因為修了什么樣的“牢”在受到攻擊時而未丟失羊,用它山之玉攻自己的頑石,補好自己的“牢”之后,再舉一反三,看自己的棚、柵、圈等是否會出現同樣的或它樣的風險危害,修補它們,以防生畜丟失或被害,做一個能看管好自己“牲蓄”的放牧人。
任何事故的發生都不是無原因的,也不是不可控制的(部分自然災害除外),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安全設施和保護工具已很為先進,關鍵是人的意識要加強,才能避免“零”事故。用鋼筋水泥良匠修筑的“牢”固能低御猛獸的侵襲,可一旦看守“牢”的人放松了警惕,不是羊跑出“牢”被吃,就是猛獸偷進“牢”把羊吃掉。
鉆井生產是一種高危的行業,因為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人們能預見的和不可預見的事情,人的安全思想意識也是參差不齊,不同的安全思想勢必產生不同的結果。安全設施配備齊全等于安全工作只做好了一小部分,另一大部分還要靠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人來完成,同一個人的安全意識在不同的時段也會有不同的起伏,因此我們在修好堅實的物質“牢”的同時,也要修好起決定作用的精神之“牢”。
物質之“牢”,我們花一些成本,生產購置一些強有力的安全保護設施足名一踟而就,而要想修筑好我們的安全精神之“牢”絕非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一個長期的而又是急需解決的,因此為了保全我們的生命和資產,為了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們責無旁貸,修好我們的“牢”,理清我們的“腦”,挺直安全的“腰”,保護最貴的“寶”!
上一篇:扁鵲三兄弟故事的安全啟示
下一篇:技能學習不能“揣著糊涂裝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