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習慣造人,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人。安全亦是如此,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結果。
說到這話,不得不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則故事:從前有個小和尚,出家不久就覺得整天清掃院落、熬粥做飯、外出化緣沒什么意思,便請求師父教他點兒技術。師父說:“那你就學剃光頭吧。”他告訴小和尚,剃光頭不是件容易的事。刮重了,要刮出血來;刮輕了,頭發刮不下來。小和尚非常有信心地說:“徒兒聽懂了,一定按師父的要求做。”老和尚讓他先拿冬瓜練習。小和尚每天從早到晚,廢寢忘食地練,技藝越來越有長進了。就是有個習慣不好,他每次刮完后,總是將剃刀“噌”地插在冬瓜上。師父叫小和尚別這樣做,告訴他,這種習慣不好。可是小和尚不以為然,想:這不是練習嗎?又不是真人的腦袋!每次背著老和尚,他還是這么做。后來,小和尚的手藝越來越高。一天,師傅叫他給剃頭,小和尚剃得又快又好。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當他剃完,要去取水給老和尚洗頭時,便順手將剃刀“噌”地一下插向了老和尚的腦袋,師傅“哎呀”一聲,小和尚猛然驚醒:這不再是冬瓜了。悔不該當初不聽師傅的話呀!看著師傅滿頭流血的痛苦樣子,小和尚哭了。
故事中小和尚的命運是由于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多開始是一個上進有為的青年,最后淪落為階下囚的罪犯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可見,一個人的習慣可以體現他的第二身份。因此,我們必須把不良的習慣改過來,把壞習慣留在昨日的夢里,進一步增強安全意識,保持良好的行為,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當我們剛剛步入彬長,走進業生產一線,著手瓦斯抽放這個重要的工作崗位,在工作崗位上摸爬滾打這么多年,技藝日臻熟練,說起《安全規程》便能出口成章的時候,我們是否做到了不憑習慣做事,而是嚴格按照《安全規程》來按部就班的工作呢?如果不,那么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工人。
縱觀一個個違章現象,分析一個個違章行為,我們不難發現,多數違章都屬于習慣性違章。總以為自己是一名老工人了,以前是怎樣干的,現在還怎樣干。總以為這樣工作起來速度快、效率高,哪怕是出現了一點小小的違章也不在乎。總以為干活憑的是經驗,經驗老到就不會出問題。事實告訴我們,僅憑經驗是不可取的,那些用血的教訓寫成的規章制度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法寶。
作為一名普通工人,我們無法要求別人如何如何。但我們卻可以嚴格要求自己按章操作、按規程操作。列舉出存在于我們身上的那些壞習慣吧,讓我們逐一進行改正。甩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上一篇:安全生產要有“大敵”意識
下一篇:事故案例分析要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