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杭州一起公交放火案引起大眾廣泛關注。一名甘肅籍男子攜帶類似“香蕉水”的可燃液體,致車廂內迅速起火燃燒。眾所周知,公交車內都配有一定數量的安全錘,安放在隨手可拿的位置。然而,據有關報道,起火時曾有乘客拿起車內的安全錘猛砸車窗,卻沒有將其砸破。安全錘成了“花瓶”擺設,這才導致了眾多后排乘客難以脫離車廂,最終引致多人燒傷。
有關人士或許會出面澄清,安全錘在安全演習的時候是好用的;在多位專家的計算下,一個普通人的作用力足以拿錘擊破窗戶……只是那些想當然的想法,在事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說到底,安全防范工作絕不能以一種“想當然”的姿態去執行、去落實。對于我企業,這點也尤為重要。
石油石化一直是個高危行業,安全問題早就已經老生常談。不少員工談到安全舉措朗朗上口,幾乎可以倒背如流。這種“想當然”的想法要不得。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我們的安全舉措,是不是也在跟著一起改善?用幾年前的防范舉措來面對現今的安全問題,好比拿著木盾防御子彈一般可笑。
安全防范舉措有沒有效,必須在實踐中驗證。我們的安全演練,是不是“真刀真槍”,有沒有把最壞的情況都演練進去?很多時候,受制于周邊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演習模擬的場景只是“普通情況”,而參與演習的也都是“專業人士”?梢哉f,演習還沒開始,我們已經能猜想到最后的結果,各個步驟、各個場景不出意外,都會按部就班走個過場。對于這樣的演習,我們看重的不應該是最后的結果,而是過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是否都做到位,在實際操作中,是否發現了新的問題,有沒有針對這些問題出臺針對性的措施?演習需要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才能從容應對變化的現實危機。
此外,我們的一些演習,如加油站安全防范,還可以多聽取顧客的意見,或者誠邀他們參與演習。只有摒除主觀臆想,讓每一個旁觀者都認可我們的安全防范舉措,這樣的措施才是有效的、經得起考驗的。
上一篇:安全就是幸福
下一篇:安全錘成“花瓶”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