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位專家曾經說過:“多給自己留幾秒鐘的時間。”何為“多給自己留幾秒鐘的時間”?比如,你在開車,多幾秒鐘的時間,就是多給自己留出一定的安全車距,保證有突發情況下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這句話的本意是說,凡事要給自己處理情況時留有一定的處理時間和空間,能保情況的安全處理,不至于遇到緊急情況時手忙腳亂。
安全,一個全世界都在關注的永恒課題。前蘇聯和日本的核電站泄漏、印度的農藥泄漏事故、國內外的溢油事件、煤窯爆炸、動車事故……,安全問題無處不在,并時刻向眾人彰顯出其重要程度。多少家庭悲劇由此產生,父母失去孩子,妻子失去丈夫,兒女失去父母……,這一切似乎都可歸結于“安全”二字,然而,我們更需要看到及重視的是其背后“殺手”。
安全,是國家、企業、部門乃至任何一個社會細胞正常運作的基石。一旦基石不穩固,任何大廈可能會瞬間傾覆。誠然,在某些安全事故中,客觀條件起了催化作用,但誘發事故的直接因素,往往都與人的意識、心態、行為有關,諸如管理不嚴、操作不當、違章作業等。之所以會不斷出現這些明知故犯的行為,還是在于人的習性上的弱點――心存僥幸,麻痹大意。
具體到我們日常工作中,“安全無小事”是大家共知的道理,但做起來并未完全對號。有一種流行說法叫“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道出了習慣性違章時有發生的一種內因。
無數次干著同樣的工作,為了方便偶然放松一下,習慣性地違了章,沒有被人發現,沒有發生事故,更沒有造成人員傷害,估計事后還頗為得意,感覺自己走了捷徑。于是乎一而再、再而三地這樣做,最后竟形成了習慣。這不由讓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世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習慣性地忽視安全,習慣性地套用工作路數,習慣性地認為自己已是熟能生巧,也就習慣性地埋下安全隱患,只是不知這隱患會在何時發作。
現代管理科學強調“以人為本”,主旨就在于要解決人的思想意識、思想方法等問題,為管理的其他環節創造先決條件。安全管理更是離不開“以人為本”這根主線,重在管理,傾力執行,提高安全規章制度的執行力,樹立“安全在我心中”的理念就是體現把“要我安全”變為“我要安全”的自覺、責任及自我保護意識。在我們開始工作之前請一定要留出幾秒時間和空間給自己,想想安全,想想操作規程,想想在家殷殷期盼的父母、妻兒、丈夫。擺在我們面前的災難事故還少嗎?多少本不該早逝的生命轉瞬消失,家人的悲哀,世人的悼念又能換回什么?你、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承擔不起忽視安全所付出的沉痛代價!
是啊,我們必須從種種或近或遠的安全事故中去學習、去思考、去總結、去改變,改變我們的不安全習慣、不安全行為……自覺地把安全提到“天”字一號的位置上,認真學習安全規程,認真做好安全管理,只有思想上多一道防線,工作上多一份認真,時間上多留出幾秒,安全上更能多一分保障。
上一篇:常在河邊走,保證不濕鞋
下一篇:敬畏生命,牢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