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之間,看到這樣一則報道:在一個夜晚,一個德國人抱著僥幸心理闖了一次紅燈,卻被一個老人看到了。第二天,他接到了保險公司的電話說從今天開始起他的保險金額追20%,因為他的冒險僥幸心理比正常人高5%。他想大不了我換一家保險公司,結果發現全德國的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都已經知道他闖紅燈的事情。就在這一天,他的妻子氣沖沖的回來問他:“你干了什么?為什么銀行通知從這個月開始他們的按偈貸款要提前十年付清?”晚上,他們的孩子放學回家告訴他們:“由于父親闖了一次紅燈,認為他是一個不遵守規章制度的人,所以學校決定從今天起取消他的學費分期付款資格。”德國人懊悔不已。
看到這里你一定會想,至于這樣小題大做么!其實不然,這正是德國人杜絕習慣性違章惡習的最好辦法。如果這個德國人這次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那么他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直至……
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也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如果當你看到自己的同事違章作業而置之不理或欺騙瞞報,一次、二次、三次直到他養成了習慣。可能他是幸運的,但當他把這種惡習灌輸給別人后而出了工傷事故,那么你會不會有一種負罪感、會不會覺得自己也是幫兇、會不會因此內疚一輩子呢!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大力宣傳“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開展各項安全活動,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生產工作計劃,抓好員工的安全教育,增強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繼續通過通熟易懂的安全格言、諺語、標語、和口號等大眾性安全文化傳播方式,號召員工“從我做起、從身邊查起”,堅決杜決習慣性違章,并建立“安全標準化操作程序”,強化樹立“安全第一、從我做起”的思想,增強安全互保職責,主要在保護安全的同時監督“三違”。
我相信,在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責任機制后,我們的工傷事故率一定會降到“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