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操作規程適用于手電鉆、電錘、拋光機、切割機、電動砂輪機等手持式電動工具,該類設備一般為220V交流電源供電,由單相串勵電機帶動刀具做旋轉運動工作。
1.該類設備必須加裝漏電保護器,防止對操作者造成傷害。
2.操作前必須檢查刀具是否安裝牢固,防止操作過程中飛出造成人員傷亡。
3.在運轉時不允許用手觸摸刀具,電鉆使用時不準帶手套操作。
4.不允許人為對設備加載。
5.對小物件或長物件須用夾具夾住,防止加工件移動。
6.設備防護罩要牢固,開口方位成角度應保護操作者的作業。
7.定期給設備潤滑部件加注潤滑油。
8.定期檢查電機換向器、電刷等摩擦情況,并按時更換和清理污垢。
9.保證電機通風通道的暢通,嚴禁異物入內。
*操作注意事項:
1.不宜超溫超壓使用。
2.作加熱器時,應先通物料后通蒸汽;作冷卻、冷凝器時,先通冷載體后通過物料。停運行時順序相反。
3.殼體內的不凝性氣體可降低傳熱效率,故啟用時以及使用中,宜間斷打開放空管管排放,或將放空管管與水管連接。
4.在使用溫度較高時,可能因氟塑料O形圈變形而影響密封性,故新設備初次使用若干小時后檢查殼體冷卻(冷凝)水是否含有腐蝕性介質(可由冷卻水口管取樣),如有泄露,可趁熱擰緊拉桿螺母1/3-1圈(緊螺栓前應卸水壓、氣壓)。如不泄露則不必緊。
5.應定期檢查從殼體內排除之水、氣是否含有縱向孔內之物料。發現滲漏先按上述四之1處理,仍漏則需拆除。
6.如物料易于結晶或沉淀,停機時應放盡物料,并盡可能于停機后用熱水等沖洗縱向孔(由上向下沖洗為佳),則可大大避免產生結垢層,延長使用壽命,更可提高傳熱效率。
7.停機時應放盡冷熱物料。
8.傳熱能力低落時,可停機選用適當的化學法清洗換熱塊的垢層,對橫向孔內的Ca質垢層,可用添加緩蝕劑的稀酸(例如5-10%的鹽酸并適當加熱)循環酸洗;如效果不顯,可拆下逐塊清洗。
1.為防止外殼與石墨件間自由浮動性能惡化,啟用初或使用一段時間(視水質
優劣)后,宜對外殼最上、最下端壓“O”型圈的M14螺栓可適當調整(可調松)以剛好不漏水(汽)為佳, 不要過緊。
二.檢修方法
在傳熱能力過于降低而整體沖洗效果不顯著及發現滲漏時,需將設備拆檢。在拆檢前必須用熱水沖洗,清楚殘留的腐蝕性介質。拆檢應在垂直狀態下進行。如設備通過外殼支承,應將設備改換成底部支承后才能拆檢。
1.先松全部外殼螺栓,再松拉桿螺栓,即可取去上壓蓋。
2.卸下各部分零部件(邊拆卸邊注意檢查有無破損、堵塞等缺陷),按順序排放在一旁(石墨制件應放在軟性墊料如橡膠板、草墊上,以免碰傷密封面)。外殼起吊時應盡量保持垂直,并緩慢地邊旋轉邊起吊,以防止卡住外折流板而引起石墨件損環。
3.搬動換熱塊時,可用Φ9mm鋼棒四根穿入橫向孔,用手或電動葫蘆搬運。
4.對石墨件進行清洗、檢查、更換或修復損環零件。更換氟塑料O形圈時,處于同一平面內的二圈同時更換。
5.石墨件上局部碰環處可以用酚醛膠修補,待固化后修(或車)復。(如石墨件被污染,則應先用化學法清洗)。如少量孔孔壁漏水,則可用石墨棒(無石墨棒時可用耐溫耐蝕材料代)及酚醛膠泥將漏孔堵塞(需先將石墨部件清洗后于80-120度下烘干),堵孔后常溫下自然固化24小時,然后逐漸加熱到130度(或165度)保持6-8小時使之完全固化。再試壓檢驗。
如僅殼體間的密封圈泄露,而換熱塊工作正常,則僅需卸下外殼并更換其間的密封圈即可,可不必拆下換熱塊(但起吊外殼時注意勿影響換熱塊)。
上一篇:叉車駕駛安全操作規程
下一篇:電動葫蘆操作規程