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記載,魏文侯曾問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回答說:“長兄醫術最好,中兄次之,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文侯說:“何以見得?”扁鵲說:“長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播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始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鄉里;而我是治于病情嚴重之時,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所以都以為我的醫術最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天下。”
從這個故事聯想到安全管理,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節不拘,蟻穴不堵,往往是造成事故大禍的前兆。任何對一些小的安全隱患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的行為,最終還是要靠一次次血淋淋的事故教訓來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必須要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識,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來對待安全管理,對于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應做好事前的“診斷”,搞好源頭治理,認真抓好安全管理的“預知、預想、預報、預警、預防、預備”六預管理,把事故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只有這樣,實現“本質安全生產人、打造本質安全生產崗、構建本質安全生產型企業”的目標才能最終實現。
上一篇:團結一心保安全
下一篇:要將“短板”變“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