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道智力題:荷塘里有一片荷葉,它每天都會增長一倍。假使30天會長滿整個荷塘,請問,28天荷塘里有多少荷葉?從前往后推,答案讓人吃驚:因為,此時只有四分之一的荷塘的荷葉。但是,第29天就會長滿一半,第30天就會長滿整個荷塘。
其實,荷葉每天的生長速度都是一樣的。然而,前28天只不過增長到四分之一荷塘,而到了第29天,一天就長滿一半;第30天,一天就是前29天的總合。
這就是“荷塘效應”。事物的變化,一開始常常是不起眼的。但是,當它積累到一定的量后,即使每次依然只變化一點點,最終都有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這是六月份安全生產月的主題。筆者聯想及此,感覺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強化紅線意識的過程不正如那荷葉的成長過程嗎?
一開始,努力付出的職工會感覺到自身的安全技能操作甚至是安全活動學習還有那些不停“增長”的安全知識,在強化紅線意識的鍛煉中,“跑動”的速度一如那一片片荷葉的成長—“慢半拍”;甚至是落后于我們滿懷期待的安全發展的速度,短暫的“滯后”讓人滿懷失望,而安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那些不愉快的“事件及事故”,呈現的失誤及教訓讓人難受、不安。
“力不從心”,付出值及成長值不成正比?
“干得越多,錯得越多。”一位敏感的職工有一個“小發現”。似乎事件、事故的主人公總是那些日常工作中,干活最多的職工。“活干得多了,出錯的機率也多了,少干活,出錯的機率也少了?吃力不討好!”對此,有一職工下了這樣的評語。
細細地琢磨了一下,說得也有道理。但是,事物總是正反兩面存在的,矛盾是變化發展的,出錯的機率多了,糾正錯誤的機會也多了,這不正是通向安全的最佳途徑嗎?
不干活,少干活,隨之而來的是錯失了讓自己更好地成長的機會。于是,一遇事就驚慌失措,甚至是無法應對,“不安全”的狀態找上門來。
一如,前28天只不過增長到四分之一荷塘,如果荷葉在這時候放棄了自己,有了“少干活”的僥幸心理。那么“第29天就會長滿一半,第30天就會長滿整個荷塘”的幸福,“偷懶”的荷葉是等不到的,唯有時刻堅守在“始點”的成長。一如安全只有始點,在始點中“強化紅線意識”,養成時時處處想安全、天天保安全的良好習慣,讓遵守安全操作規章成為職工自發的甚至下意識的行為,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隱患,確保本質安全。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強化紅線意識”,如何達到最飽滿的安全發展?
“荷塘效應”回答得相當清晰:一是要注重積累;二是要學會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